APP下载

二十世纪流行的艺术花朵——肖像漫画

2015-01-31刘彦东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1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夸张人物变形

刘彦东(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11)



二十世纪流行的艺术花朵——肖像漫画

刘彦东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11)

摘要:肖像漫画是以极度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杰出人物和反面人物,使他们的特征更加突出,性格更加明朗,有一种亲和感。要求形神兼备,既要形象,又要有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漫画的幽默奇趣。它的特点在于“肖”与“漫”,“漫”便是她的特殊语言。肖像漫画具备形奇而神似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艺术;肖像漫画;人物;夸张;变形

肖像包括人物画像和相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称为肖像画,包括头像群像等。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叫“写照”、“传神”或“写真”。运用漫画手法来表现人物具体形象,称作“肖像漫画”,它是经过夸张了的人物肖像。

在国外,肖像漫画称作“似颜画”。十六世纪意大利大画家达·芬奇为创作《最后的晚餐》用速写到处描绘人的颜貌,夸张得使人看了发笑,这种肖像便是“似颜画”。在巴黎公社时期,许多革命漫画家创作漫画肖像有着很高的技巧。当时的法国漫画大师杜米埃,创作了漫画雕像《“七月王朝”国会议员群像》,把法国反动王朝议员们的丑态刻画得极为生动。表现手法是高度夸张的,却使人感到真实。这种漫雕即是一种立体的漫画肖像。

无独有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法国,也出现了三位通力合作而被称为“三剑客”的漫画家:米垃蒂埃、里科尔和莫尔舒瓦纳。他们专画名人漫画肖像,并在《向导》封面里设有“名人嘴脸”栏目。据称他们画的美国总统卡特咧嘴大笑的漫画像,由于牙齿画得太逼真了,复制品竟被医学院当作牙科矫形的形象资料挂在墙上。

在我国古代,佛像壁画里面有些人物造型,与肖像漫画十分相似。这说明在我国传统技法中,也曾使用过近乎夸张的艺术手法。

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我国肖像漫画开始风行,八十年代更是达到高峰,许多有名的政界人物,卓有成就的学者和大名鼎鼎的影星,都被人反复地画过漫画肖像,并在报刊发表。有的刊物还为此辟有专栏,每期一张。叶浅予、张光宇、胡考、张汉忠、朱自尊等人都是肖像漫画能手。张汉忠笔下的水墨肖像漫画,大幅度夸张变形的特点,寥寥几笔,表现其人热情而开朗的性格。当时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画家刘海粟,在漫画家笔下,别具神态,派头十足。

建国后,我国亦不乏肖像漫画佳作的例子。比如,1956年2月号《漫画》杂志上刊载的《万象更新图》,画出了中国作家们的各种动态。其中郭沫若骑着和平鸽在空中飞翔,贺敬之和白毛女谈话,老舍埋头写作,周立波背着自行车下乡等等,个个性格鲜明,姿态多样,而漫画化的脸形又恰如其人。

为了提倡肖像漫画,1981年3月,上海市还举行过《肖像漫画展览》,对象有科学家、作家、画家、医生、导演、演员,还有体育健将等知名人士。展出作品表现了他们各自神采奕奕的个性,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1]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第六届世界漫画大会”,为使大赛更具国际化水准,特邀国外著名肖像漫画家和国内有成就的漫画家组成评审团,按照国际惯例制定大赛评选规则。这次大会标志着21世纪中国漫画走向艺术化的开端,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漫画正在融入世界漫画之林,这次大会拉开了中国漫画艺术与世界漫画艺术接轨的新篇章。

由于我国历史所形成的独特习俗,我们民族的心理因素有个逐步转变的过程,我国漫画家对用肖像漫画形式画党政领导人,一般采取慎重对待的态度。

一、肖像漫画的特点

肖像漫画特点首先在于“肖”(相似)。因为它是以具体人物形象作为描绘对象的,它的基础是写实和逼真,尤其是精神的逼真。否则,你名义上画的是张三,却不像张三,岂不失去肖像的意义了么?

肖像漫画的另一个特点是“漫”。因为它是属于漫画艺术中的一个品种,虽然画的是真人真像,毕竟是冒死用漫画手法来表现的。如若缺少夸张、变形和联盟,画出的人像与照片相差无几,岂不成了一般肖像画了么?

肖像漫画手抓住对象的脸部或外形特征,对这些人物作并无恶意而又出人意表的漫画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性格类型更突出,但经过夸张的脸型又酷似其人,而不是把人画成希奇古怪。

二、肖像漫画的功能

肖像漫画与其它漫画一样,是既能用于讽刺又能用于歌颂的。

在国外报刊上,利用肖像漫画作为直观方式的评论,已是许多国家习见的现象。比如,美国漫画家大卫·勒文,他所画的美国前总统约翰逊,用手撩起衬衫,因疝气开过刀的疤痕竟是一张战争中的越南地图。这张漫画像使当时这位总统哭笑不得,表达了人民反战的厌恶情绪。[2]沙特阿拉伯漫画家卡希尔于1983年发表了一幅以色列贝京的漫画,画面突出贝京的靴底,靴底上画着联合国的标志。贝京双臂交叉,板起面孔,他那藐视联合国关于中东问题决议的傲慢态度,被十足描绘出来了。

在我国,粉碎“四人帮”后,肖像漫画曾以排山倒海之势,给“四人帮”及爪牙们造像,揭穿他们伪装革命的画皮。

除此之外,我们所见的肖像漫画,更多地是用来歌颂正面人物,抒发画家感情或表示友谊的。比如,我国漫画家方成去日本访问时,曾为日本铃木首相画了一幅漫画肖像相赠。在国外,一些政界要人、文豪、名伶都把漫画肖像看成珍贵的礼品加以收藏,并且认为对面部特征的变形,是十分亲密友好的表示。

1984年六届全国美展期间,全国漫画创作学术座谈会在长沙举行。来自各地的50多位漫画家聚集一堂,临别时,均互相赠送一张漫画肖像,纪念这次难忘的会面。1983年《张乐平创作50周年漫画展》在京举行,画展上展出了不少漫画家表示祝贺而创作的张乐平漫画像,老画家特请黄苗子题词:“朋友们画我。”充分体现了漫画家之间的友好情谊。

三、肖像漫画的多种表现形式和风格

不同漫画家笔下的肖像漫画,由于各自风格不同,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画家习于精雕细琢,有的则粗犷豪放,有的善于规矩方圆,有的却线条简单。从国内常见的漫像来看,简约夸张的“写意”肖像居多,但也有细腻写实的“工笔”漫画。

1.用毛笔勾线的肖像漫画

我国漫画家多讲究用线。叶浅予、汪子美等人画的漫像运笔流畅,线条挺拔,画面黑白和疏密关系也很考究。丁聪的漫画肖像基本上是写实的,他善于运用刚柔相济,舒顺圆润的线条、简约而夸张地显示出人物的气质。他在画中用一个一个的圆,着意表现人物各有特色的笑,使作品极富美学意义。[3]

2.钢笔素描形式的肖像漫画

国外漫画家创作肖像,笔调虽也夸张,但勾画细腻者甚众。比如,美国的大卫·列文以漫画笔结合钢笔素描,产生雕塑效果,形成其独特风格。

3.彩色“工笔”肖像漫画

法国漫画家“三剑客”的肖像作品极为工细,用来绘画的彩色铅笔,都削得尖如麦芒,是一幅妙趣橫生的彩色“工笔”肖像漫画。

4.超级夸张的肖像漫画

英国漫画家杰拉德·斯卡福的画风与大众不相同,有些近似油画的现代画派。他画的人物漫画肖像往往超级“夸张”到了歪曲程度,但又使人觉得抓到了痒处。比如,他把尼克松的长下巴画得可以拖到腰部以下。他认为这是以“三度空间”的眼光来观察目标,随着思想让线条在纸上“散步”,因而常将漫画人物画成奇形怪状。

5.几何图案肖像漫画

许多漫画家乐于利用几何图案创作肖像漫画,即通过对人物的相貌特征和性格气质的反复研究,然后进行概括提炼,运用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等构成人物形象。创作这种肖像漫画,看上去好像是用圆规和尺在做工程画,但画面明快,人物特征鲜明,并富装饰趣味。

四、肖像漫画的绘制方法

肖像漫画既要画得“肖”(相似)又要画得“漫”。如果形画像了但漫不起来,那只能算是一般肖像画;反之形象画得漫却不似其人,那也就成了普通漫画造型了。

我国著名画家叶浅予在创作肖像漫画时,用不了几分钟,寥寥数笔,一挥而就,勾勒出人物的面貌,其速度和准确令人吃惊,这与他五十多年来画速写是分不开的。对于一般漫画作者来说要把漫画肖像画到神形兼备、惟妙惟肖的程度,当然需要从长期创作实践中进行技巧磨练。但从“入门”这个角度来说,绘制一张肖像漫画,有如下一些共同规律,是必须掌握的。[4]

1.突出人物脸部,用大头小身的办法来刻画人物面部特征

在一般漫画中,为便于表现人物神情,允许突破人体正常比例,肖像漫画尤为如此。

肖像漫画着重研究的是人物脸型轮廓与神态,因此,把人画成大头是一条共通的规律和经验。我们常见报刊上众多的漫像作品,有的仅画一个头部或脸的局部;有的以头为主,外加一点有特色的器物;有的虽是全身漫像,人头却占去画面一半以上。所有这些突出主体的夸张变形手法,为的是腾出足够的画面用以刻画和强调对象的面部特征。以简练的形象,使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否则,从头到脚、衣褶线条以至环境、用具都如实比例写生,不但无法突出人物神形特征,而且也会失去漫画意味。

2.下笔之前,捉摸人物特征,获得对象的形态概念

肖像漫画虽有夸张、联想和变形,但基础是逼真。漫画人物除生理特征应予注意外,其他如服装打扮、生活用具,甚至发式胡须、眼睛等都有助于刻画人物的神情。

我国古代有许多传统的画头像的方法,对我们创作肖像漫画是有用的。比如,元朝王绎在《写像秘诀》中,就有“先观八格”、“明其大局,好定方寸”的说法。所谓“八格”,即将人物面型概括为田、由、国、用、目、甲、风、申八个字。人脸扁方为田,上削下方为由,方者为国,上方下大为用,长面为目,上方下削为甲,腮宽为风,上削下尖为申。这八个字虽然概括不了一切面型,但用这种方法先确定脸面大体轮廓,说不定就有三分肖似的了。

在观察人物特征过程中,有条件可以画写生、速写,或寻找对象的照片(尤其是根据需要拍取的照片),以便仔细熟悉和了解对象。比如,漫画家方成在日本访问期间,得知第二天要为日本铃木首相画漫画肖像,约定画像时间只有十分钟,自己事先对首相的特征一无所知,只好先天晚上仔细研究新华分社提供的有关照片,临场才得以应付自如,圆满完成了任务。

3.单纯漫画头像的画法

人的颜面是肖像漫画最重要的部分。五官的粗细长短和它们在面部位置的细微差别,是辨别人的标志。因此,画好漫画头像是肖像漫画最起码的要求。

(1)决定漫画头型

在前八个字概括人面类型的基础上,漫画肖像的头型可以大胆设想为人们熟悉的蛋形、胡罗卜、马铃薯、梨子、香蕉、葫芦、瓶子、三角形,等等。总之,可以突破写实的框框。用这个办法勾出的轮廓当然和实体相差甚远,但却“漫”味浓郁,人面主要特征简洁明了。

如果画侧面头像,则不能机械地设想成“类似某种形状”,而应将一些要素加以强调。一个人的侧面较之正面,在发型、额头、鼻子和下巴等处的轮廓线,特征往往更为明显突出。

(2)五官等面部要素的漫画化

漫画化的面型轮廓确定之后,对五官的位置和突出的特征,要进行必要的强调,并对五官的布局部分反复研究,使其相互空间关系安排准确,与整个漫画的脸型取得协调。比如,浓眉可以强调画黑,淡眉干脆省略不画,对于女性画眉务必用心仔细;眼小者可以简化成细线或小圆点,眼大可凸出圆睁,女性侧面有时可不画眼球,仅用睫毛来表现;有的人额头可以扩大,嘴和下巴可以缩小,有的人下巴要大胆拉长,胖子则应夸大其双重下巴;鼻大可以画成“异军突起”,鼻小可予省去或仅画两点代表鼻孔;胡子头发尽可大胆夸张,有的人物仅此两个特征,就神态毕现了。有的人五官看上去好似“挤”在颜面中央,有的人五官则有向外扩张之势。有的对象相貌平平,很难抓住特征,应作十分仔细的刻画;有的人物却只要画出颜面局部,就“如见其人”了。所有这些,漫画作者都应根据不同对象,在起稿中反复推敲比较,直到满意为止。

此外,面部所有部分的夸张变化,要注意取得互相关联和平衡。即是说一个地方漫画化了,而其它部分却十分写实,看上去就会感到别扭,令人无法接受。

漫画初学者可以在如实写生的头像或照片上面放一张薄纸,先把人物面部轮廓如实描下来,以此为基准,在上面进行逐步夸大或缩减的改变,最后把满意的线条肯定下来,多余的线用橡皮擦去。在这方面古人作肖像画有“九朽一罢”之说。即是指起稿时不厌其烦地修改,谓之“九朽”,得到定稿勾线时才能“一罢”,一笔上去就算数了。

五、肖像漫画的夸张不等于丑化

肖像漫画是从一般的肖像画脱胎换骨而来的,它的特点是夸张,但并不等于丑化。这好比戏剧中常有涂白鼻子的方丑演义士一样,这些丑角的表演常能产生强烈的道德力量。肖像漫画对照本人,确有点“缪以千里”,然而它一般是善意地把人物的神采捕捉于画面,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它为人们制造欢笑,并在欢笑中给人以教益和美的享受。[4]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夸张是在逼真的基础上夸张。不能毫无根据、随心所欲,故意把鼻子画得长一点,眼睛画得圆一点,信笔涂鸦,画成一些浅薄丑陋的形象。那样就会造成读者把漫画化与丑化等同的误解。

总之,由于国情不同,与国外相比,肖像漫画在我国还不够流行,不少人对肖像漫画有一种偏见和误解,把夸张变形了的肖像,误以为是丑化、是诬蔑,把所有的肖像漫画看成了讽刺漫画。这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漫画艺术的繁荣而逐渐改变,会受到人们的普遍理解和欢迎。

参考文献:

[1]莫测.漫画家谈漫画[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9. 68-68.

[2]方成.漫画艺术欣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194-194.

[3]洪石.漫画艺术探求[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3,65-65.

[4]林积令,孟德润,许志强.漫画自学百问[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9.

(责任编辑:魏登云)

The Popular Art Flowers of Twentieth Century——Portrait Cartoon

LIU Yan-dong
(School of Art and Media,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11, China)

Abstract:The portrait cartoon is the extreme exaggeration and the distortion technique that can show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 or negative character. It can make their feature more prominent, the disposition more brightly and has one kind of affinity. It needs the style and image vividly and has the feature of the character and cartoon humor funny. Their features is portrait and diffuse. Diffuse is her special language. Portrait cartoon has shaped the odd and the likeness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art portrait cartoon;figure;exaggeration;deformation

作者简介:刘彦东,男,江西永新县人,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动漫画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15

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5)-0160-04

猜你喜欢

夸张人物变形
变形记
谈诗的变形
“我”的变形计
会变形的饼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