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与口腔黏膜病的关系研究
2015-01-31孙杜斌
孙杜斌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与口腔黏膜病的关系研究
孙杜斌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和口腔黏膜病相关研究报道进行总结,从溃疡性口腔黏膜炎、口腔颌面癌前病损和恶性淋巴瘤等三种疾病的生理病理来探讨这两类疾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口腔黏膜病;关系
作者单位:273500 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
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唇舌病损中的唇炎、沟纹舌、淀粉样变、癌前病损以及灼口综合征等口腔黏膜疾病较为常见,通过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治疗可以有效解除,或直接进行口腔黏膜治疗,这主要是因为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和口腔黏膜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可以借助相同的诊断依据,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制定诊疗方案。本研究从溃疡性口腔黏膜炎、口腔颌面癌前病损和恶性淋巴瘤等三种疾病的生理病理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现综述如下。
1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相关问题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是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以及其他相关疾病的统称,由于口腔颌面部处于人体颜面的中心位置,与颅脑、动静脉大血管、神经系统、呼吸道系统的起端相毗邻,涉及到语言、呼吸、咀嚼、吞咽、维持面容等诸多功能,其功能的复杂性也决定了该类疾病的复杂性,口腔颌面部疾病易诱发全身性疾病,极易出现各类合并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刘宏伟等[1]对1 507例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的疾病谱进行分析,发现先天性唇腭裂是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最为常见的病种之一,对患者口腔颌面健康的危害也最为显著。
2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与口腔黏膜病的内在联系
2.1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与溃疡性口腔黏膜炎的关系
在临床实践中,多数口腔器官组织疾病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溃疡性口腔黏膜炎。溃疡性口腔黏膜炎的病因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相关研究报道对该疾病的发病因素有较多探讨,但是并未达成共识,多数观点认为该病多是由病毒感染、系统性疾病以及物理因子引起,口腔全厚层组织遭受破坏所致,在该病理机理作用下,还会引发扁平苔藓、慢性唇炎、溃疡性扁桃体炎、溃疡性咽喉炎等多种口腔黏膜慢性疾病[2],如果治疗不及时,病变进一步深化,创伤组织很可能深达骨面,进而出现骨质暴露情况,此时骨质虽未遭受破坏,但是在创伤周围组织发生炎性水肿的情况下,机体内部环境就会遭到进一步的破坏,进而引发面部肿瘤、感染、损伤等疾病,而这些疾病也是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周毅等[3]对102例溃疡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促进上皮恢复,可加快溃疡愈合,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上述病理机理。
2.2 口腔颌面癌前病损与口腔黏膜病的关系
口腔颌面癌前病损以口腔黏膜白斑和红斑为主,目前相关文献报道的癌变率差异很大,但是病理机理已经很明确,现分别对口腔黏膜白斑和红斑进行分析。口腔黏膜白斑属于口腔角化异常表现,对于持续性、特发性白斑,并不具备可定义的损害特征,其引发口腔颌面癌的主要病理机制体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口腔黏膜细胞异常增殖本质,在正常状态下,细胞增殖及分化均由生理机制进行调节,但是在癌前病变状态下,口腔黏膜的上皮细胞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异常增殖现象,这也是口腔颌面癌的主要诱发原因;另一种是PTEN、p16蛋白等分子生物学标志表达出现异常,口腔颌面癌的病变过程从口腔黏膜白斑增生开始,进而出现异常增生,从而引发口腔颌面癌,在此过程中,各分子的生物学标志表达会逐渐减弱,对于该诱发因素,秦红霞在人口腔黏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中予以证实[4]。
2.3 口腔颌面恶性淋巴瘤与口腔粘膜病的关系
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网状系统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将该类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对于HL的组织来源,目前还没有定论;对于NHL的组织来源,虽然也没有定论,但是多数报道都倾向于B淋巴细胞。通常将发生于淋巴结内的恶性淋巴瘤称为结内型,这也是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之一。关于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多认为与Burkitt淋巴瘤、EB病毒等有关,尤其是EB病毒,在绝大多数患者的肿瘤细胞内都能找到该病毒的核抗原。对于口腔颌面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可以口腔黏膜炎症的诊断经验作为基础诊断依据,以此来确定诊疗方案。邓明辉等[5]对湖南地区5 44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分析研究中和林晨等[6]对新疆地区2 16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统计分析研究中均设置了此项诊断依据,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有多种类型,疾病范围涉及到整个颌面部疾患,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与溃疡性口腔黏膜炎、口腔颌面癌前病损与口腔黏膜病和口腔颌面恶性淋巴瘤与口腔粘膜病三种生理病理关系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与口腔黏膜病存在的内在联系,为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部疾病,应重视对与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相关的口腔黏膜病损症状的分析和研究,在相关生理病理基础上确定诊疗方案,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宏伟,杨兰,邢占奎,等.口腔颌面部外科疾病住院患者疾病谱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5):803-805.
[2] Iatrou I,Vardas E,Theologie-Lygidakis N,et al.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treatment,and follow-up of 26 odontomas in Greek children [J].J Oral Sci,2010,52(3):439-447.
[3] 周毅,贾博均,刘学丽,等.复方曲安奈德联合金因肽治疗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566.
[4] 秦红霞.Survivin在人口腔黏膜白斑和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7):11-13,16.
[5] 邓明辉,吴汉江.湖南地区544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8(2):144-148.
[6] 林晨,李江,路娜.新疆地区216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统计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9):553-555.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isease and Oral Mucosal Disease
SUN Dubin, Zouche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Zoucheng 2735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 recent years about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and oral mucosal disease summarizes related research reports, from ulcerative oral cavity mucous membrane inflammatio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malignant lymphoma in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three kinds of diseases such 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diseases, so as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guid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diseases, Oral mucosa disease, Relationship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1.018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1-0022-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