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2015-01-31鲍江虹
鲍江虹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鲍江虹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随之越来越强。新生儿学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医院感染,特别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现象。由于新生儿具有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各器官的发育不完整,抵抗力较差及对外界适应力较弱等特点,大部分的低体重儿、早产儿等需要暖箱、呼吸机、反复吸痰或侵入性操作以及应用抗生素等因素,使其成为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新生儿健康创造一个可靠的治疗环境。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干预对策
新生儿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全,免疫力低下,更易发生医院感染。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增高,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不断引起医院及家属的高度重视[1]。本文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对策,防范新生儿医院感染现象的产生,为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 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避免新生儿感染现象的发生,先分析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遏制。使新生儿可以在医院安全就医,缩短住院时间健康出院,对下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1 环境因素
新生儿室的湿度较大,温度较高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加之新生儿室内会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医护人员短缺,消毒不彻底,会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同时新生儿长时间住院,也会增加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2]。
1.2 新生儿自身因素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血清中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较低,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对细菌及病毒的灭活能力较弱,更易造成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3]。此外,新生儿的角质层薄,皮肤嫩,对于外界细菌、病毒的防御能力低下,也是较为重要的感染危险因素。
1.3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的手与所用的医疗器具均为危险感染源。新生儿数量众多的时候,医护人员如果没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疗器具消毒不彻底,便会将病原体直接或间接的传播给新生儿。对于病情危重的新生儿需要实施气管插管、穿刺、灌肠以及洗胃等高强度的侵入性操作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4 药物因素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临床上会应用较多的抗菌药物来防止新生儿出现感染情况,但对新生儿长期应用该类药物,会使婴儿体内的正常菌群处于失调状态,反而会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4]。
2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干预对策
2.1 加强环境管理
(1)新生儿病室要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室温宜控制在24~26℃,湿度则控制在55%~65%,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 min。必要时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保证空气质量,保持安全的病室环境。(2)尽量缩短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减少新生儿与医护人员的接触机会。(3)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开放置,加强对早产儿及非感染患儿的保护性隔离,做到病室隔离、床旁隔离。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并及时规范处理医疗废物。(4)地面与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有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5)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更换工作服、工作鞋。(6)严格探视制度,探视人员应穿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新生儿,患感染性疾病者禁止探视。
2.2 加强物品管理
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奶瓶、奶嘴一人一用一灭菌,做到无菌保存和取用。听诊器、体温计等仪器物品做到专人专用,终末消毒,并执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新生儿的衣物、床单、被服每日更换,污染时随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保温箱等要进行终末消毒。
2.3 加强手卫生管理
强化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对手部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以减少新生儿病原体传播,切断医源性交叉感染。我院在新生儿病区内设置了非手触的洗手设备,同时置放了一次性纸巾,快速手消毒液,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清洁提供安全便捷的条件[5]。新生儿室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
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科室感控人员及院感兼职人员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六步洗手法”培训,并要求考核合格,每月进行手部的细菌学监测。
2.4 加强新生儿基础护理
(1)皮肤护理。每日做好皮肤护理,每天进行一次沐浴,每次排便后及时行臀部护理,擦拭从前往后,避免肛周污物对尿道口产生污染。(2)口腔护理。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溃,可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擦拭。(3)眼部护理。胎儿在通过产道时,沙眼衣原体可能定植在结膜部,因此要加强眼部护理,观察有无分泌物,避免结膜炎发生。(4)脐部护理。每天沐浴后及时进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同时观察脐周有无红肿与异常分泌物等,若有异常分泌物及时送检及时处理。每日对治疗操作台与护理操作台进行彻底的清洁及消毒,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2.5 合理用药
新生儿病室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针对患儿病情选择抗生素类药物,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最大程度上降低抗菌药物对新生儿带来的不利影响。
2.6 侵入性操作护理
尽量降低侵入性操作频率,严格无菌操作,执行侵入性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对于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尽可能选用一次性用品,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黏膜。操作后的用品要及时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分类规范处理,以此降低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
3 结论
控制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已成为新生儿科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切实控制危险因素的产生,认真落实避免产生感染是新生儿科和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各个环节管理,及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针对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对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医疗安全性,对其早日出院构建可靠的环境。
[1]陈爱锋,刘春来,严文康,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15-16,20.
[2]张舒,王琍琍.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6):595-597.
[3]韩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273-274.
[4]王丽晶,钱瑛,张利娟,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48-249.
[5]刘丽丽,陈蓉蓉,辛新,等.浅议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7):327.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Infection Risk Factor in Neonatal Nosocomial
BAO Jianghong Dali Prefecture People's Hospital in Yunnan Province, Dali 671000,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cal industry, people's health consciousness also growing,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hospital infection though neonatal subject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phenomen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es. Due to the neonatal has characteristics of immune systemis development not mature, each organ development is not complete, poor resistance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 weak resilience, while most of the low birth weight premature infant needs incubator, ventilator, suctioning or invasive procedures and the use of antibiotics and other factors, makes it easy to high-risk popula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s dangerous, the larger of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Discusses the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neonat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safety accidents, to create a reliable treatment for neonatal health.
Newborn, Hospit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R722.13
B
1674-9308(2015)16-001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6.013
671000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