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渊明诗词中空白的英译研究

2015-01-31王爱玲

职业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陶渊明意境美学

王爱玲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陶渊明诗词中空白的英译研究

王爱玲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陶渊明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之一,创作了大量优秀诗歌。同时也存在很多的“空白”之美,预留“空白”是诗词自身的需要,但也是翻译的一大难点。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中的“空白”概念为视角,以陶渊明的诗词为研究对象,按照“空白”的类别探讨诗词中空白的英译方法。

空白,陶渊明诗词,接受理论

一、接受美学理论中的空白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以伽达默尔的现象美学为基础的接受美学理论,依据人的接受实践,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首先提出了“空白”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沃尔夫冈·伊瑟尔指出所谓“空白”,就是文本中未实写出的或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文本已实写出的部分向读者暗示或提示的东西,是吸引与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空白”是存在于文本系统之中的一种空位,读者填补这种空位就可以引起文本模式的相互作用,空白是文本看不见的结合点。伊瑟尔认为,文本具有结构上的“未定点”和“空白”期待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来填补和充实。空白并不是不是文学本身的缺点,而正是其特点和优点。由于文本中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的召唤结构,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就会不同,读者对文本的接受和对空白的理解是能动并有差异的。

20世纪80年代接受美学理论传入我国,很快引起学术界的巨大反响,特别是影响了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我国翻译学者从90年代起开始研究接受美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研究翻译的可行性和审美价值;这也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和视角,拓展了研究空间。

二、“空白”与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留白”是它的一大特点。从字面上说,诗词中的“空白”就是诗句的字里行间没有明确写出的,需要读者依据自己的知识和想象来填补的那部分,包括字词,描写对象,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等等。词语本身无法单独体现完整的诗歌意义,只有将词语与“空白”完美结合之后才能充分表达诗词的意境,点燃想象的火花。古诗词中的空白是诗作中由实境引起的审美想象空间,空白与实境相互作用,形成巨大的艺术张力,在有限的篇幅中海纳百川,极大拓宽了古诗词的审美空间。而古诗中所预设的“空白”也符合接受美学理论的要求。古诗通过设置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空白”,抒发了诗人自身的独特的审美经验,并将一部分的意义的“创造与再创造”交给了读者来完成,也就是未来的接受者,这种“创造与再创造”既是读者的权利也是任务。读者,即接受主体通过阅读来填补古诗中的“空白”,与创作主体进行心灵对话,达到主体与客体,创作过程与赏鉴过程相互融合,使“文学成为一种完整的审美体验过程,一种人生与生命的有机活动”。伊索尔在《隐形的译者》中也说:“相反,如果已为读者提供了全部故事,没给他留下什么事情可做,那他的想象就一直进不了这个领域,结果将是一切被现成的设置在我们面前时不可避免的产生厌烦”。所以,古诗中的“空白”是满足读者鉴赏的内心需求,更是尊重读者心智的体现。

“空白”几乎涉及到古诗词的每一个层面,从微观的语音语调,韵律节奏,修辞方法,句法篇章到宏观的意象内涵,思想感情,价值取向等。古诗词中的“留白”正是古诗词的本质,技巧与手段。

三、陶渊明诗词中的空白及其翻译

陶渊明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之一。生活在东晋末期的陶渊明被认为是魏晋风骨的代表人物,他给魏晋文学带来了一股清新和自然的风气。他的诗歌代表着“人性的觉醒”,强调物质上的舒适和精神上的愉悦对人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陶渊明将简朴的田园生活和繁重的田间劳作作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歌,他在诗中用平实而美妙的诗句描写了平静惬意而又艰苦劳累的乡村生活,凸显出农民生活的艰难困苦;用“白描”的手法再现了平常而又美好的乡村景致,讴歌了普通乡民之间真挚而诚恳的情谊,表达了自己志存高远而又随性恬淡的心境。陶渊明用间接而深刻的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赋予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景物上,自然景色,动植物,人等都是陶渊明诗词中的描写对象。

他的诗歌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空白”。按照其特点,可以分为四类:语言空白、句法空白、意象空白和文化空白。

1.语言空白

众所周知,诗词是诗人借助诗句中的模糊性和跨越性来抒发自己思想情感的特殊文学形式。诗人会使用一些语意模糊的诗歌语言来为读者留下一些文本“空白”。修辞方式是产生文本空白的主要形式,包括双关语,借代,转喻,重复,象征等等,除此之外,词语的数,词性和词语歧义都会形成诗词中的语言“空白”。

例1.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The farther fromhome in myboat I go,

The stronger my thoughts for the country grow. (tr.WangRongpei)

叠词是诗人为了营造和加强美学氛围而重复某些词语的很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陶渊明的诗词中有几十次出现叠词的现象。而这种叠词对于尽量避免重复的英语来说却恰恰是表达中的一种“空白”,是需要译者做出填补的。上面的两个译文,汪榕培先生用了“the more,the more”句式来代替原诗中的叠词,既保持了原作的修辞美感又满足了西方读者的期待视野,是“双赢”的译法;是对词语空白的很好的填补。

2.句法空白

句法空白主要是指由于缺少某些词语导致缺少句法成分,句子结构不完整而形成的空白,如缺少主语,谓语,介词等。一些功能性词语的省略,如人物,时间,地点等,会给读者造成没有时空概念的理解上的空白;一些非功能性词语的省略,如介词,限定词等,则会让读者对诗歌的时空关系理解模糊。

例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饮酒》其五

Myhouse is built amid the world ofmen,

Yet little sound and furydoI ken.

——DrinkingWine(V)(tr.WangRongpei)

《饮酒》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几句诗句中没有主语,这种无主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十分常见的,结构灵活,句式铺排流散正是汉语巨大魅力的源泉,诗人用以动词为核心的无主句来描写景物,创建生动具体的意象。但这种无主句在英文结构中是不多见的,英语的语法结构相对严谨固定,所以诗词中省略的主语必须填补出来,才能真正将原诗的意义表达出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的“庐”是诗人自己的小农舍,需要填补物主代词,即“My house”,听不到“车马喧”的也是诗人自己,所以填补出“I”。诗句中的词语空白需要根据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特点来分析并填补出被省略的句法成分和词语。

3.意境空白

意境被视为是诗歌的灵魂,是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美学元素。诗人通过选取自然景物和客观事物来进行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进而创建自己的审美世界。诗人内在的情感都赋予在了所选取的外部事物上了。

例3.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和郭主簿》(其二)

In verdant woods,chrysanthemumnowgrows;

On rockyslopes,green pine-trees line in row.

Loftyare chrysanthemumand pines,

Which in the frostyweather showthe best signs.

——Matching a Poem by Secretary Guo (tr.WangRongpei)

“青松”和“芳菊”在中国人,尤其是诗人的眼中是有着深刻内涵的。青松和芳菊都能够在百花凋零,枯木残柳的寒冷冬季昂首挺立,傲然绽放,象征着坚韧内敛,气节高尚;诗人明是描写青松和芳菊,实是借此抒发自己远离虚伪尘世,安于清贫而又品行高洁的隐士情怀。而在西方人的眼里,“青松”和“芳菊”只是自然界中的两种植物,无论美丑都没有任何的意境想象,这就形成了诗词意境上的空白,需要适当的填补以再现原诗中的高远意境。这种空白在“贞秀姿”和“霜下杰”的译文“lofty”和“showthe best signs”中得到了填补;读者既可以懂得词语的含义,看到文本意义的连贯性,欣赏到诗词意境的高远,又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异域的文化。

4.文化空白

文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从狭义上看,文化就是对人类有益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以及技术成功的总和;从广义上说,文化是在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成果。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而受到特定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文化上的空白势必会造成交流上的障碍,那么这种空白的填补就对交流的成功意义重大了。

例4.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With fair chrysanthemums in view,

I pluck their petals glisteningwith wet dew.

Asip ofwine that carries these fair flowers,

Will free my mind from all the worldly powers. (tr.WangRongpei)

中国有着悠久的酒文化。中国人喜欢饮酒,也把饮酒看作是一种习俗,一种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或是重要仪式的组成部分。“忘忧物”就是指“酒”,尤其是我们的白酒,虽然西方人也喜欢饮酒,酒也有表达情感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与浪漫的事情相关,尤其是葡萄酒,这就形成了中西方酒文化理解上的空白。汪榕培先生将“忘忧物”译为“Asip of wine”,正是依据西方文化和读者的期待视野顺应过来的,文化空白得以填补,诗词的意义得以再现。

四、结语

陶渊明的诗词语言平实而意义深远,而诗词中的“空白”更是美的体现,其表现也是千变万化,灵气四射。接受美学理论提供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和处理诗词中的空白点,同时,我们也要调动一切感官和智慧,对诗词的意境仔细推敲,对空白仔细研判,对空白的处理方法仔细选择,才能真正的译好古诗词。

[1]Acker William,Tao’s the Hermit:sixtyPoems by Tao Chen[M].London.New York:Thames and Hudson,1952.

[2]汪榕培:《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汪榕培:《英译陶诗》[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王爱玲:《从接受理论看古诗词翻译中的空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

[5]汪云霞:《诗“原无达诂”的意象多元和空白填充》[J].名作欣赏.2010(23).

编辑 赵欣宇)

A Stud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Blank in Tao Yuanming’s Poems

WANGAiling

(Harbin Universityof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Tao Yuanming is one of the earlist pastoral poets in China,and he creates numerous excellent poems.We can enjoy the beauty of“blanks”in his poems,which are the requirement of poems themselves,but this is also a barrier in translati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blanks in the Tao Yuanming’s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pt of“blanks”in the Reception Theory,and tries tofind the appropriate method totranslate the blanks in the poems on the basis ofthe category of“blanks”.

blanks;TaoYuanming’s poems;Reception Theory

H315.9

B

1672-0601(2015)05-003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项目《古诗词曲翻译中的空白填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为:12542080)的阶段性成果。

王爱玲(1978-),女,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陶渊明意境美学
你好,陶渊明
盘中的意式美学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外婆的美学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