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教学:职业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
2015-01-31周新源
周新源
集约化教学:职业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
周新源
职业教育不是职业的教育,而是职业人的教育,故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现代职业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志是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职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是现代职业人素养培养模式的重构。为此,作为职业教育主渠道的职业教学,如何准确定位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是亟待研究并解决的重要课题。
姜大源先生告诉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职业属性的基础之上,教学目标要对应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教学过程要对应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教学行动要对应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众所周知,职业活动的完成不仅仅取决于相应的职业技能和方法,更取决于完成职业活动的主体——劳动者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综合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在职业属性基础上,并对应典型职业活动的职业教育教学,只有走集约化道路,才能有效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这种教学路径的主要特征应为:教学的目标必须是让学生达成职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统一生成;教学的内容必须充分体现出在凸现关键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做到职业能力培养与文化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教学的主体平台必然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并充满企业氛围的“教学车间”和“企业现场”。
教学目标是期待学生学习后,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能达到的状态和发展水平。这种目标状态和发展水平不是凭空生成的,是通过教学实施后生成的。而且,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其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时间及时间单位、教学资料、教学成本、学生人数等都是有区别的。集约化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途径、方法、手段,通过过程控制和阶段优化,就能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学生身上统一生成。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其教学内容要围绕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职业能力,从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高度设计,既关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与技能,又关注专业领域相关的文化与理论,更关注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的结合;既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集约化教学,才能在凸现关键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做到教学内容在职业能力培养与文化素养培养上的有机融合。
职业教育的个性,即其职业性,相对于普通教育更加明显、更具特色,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在不同的教学平台上实施。有着自身独特规律和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平台是多样的,有教室、实验室、实训室、教学车间、企业现场等,毋庸置疑,最能充分实现集约化教学,有效乃至高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平台是充满企业氛围的“教学车间”和“企业现场”。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认为,要切实走好集约化教学路径,职业教育教学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化改革。
1.校企必须在教学中深度合作。校企深度合作主要是指实现教学层面校企合作,其主要表现为学校与企业进行紧密的教学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良好人格、较强职业能力、与国际接轨的生产、服务一线的现代职业人。教学层面校企合作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学校与企业双方物质与人力资源上的整合与互补这个校企合作的基本条件,又要具备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人员互动融合发挥校企合作教学效能这个关键因素。只有实现了教学层面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教学才是一种最有效、可持续的、最具实质意义的集约化教学。
2.课程必须进行校本化重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课程的校本化重构,才能从“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质要求、服务终身学习需要”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实现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并在动态中进行不断的有机整合,才能针对学生多元智能设计课程,使学生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以适应现代职业人职业素养培养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使集约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3.教学必须实现组织方式转变。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就是要从着重于对学习内容的组织转变成着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从综合手段出发对学习过程进行宏观的加工,将过程作为内容传递的载体,对内容及其传递方法和时空秩序过程进行控制,着眼于对过程目标实现的阶段进行优化。就是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定位确定教学重点,根据工作任务的目标指向确定教学处置,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确定教学过程,根据工作任务的组织结构确定教学形式。这样就可使集约化教学目标在战略层面获得完整实现。
综上所述,集约化教学之路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路径,是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作者系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