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办学中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究

2015-01-31郭秀华

职教通讯 2015年35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校企德育

郭秀华

校企合作办学中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究

郭秀华

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仅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更能提高职业学校职业道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职业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必备手段和途径。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共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优势,分别从建立机制、明确责任、主动对接三个方面提出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共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要途径,也逐渐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较为普遍的办学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实现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就业的目标。[1]它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通过学生到企业开展实习实训、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半工半读等方式,不仅可以为专业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提供很好的一个平台,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学生在“做人”的能力培养方面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何在校企合作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丰富的德育资源,有目的地将学生的学校德育与企业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融为一体,把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把学生培养成“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优秀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互动,是学校、企业和德育教师必须共同研究的新课题。

一、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从企业来说,由于国家对校企合作办学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激励机制,致使企业对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认识不够,参与不深。虽然,许多企业加强了与学校的合作力量,但是目前更多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学生实训、实习层面,而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提高都不重视,或干脆忽略。通过在对校企合作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调研时得知,部分企业管理层认为对企业而言,生产经营始终是第一位的,适当的校企合作是可以的,尤其是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但对于校企合作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认识普遍不高。35%的受访者认为,没必要,27%的受访者认为,条件允许可以考虑,31%受访者认为,偶尔搞搞还可以,11%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也可以这样说,企业更重视学生“做事”培养,而缺乏学生“做人”的培养。但是,若要使学生成才,学会“做人”比学会“做事”更重要,所以企业应将培养学生“做人”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

从学校来说,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尚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思想上不重视。许多职业学校普遍存在重视抓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不重视职业道德专职教师的引进与培训,在这一课程上投入的时间、精力、物力等相对较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内心都把职业道德课作为“副科”而不予重视;(2)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职业道德包括一般职业道德和行业职业道德。但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职业道德教育只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的教育,对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很少涉及,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规范及具体要求;(3)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许多学校主要通过职业道德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师注重职业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师生互动,实践活动机会很少,教学效果不容乐观;(4)对接企业文化,校企文化互融不够。缺乏企业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范围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很难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德育优势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直接了解职业岗位的相关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而且为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一)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生动的职业环境

真实生动的职业环境能很好地体现职业道德教育上的优势。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训练,开始有了与企业、市场、社会最直接的接触,他们置身于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企业管理的规范环境、企业文化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中,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根本区别在于企业环境不但具有真实性而且具有直观性。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锻炼,打破了学校职业道德课堂教学固有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够获取真实的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经验,从而有效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校企合作能使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提升有效地互相促进

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能更好地实现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能力提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就在于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岗位实践中,通过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引导,充分挖掘实践参与过程中的德育功能。如加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劳动态度教育;诚实守信、团结合作、艰苦创业的职业品质教育;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劳动规范、科学规范操作的行为规范教育;通过校内外相结合、理论灌输与实践参与体验相结合的职业素养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做到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共同提高。

(三)校企合作可以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好地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理论化、知识化的、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德育,这种脱离实践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理论灌输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实际参与、实践体验中理解和认同道德规范。老师传授的职业道德理论与企业要求相融合,并迅速转化到现实的职业行为当中,内化为学生的职业信念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实习、实训的岗位职责、用人标准、劳动纪律既是对学生的要求和约束,也是检验理论学习和道德认识成果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职业环境奠定基础。

三、校企合作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机制,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1.政府通过政策、法律法规,鼓励和引导校企合作法律化、制度化。目前,校企合作因缺乏完整有效的法规体系支持,缺乏足够的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没有形成有效机制,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和实施规则。政府、学校、企业对培养人才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以致校企双方对诸如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出现疑惑。[2]因此,为了使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落到实处,需要政府出台校企合作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明确双方合作的性质、任务、职责、培养目标,包括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奖惩制度,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学校的科研成果和毕业生企业优先选用等。最终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形式使校企合作关系法律化、制度化、常规化。

2.校企双方要制定相应的合作规章和管理制度。校企双方要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德育领导管理体制,并由学校学工处、就业实训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企业人力资源部共同组建一个职业道德教育指导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校企合作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筹划工作。并制定出具体的合作规章和管理制度。其中,既要包含专业技术培训,也要包含职业道德教育的单项计划,如学习纪律、劳动纪律、工作要求、岗位职责、社会实践要求、顶岗实习要求、课程标准等,使专业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明确责任,激发企业参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而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对于就业者来说,做人的道理和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比经验、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因此,校企合作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需要,更是企业的需要。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之一,理应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3]

1.接受学生到企业锻炼。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全方位工作,在工作中对学校和学生包容、耐心,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循循善诱地解决,避免责备和训斥,以免学生产生挫折感和恐惧心理。善意的鼓励和引导,一方面,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使学生对企业寄予过高的期望值,热爱企业,愿意为企业奉献,为企业的长期发展预备了不竭的后备力量。

2.企业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做好育人工作。主动协调校方实习指导老师的相关工作,营造校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氛围;及时反馈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尤其对一些消极现象及早发现并结合学校、家长予以解决;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先进员工、对口部门等为企业实习的学生作报告,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聘请企业高级技工、关键工序的师傅等人员指导学生实训。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根据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对实习实训学生的品德和技能进行全面考察,并在工作现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技能育人的目标。

3.企业为学校积极主动提供职业道德教育资源。企业为学校提供有关企业的文化建设、德育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用人标准等各方面内容的案例、视频、图书等德育资料素材,并安排相关人员定期在校园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以讲座的形式讲授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也可以深入学生中开展谈心活动,面对面解答学生就业方面的各种疑惑,促使学生在与现实社会职业环境融合过程中真正领悟、调整、树立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

(三)主动对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校企对接,细化培养标准,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专业性。从现行的教学过程来看,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比较注重一般职业道德的培养,重在传授知识和规范,内容相对全面、系统,但过于泛泛,缺乏行业和企业的特性,实用性不足。而行业内的职业道德教育,则是各行业根据经营管理要求和生产服务规范而制定实施的行业性道德规范,是各行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职业岗位规范要求的社会调查,走访劳模,进行座谈和职业体验,搜集、整理、讨论、学习所学专业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了解职业的需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观校企合作的各类用人单位,参与社会调查,帮助教师接触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使教师心中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提高学校职业教育的针对性。

2.校企融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共同打造职业道德教育平台。在校企合作中,优秀的合作企业不仅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发展的平台,也为他们提供了思想和心灵成长的空间。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管理思想、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都能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丰富的德育资源,和企业开展多方面的合作。(1)校企双方共同讨论制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安排、考核标准等事项;(2)共建师资队伍。学校可以聘用优秀的一线技术工人师傅作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企业也可以吸收学校的教师到企业来学习企业对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和管理的方法;(3)邀请一些企业的老总或优秀员工到学校做敬业爱岗方面的职业道德讲座或报告等。

3.校企合作,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1)改变传统的“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分阶段采用理论教学、个案教学、实践教学方式,逐步递进,把形成职业道德品质的“知”、“情”、“信”“意”、“行”五个过程有机地衔接起来;(2)具体教学方式中,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变化,更多地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活动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社会实践等方式,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3)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其融入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形成全校全员全方位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格局。

4.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通常学校的德育考评都是以检查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为重点,采取笔试、平时上课表现或几次模拟实践为依据,考评的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班级辅导员,这样的考评具有片面性。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要联合合作企业,把对学生的品德考核纳入校企合作管理体系,也作为企业指导老师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实现德育考评主体多元化。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的考评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师傅、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等共同进行,根据学生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学生德育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日常行为表现由系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给予评定。这样的考评更全面,也更有利于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及社会紧密配合,共同达成,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法,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造就大量德才兼备人才。

[1]白永红.中国职业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3]戴春平.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应对论——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企业之责任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82-85.

[责任编辑 李 漪]

郭秀华,女,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711

A

1674-7747(2015)35-0077-04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校企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