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支持体细胞突变理论的实验现象回顾研究

2015-01-3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回顾悖论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9-12.

[2]Neubauer JA. Invited review:Physi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intermittent hypoxia [J]. J Appl Physiol,2001,90(4):1593-1599.

[3]黄勤,黄幸纾. 工业品六六六对消鼠精子影响的研究[J].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7,16(1):9-11.

[4] Margel D,Cohen M,Livne PM,et al. Severe,but not mild,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is associated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J]. Urology,2004,63(3):545-549.

[5]徐峰,史忠明. 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分析[J]. 检验医学,2010,25(3):249-250.

不支持体细胞突变理论的实验现象回顾研究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9-12.

[2]Neubauer JA. Invited review:Physi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intermittent hypoxia [J]. J Appl Physiol,2001,90(4):1593-1599.

[3]黄勤,黄幸纾. 工业品六六六对消鼠精子影响的研究[J].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7,16(1):9-11.

[4] Margel D,Cohen M,Livne PM,et al. Severe,but not mild,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is associated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J]. Urology,2004,63(3):545-549.

[5]徐峰,史忠明. 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分析[J]. 检验医学,2010,25(3):249-250.

【摘要】体细胞突变理论作为人们普遍认可的肿瘤发生机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一些实验结果并不能用其解释。本文就几个主要的体细胞突变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作一简要讨论。

【关键词】体细胞突变;悖论;回顾

作者单位:071000保定,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

A Review Research of Experimental Phenomena Which Does Not Support the Somatic Mutation Theory

LIU Wensu,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Abstract]The somatic mutation theory has become the tumorigenesis mechanism which accepted by most people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With the progress of study, we have gradually found some results which could not explained by the somatic mutation theory. This article makes a brief discussion of some important results that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the somatic mutation theory.

[Key words]SMT, Paradox, Review

体细胞突变理论(somatic mutation theory, SMT)认为,肿瘤的形成是由于体细胞在致癌因素下发生突变,突变逐渐累积导致细

胞增殖失控而形成的。体细胞突变理论虽然能够解释大部分肿瘤的发生,但依然有一些现象不能用其解释,下面进行分别说明。

1 薄片致癌

任何材料的薄片植入小鼠皮下均可诱发肉瘤。薄片致癌现象早在1941年就有报道[1],Turner将电木圆片植入小鼠皮下,23个月后发现其周围产生纤维肉瘤;后来逐渐研究发现肿瘤诱发率与异物的化学性质无关,而与异物的物理性质关系密切,无孔、面积较大的薄片易于诱发肿瘤,而有孔、成碎片状的薄片并则不会诱发肿瘤。我们现在可知,与组织相容性较好材料所制作的薄片依然可以诱发肉瘤,但其并不会引起体细胞突变,对此体细胞突变理论无法合理解释。目前认为这种现象可能由于炎症反应或者是薄片切断了某些联系进而引起了肿瘤的发生。

2 突变与致癌作用不一致

一些具有致癌性的物质可能没有明显致突变作用,与体细胞突变理论中肿瘤的产生是由于体细胞突变而来的这一点相违背。比如四氯二苯二恶因(TCDD)具有强致癌性,但尚不能证实其具有能够诱发细胞突变的作用,目前认为其可能与表观遗传学或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有关,即致癌物作用靶点可能为表观遗传相关靶点,引起DNA甲基化、染色体重塑、组蛋白修饰等发生;或者阻碍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之间的信号传导,导致细胞孤立并引起增殖失控。

3 癌细胞转为正常细胞

将某些癌细胞移植到正常的个体上,癌细胞可以逆转为正常细胞。Brinster[2]将畸胎瘤细胞注入到一正常小鼠的胚囊中,发现畸胎瘤细胞参与正常胚胎的构成并形成正常的嵌合体子代。癌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同样产生了相似的结果,McKinnel[3]将蛙肾癌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受精卵中,结果却得到了正常的蝌蚪,体细胞突变理论显然并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可见,肿瘤细胞或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可能并没有发生根本性、不可逆的转变,而是由于其他因素错误地引导了细胞的表达,进而导致了肿瘤的发生;当这种因素减弱或消失的时候,或者细胞处在了正常的环境,则肿瘤细胞可能逆转为正常的细胞。

4 干细胞移植产生肿瘤

正常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正常小鼠腹腔内,能够产生恶性度高的肿瘤。按照体细胞突变理论,如果基因不发生致癌相关的突变就不会引发癌症的发生,胚胎干细胞虽然具有分裂能力但其基因与正常细胞相同,并没有发生突变,因此其致癌原因并不能用SMT解释。这种情况下可能因为正常的细胞进入了错误的位置,或者说失去了应有的调控,进而引起肿瘤的发生。

5 癌症自然消退

某些癌症能够发生自然消退的现象。有统计表明,最常见的能够自然消退的肿瘤是肾癌和神经母细胞瘤,其报道并不罕见且目前仍有相关报道不断出现[4]。有学者称癌症自然消退的原因主要是免疫因素,Cole[5]研究认为可能是一些刺激因素比如感染、创伤等加强了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而清除了肿瘤。癌症的自然消退并非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存在的,体细胞突变理论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已经发生突变的体细胞能够自行消退或转化为表型正常的细胞,而达到自愈的效果。可以见得,传统的通过手术、化放疗等一味追求肿瘤细胞数量的减少而不惜使患者整体状况变差的手段可能并不是治疗癌症的唯一方法,在杀灭肿瘤的同时也对患者机体造成了影响,包括免疫系统的整个机体功能都会或多或少遭到破坏,患者可能因此丧失了自愈的能力与机会。但我们应该理性认识癌症自然消退现象,不能够盲目追究自愈而放弃现代癌症治疗,毕竟其真正机制并没有被完全解开;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真正机理将会进一步被阐明。

6 结语

综上可知,肿瘤发生的体细胞突变理论并不是万能的真理,其正确性应该得到质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理论逐渐被提出,比如肿瘤干细胞学说,表观遗传学说等,但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学说能够真正解释肿瘤发生的一切现象,可以见得其复杂性。一种现象,不论其表现如何复杂,最根本的机制或原理应该是简洁的,从这个观点上来看目前的种种肿瘤发生机制可能并没有触及根本,所以才表述冗杂,种类繁多。但我们应该明白,就像当初牛顿揭示力学本质一样,真理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现在看似复杂的肿瘤发生机制也一定会被真正揭示。

参考文献

[1]李漪,赵永荃,林炳水,等. 片状异物诱发肉瘤机制之研究[J].天津医药杂志肿瘤学附刊,1963,1(2):65-74.

[2]Brinster RL. The effect of cells transferred into the mouse blastocyst on subsequent development [J]. Exp Med,1974,140(4):1049-1056.

[3]McKinnell RG,Deggins BA,Labat DD. Transplantation of pluripotential nuclei from triploid frog tummord[J]. Science,1969,165(3891):394-396.

[4]张品南,金鹏程,刘翠. 肿瘤去恶化与自然消退的研究进展[J].使用医学杂志,2010,26(20):3823-3824.

[5]Cole W H. Efforts to explain 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cancer[J]. J Surg Oncol,1981,17(3):201-209.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8.054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8-0083-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73-35

猜你喜欢

回顾悖论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数学中的似是而非——辛普森悖论
“帽子悖论”
大学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材的回顾与展望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美妆悖论
知足者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