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的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与探索※
2015-01-31归改霞刘庆春
归改霞 刘庆春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南阳 473000)
生物化学检验是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独立学科。它不仅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资格考试的核心科目,更是一门集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以实验为主的学科[1-2]。其教学内容侧重于实验的原理、操作、临床意义、方法评价等。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医生在疾病的诊断、用药、疗效判断、临床决策等方面对检验医学尤其是生物化学检验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生物化学检验在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3]。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容易给学生带来抽象枯燥、零散繁杂的感觉。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手工操作已经被全自动仪器所代替,使实验操作更简单化,一次实验基本上三十分钟就结束,学生感觉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太无聊,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无法体会所学知识与临床疾病的联系。为了打破传统的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框架,该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亟须改革,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这门专业课的兴趣。基于此,我们对生物化学检验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
作为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要想把自己所教的课程讲好,不仅自己要备好课,还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在实验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为此,我们把检验专业的临床基础检验与生物化学检验这两门核心课程进行了整合。以前实验教师把实验所用血液标本已准备好,学生直接就可以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毕业实训考试时有许多实验常用仪器都不会使用,整合后以临床检验生化室的基本任务为导向,以临床实际生化检验项目为载体,成立生化检验实践操作技术课程。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利用临床检验基础中学的抽血技术,同学之间相互抽血,让学生从标本采集-转运及保存方法-分离血清-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准备-质控与标本的检测-发出报告-复查反馈七个环节[4],用自己的血清去一步一步地做实验,这样,一学期实验课全部结束时,学生基本上把自己免费体检了一次。通过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性和主动性。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由于标本来自于学生自己,学生就很重视,这样要动手操作的兴趣性就很高。可是要想得到自己的检验结果,就必须亲自去做。我们改变由原来的老师准备实验转为学生去准备实验。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自己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从试剂配制、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结果的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让学生去实践。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离心机、刻度吸管、微量移液器、分光光度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生物化学检验中常用到的实验器材。经过多次反复的使用,学生对这些常用仪器的操作及注意事项都非常熟悉。这样,学生在期末实训考试时成绩都很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态度十分认真,培养了学生踏实工作的好作风,为其将来在基层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模拟案例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对检验结果的综合判断能力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生化检验人员不仅要能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而且要提供其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服务,包括对结果的解释和对临床疾病诊断提出新的检测项目和优化组合检测项目,并能从实验室角度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和提供临床咨询[5]。因此,这要求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前对所测定的结果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特别是各实验项目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此,我们把这门课程通过归类整理后分成五大块:物质代谢检测(血脂代谢、糖代谢、钠、钾、氯和酸碱平衡、微量元素);器官生理、病理检测(肝胆生化、肾脏生化、心脏标志物);疾病代谢检测(内分泌功能、肿瘤标志物);特殊生化检测(妊娠、新生儿生化);创新设计综合实验检测(糖尿病人样本生化综合、急诊病人不同生化检测筛选设计),通过整合后,一次实验给学生一个综合病例,让学生和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分组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初步判断患者可能的患病类型,从而选择检测项目并进行准备和操作,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多次的案例分析综合实验,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使学生循序渐进、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并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4 开放实验室,借助科研平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利用开放实验室,借助科研平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身边所接触到的病例,通过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上网查到的资料,独立进行判断,不受常规实验项目的约束,自己设计实验项目,自拟实验方案,大胆去创新,去挖掘一些与自己所选病例相关的其他检验项目,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实验,使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做实验”改变为“我要做实验”。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进,使我校检验专业的学生对生物化学检验这门实验课提高了兴趣,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实验考核合格率、资格考试通过率以及实验室开放率均得到了提高。学生对常用仪器的日常维护也有了理性的认识。通过改革,学生可以大胆地去创新、设计实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增加更多和医学检验相关的实验,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1]欧阳惠君.《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考核与资格考试融通的改革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36-137.
[2]李淑慧,韩起.虚拟实验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116-117.
[3]石玉荣,梅传忠,武文娟,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2):96-97.
[4]欧陵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一站式”综合实践教学的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2):177-178.
[5]杨江勇,蔡元菊,邓文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