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城市规划所体现的文化追求

2015-01-31林灿华韩月香

珠江教育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文化发展

林灿华,韩月香

(肇庆学院 政法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城市作为人类重要的居住生活环境,城市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对人们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城市的文化追求,一方面是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是创建杰出的城市文化氛围,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稳定社会,促进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助力。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力,它展示了城市的发展状态。城市规划注重文化追求,符合城市发展的内涵需求。

一、城市规划体现的文化追求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

单霁翔认为:“城市文化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演进,在各种文化融合中逐步发展,并以其独有的历史背景和人文传统,给城市留下难以抹去的文化烙印。”[1]

艾伯亭、刘健在《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研究——以天津市为例》中认为,城市文化,是指具有城市特征的文化模式,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结合而成的复杂整体,及其在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活动中的反映[2]。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内容,包括了物质和非物质的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地理条件、城市格局、历史和自然文化景观、人文居住环境等物质方面;二是非物质的城市风尚、习俗、城市整体印象感观,以及城市成员所体现的习惯[3]。城市文化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不同形式的城市文化会展现出来,有的会被接受、被摒弃,有的会被改变、被吸收。这些变化相对于城市的变化虽然十分缓慢,但最终会把人们经验、习惯、习俗赋予稳定的形式,形成城市文化的一部份。

(二)城市规划中文化追求的表现

城市规划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设计,通过设计来表达城市居民在物质形态方面能够认可接受的文化,在局部上可以细致到某个街道,它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思维,陶冶观众的审美情操并提高大众对城市的认同感;整体上通过改变城市的空间分布,塑造一座城市的形象和气质,形成城市整体的文化定位,并以此引导协调居民的文化需求,因此,表达城市所需的文化追求应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价值导向。

城市文化是在城市发展中,对城市理解、认识的表现,文化并不会凭空出现,其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城市规划应有文化追求,这种追求表现为:

1.创造性。文化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运用脑力所创造的精神财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文化源于生活;同时我们对生活环境、生产关系等方面的经验认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又高于生活,正是通过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进行生产和生活。文化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引导人们改变城市环境,产生新的社会发展历程,文化从本质上说是创造。人们把城市作为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同时,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相互进行交融,令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历史和自然条件,城市发展的道路和方向相异。而城市规划不可摹仿,需有新的创意,一种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创造性文化追求,用来表现人们的生活方式,表现新时代下人们创新进取的精神。

2.历史性。文化是逐渐累积的,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文化是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实践的方式不断变化,人类可以对过去的知识文化进行整理,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社会现象,使文化的内容不断得以丰富和变化。而由于不同历史阶段的认知水平,任何文化都有时代的痕迹,都积淀有一定的历史意蕴。所有的城市规划,应遵循该城市地域发展的历史性,符合城市发展传统,将城市变迁中保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融入新社会,使一座城市力争体现历史时间的悠长韵味,保留并延伸个性鲜明的历史文化原素。

3.大众性。历史文化回答了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关于过去是怎样,以至于未来要如何成长的疑惑,指导时代的前进方向。文化须由人们广泛参与才能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对日常现象的共同认识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累积融合使得文化得到丰富,当达到一定程度的累积经由总结简化,新的社会文化就会形成,文化应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城市规划中体现的文化追求更应该面向公众,反映大多数人的主流观念。

4.独特性。技术发展使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但地域之间的阻隔不可能完全消除,不同的社会发展历程使人们对事物的了解认识会有不同,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自然人文建筑和法律法规等令地域间形成不同的区域文化,反映了相互差异的社会状态。文化是社会发展阶段所表达出的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存在着巨大差别,而差别就是个性、风格、特点。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规模、功能的差异,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城市精神面貌各具不同,城市规划不应“千城一面”,应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引导城市建设,需根据不同的地理、文化背景,做出各具特色和个性的城市形象[4]。

国内学者提出关于城市规划的各种论点,文化追求成为重要的观点,但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却反映出城市规划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建筑建设忽略实用性,城市文化遗产破坏严重等,表明了城市规划的文化追求这一问题却没有受到社会关注。原因在于就课题的专项研究的论著较少,而且对缺乏文化规划的深层次原因没有较好的解决机制。不过,也有不少著作对中国城市规划中缺乏文化追求的现象作出思考,为城市规划体现文化追求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原则,对于今后如何完善城市规划追求文化品味大有裨益。

二、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关联

(一)城市对于城市文化的功能

1.城市是城市文化的沉积。作为当今人类居住地的重要形式,城市经历着时代的变迁,风俗习惯、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就是过去城市文化的沉积[7]。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聚集,使得城市的规模扩大,人们改造城市的建筑,道路的分布,都是在原有城市的环境上进行的,得以保存下来的街道组织、个体城市建筑,这就是城市文化的物质沉积;时代的社会现象、风俗习惯也会以不同形态延续下来,如“知青”、“下海”等词语就保留了极具时代色彩的特定文化。

2.城市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标示着人类文明的水平。城市发挥集聚效益推动城市自身发展,成为一定地域或一定性质的中心。城市对于文化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为文化的辐射和推动功能,凭借地域中心的优势,将城市文化的影响范围扩大,使城市文化能够推广发展;二为对文化的吸引和消纳功能,通过吸引人口进入城市,让外来文化在城市中传播,并逐渐被城市人口接受,与本土城市文化相互交汇融合。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文化集聚又使得城市的中心作用进一步加强。由此,城市作为一个中心,在该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交通、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着更加突出的作用。正是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而履行城市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职责。

3.城市是城市文化的展示舞台。城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不断繁荣发展,同时生产力水平代表着文明发达程度,总的说来人们在文明的基础上创造了各具风格的城市形态。城市是文化的舞台,文化在城市中不断发展累积,通过教育、风俗、建筑等不同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当社会交往进行时,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相互碰撞交流,新的观念会出现并公诸于众时,城市文化得到丰富,呈现多样的文化氛围,这种多样文化氛围在城市中得到展现。

(二)城市文化对城市的作用

1.城市文化是城市成长的核心资源。经济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法律制度提供处理城市事务的权威依据,科技和劳动力则直接参与建设城市发展,这些因素都对城市的现状产生显著、迅速起效的改变,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则是久远的、缓慢的。城市文化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作用下,逐渐形成自己的品格。发挥自身的作用,在经济上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创造财富的精神,促使人们去发挥才能;稳定的完善的制度不断为社会事务提供更好的管理,形成法律制度文化氛围;科技创兴和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会树立一座城市务实向上的城市精神。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标示,优秀文化是社会所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是一种自觉意识和共同行为。另一方面,它是一种隐形的约束,与有形的制度约束共同形成体系,为一个城市运作提供基础。因此,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内核,城市文化是将自身与城市相互关联的纽带,每个城市成员能够获得文化认同,获得城市归属感。

2.城市文化是城市记忆的保存。一般来说,城市的发展和延续过程中,大部分的城市风俗、城市建筑以及其他的时代特色,会慢慢的消磨,一些保留下来的历史遗存,就成为特定的时代文化印记,人们可以直接读取这些“历史记录”回顾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遗存的文化内涵会融入新元素而更加丰富,与城市的联系更加密切,或者成为文化标记,或者成为居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城市文化经历漫长的演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为城市文化留下不同时代的烙印,城市文化遗产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带给人不同的记忆。在急速变化的现代城市中,这些文化遗产是时代的见证,一方面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成为人们了解过去的书本。除此之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了解,赋予新的时代价值,不仅仅使城市文化得到充实,也保护了文化环境的历史性和多样性。

3.城市文化展现城市精神风貌。人口生活状况、行为习惯、精神特质以及城市风貌的整体形态都反映了城市文化,它赋予了城市特有的品格和气质,从城市文化的内容中还可以折射出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条件、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因所面对的生存问题而转变,城市风貌亦显现出差异的文化特点。如和平时期,发展成为主流,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教育科技也会得到提高,城市风貌表现为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相反,在战争时期,生存则会放在首位,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脚步放慢,甚至停滞,城市给人的印象则是沉重、压抑。

此外,城市文化由城市形态、城市习俗、城市历史沉积等成分构成,其中历史沉积是文化的深层组成部分,它能够使居民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城市有了自己的集体魅力。如深圳作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城市,以其独有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成为中国最繁华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它的开拓进取的精神今天依然是市民的精神追求。

4.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生命力。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下,人们对自身以及城市未来抱有信心,参与城市生活,深入对城市的了解、认同。城市间的文化较量影响着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城市竞争,原因在于城市文化决定城市的特征,它是城市发展的良好基础,是城市的竞争力重要部分。文化还可以展现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精神,与居民的城市感情相互结合,可以提高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进而产生热爱,形成城市的凝聚力号召力,最终使居民参与到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

三、文化追求在中国城市规划中的现状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推进,中国的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定位,文化在城市发展方面所产生的功能越加受到重视。人们的文化需求日渐增加,文化追求在城市规划中开始得到落实,但在中国城市规划实践尝试过程中,各种实践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缺陷。

(一)城市规划的文化观念出现偏差

文化规划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相互协作产物,过去城市规划中较缺少城市文化的内涵,对城市特色文化与主题文化的也没有明确界定,进行城市特色规划与主题文化规划时,建设与城市文化不相关的建筑和产业,甚至照搬其他城市设计。这种做法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方面是进行不符合城市条件的建设开发,导致城市劣质建设和破坏城市历史样貌;另一方面大量的相似性、复制性城市规划,使城市建设地域特点文化个性缺乏。

城市在“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追求利益最大化等因素,商业化大建大拆的建设方式使人文气息丰富的历史街区遭到破坏,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建筑被拆除,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在搬迁过程受损的情况也使得城市文化财富流失。另一方面,新的建筑抄袭、模仿现象十分普遍,全国都市分割整齐、布局对称的方块形状建设,尽管干净利落,但面貌上却是流水线的格式化产品,导致城市样貌与区域样貌极为相似,具有地域风格和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消失。许多中小城市仿照大城市,选择把高层建筑当做城市现代化的标记,希望以高大、新奇的建筑迅速改变城市的形象,而这些新建筑缺失了城市文化的内涵,使得城市景观变得单调乏味。

(二)城市文化产业规划走进误区,导致文化复制

城市文化宣传部门对城市文化的传播、引导、管理起着主导作用,但当下,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影响力有限,使文化原素无法融入规划中去,其经济和社会价值没有深入发掘利用,在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中容易被忽略。尽管近年来来,文化对城市各方面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化产业迅速成长,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向提上日程,文化对于经济的助力受到充分关注。由于缺少经验和正确方向,许多实践尝试还是不成熟的,未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对城市文化造成损伤,特别是在一些旧城改造过程中,城市独特的传统文化被铲除或简单再造,人们失去了生活的文化记忆,城市失去了历史文化的物质证据。

2012年河南开封规划老城区改造作为实景人文旅游景点,工程实施需将大批市民从老城区搬离。开封属于老轻工业城市,近年工业企业逐渐没落,造成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被重点发展。规划再造北宋开封,一个古色古香的、以宋文化为主题的人文休闲旅游城市,并充满现代时尚气息,将开封打造成国际旅游文化名城[8]。人们对古城旅游青睐有加,各地也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古城”上。由于历史上地域发展不均衡,古城建筑在各地数量不多,受到战争、动乱、自然灾害、近年来经济开发等不利条件的破坏,古城完整保存下来少之又少,重建古城风潮在各地受到热捧……古城的确能够展示古代文化,通过把古城变成旅游资源,集中旅游、建筑、饮食、交通的建设,能够为地区带来经济发展机遇。但是这种重建的古城文化未必能被人们认同,人为打造的古董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文化遗产。拆掉旧文物,建起假古董,与城市规划以促进城市发展的初衷更是背道而驰。

(三)城市规划文化建设欠缺法律的保障

实践中,文化规划的拟定艰难,其施行得不到重视,原因在于文化不属于城市规划的核心纲领,人力物力的使用与支持上低于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水平。此外城市管理者为追求政绩往往忽视文化发展而选择经济和社会物质的快速增长方式,缺乏与文化规划相对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城市规划的文化追求路径

(一)重视文化在城市规划的地位

文化规划作为创新形式,并未被管理者普遍接受认可,对于文化相关建设由文化部门负责,但部门功能职责局限使设计缺乏全局观与实施不力;同时,受传统城市规划观念的影响,城市发展以经济为先,造成文化因素在规划中不受重视。实现文化追求在城市规划中得以落实的目标,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作用,重视文化所占的地位。

(二)强化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引导着城市发展的未来,保证规划工作顺利进行,需对整个过程做出严谨的管理,而“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表达了城市规划管理在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城市规划管理是国家政府机关制定城市规划并对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进行组织、控制、协调、引导、决策和监督等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强化规划管理应从管理的主体开始,明确管理者的职责,监督管理决策的具体实施,同时要提高城市规划管理者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为管理活动提供基础保障。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法》作为城市规划的现有法律依据,各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一方面要遵守法律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各项管理条例的完善,监督规划管理过程,在有法可依的同时要有法必依,实现依法平等、依法负责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三)提高参与者的人文社会学科素养

城市规划包含了工程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庞大学科的知识,需要众多的规划专家运用自身学科知识、实际经验和创新精神来共同完成,需要城市决策者果敢实干的务实精神来带头。决策者文化素养不足,设计者能力低下和专业责任感缺少都是造成规划中文化元素缺失的主要原因。明确城市功能定位,抓住城市文化建设的方向,有助于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规划设计者转变思路,对城市文化内涵、文化建设重新认识,结合城市现状作出能适应未来需求的设计;决策者努力提升管理能力和学科素养,从城市各方面均衡发展考虑,吸纳社会各方的建议和批评,慎重对待城市文化建设,为规划的决定实施提供决策保障。

(四)加强对城市管理决策权力的监督

近年来城市管理一把手对于城市规划工作强行插手的现象并不少见,在规划设计工作方面,城市决策者拥有主要决定权。过去决策听取专家工作意见、接纳社会力量建议。如今规划设计需迎合决策者的喜好,社会力量关心城市未来却难以传达群众的声音,个人更是无法参与其中;甚至决策者主动包揽规划工作,个人喜好及专断拍拍脑袋决策,使规划设计缺乏专业知识和权威观点,对城市发展毫无帮助。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明确决策权力的运用,一是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二是规划工作要面向社会,决策权力要受到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监督。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它可以容纳历史的与现代的、外来的与本土的、精英的与大众的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力,是城市间竞争的文化资本,在保护现有的城市文化同时,积极为城市文化增添新元素,使其迸发出新活力。城市的文化包容精神,能够保持城市文化生命力,在未来城市发展与变革中取得优势。只有把文化追求与城市规划结合,才能完成城市规划的人文追求和时代改革。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7(5):2.

[2]艾伯亭,等.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研究——以天津市为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2.

[3]胡惠林,王芳华,陈昕.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第1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8.

[4]单霁翔.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M].科学出版社,2010:28.

[5]吕传庭,曹小曙,等.文化认同与城市规划的终极关怀[J].城市规划,2005(2):3.

[6]刘永.河南开封千亿豪赌:4年重造北宋“汴京”[J].中国经营报,2012(8):2.

[7]吴良镛.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9:6.

[8]蔡玮.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的文化追求与表现[J].襄樊学院学报,2010(4):3.

[9]林佳梁.城市文化导向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

[10]王立.城市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

[11]黄瓴,肖洪末.文化转向:城市规划体系中文化规划的引入[J].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8.

[12]黄鹤.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整体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