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5-01-30阮燕山黎柱培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1期
关键词:经颅测验休克

阮燕山 黎柱培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阮燕山 黎柱培

目的 针对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效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88例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其中观察组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对照组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利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以及持续操作测验,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3周后,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91%, 对照组为79.5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 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持续操作测验中, 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安全有效, 能够增强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 对患者认知功能并不造成任何损害, 值得在临床医学上的推广运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首次抑郁症;无抽搐电休克

近年来, 社会高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增加,使得抑郁症发病率每年不断上升, 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而医学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 使得医学专家和研究学者更加关注首发抑郁症的临床治疗[1]。其中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成为了医学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关注重点[2]。作者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所有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中, 随机抽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88例患者进行分组, 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和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现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所有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中, 随机抽取88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观察组中男21例, 女23例, 年龄20~50岁, 平均年龄(36.5±5.5)岁。对照组中男24例, 女20例, 年龄22~52岁, 平均年龄(37.3±5.5)岁。两组患者均确诊为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第1周和第2周分别进行2次治疗, 第3周进行1次治疗;在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 患者餐后口服15 mg的米氮平, 1次/d, 连续口服4 d后, 将药量增加到30 mg。

1. 2. 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基础上, 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利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仪, 把该仪器上的线圈放置在患者左前额部位,选择应用10 Hz、95%的运动阀值进行刺激治疗, 20 min/d, 5次/周, 3周为1个疗程。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禁止服用除苯二氮 类以外其他类精神科药物和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药物。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3周的治疗后, 治疗效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

1. 3 疗效判定标准

1. 3. 1 治疗3周后, 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显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75%, 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有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在25%~75%之间, 患者抑郁症状好转, 但时有发生;无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25%, 患者抑郁症状并未改善,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头疼等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3. 2 神经心理学测验 利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以及持续操作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由总测验次数、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这四个模板组成。持续操作测验分为三项测验, 第1项测验:当8个数字连续出现在屏幕上, 在显示数字“4”的情况下按鼠标;第2项测验:当8个数字连续出现在屏幕上, 在显示数字“8”的情况下按鼠标;第3项测验:当8个数字连续出现在屏幕上, 在显示数字“7”的情况下按鼠标。

1. 3. 3 安全性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压、心电图以及心率进行检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比较 在进行3周的治疗后, 观察组有24例显效, 16例有效,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有21例显效, 14例有效,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9.55%, 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进行3周治疗后,观察组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 占9.09%;对照组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 占20.45%, 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的神经心理测验评定比较 在进行3周的治疗后, 观察组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的总测验次数、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 在治疗前后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持续操作测验中, 两组组间和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心理测验评定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心理测验评定比较(±s)

注:两组比较, P>0.05

指标 观察组(n=44) 对照组(n=44)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总测验次数 46.99±2.17 46.22±2.85 46.67±2.18 46.28±2.89正确反应次数 31.85±4.10 32.85±3.53 32.12±3.07 33.19±4.59持续错误数 7.67±5.52 6.81±3.41 7.95±5.26 7.28±4.24随机错误数 5.01±1.46 4.17±2.73 5.56±3.39 5.42±3.24持续操作测验 第一项测试 10.95±0.85 11.22±0.41 10.47±1.35 10.92±0.87第二项测试 11.94±1.89 11.12±1.16 10.17±1.59 10.76±1.91第三项测试 11.64±1.27 11.83±1.07 11.19±1.35 11.28±1.02

3 讨论

抑郁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将会引发难治型抑郁症[3]。所以, 对于首发型抑郁症临床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抑郁症的早期治疗一直受到了国内外临床医学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4]。对于患者而言, 早期病症的改善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满意度, 降低患者的自杀风险, 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缩短住院的时间和费用等, 让患者能够尽早恢复健康[5]。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物理治疗方式, 主要针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在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仪的过程中, 利用强大的电流, 在仪器的线圈上产生磁场, 磁场再通过患者的大脑皮层起作用, 然后产生电流,进而起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6]。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能够利用不同频率的电流, 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大脑起到一定的影响, 改善患者出现幻听、头痛、恶心、嗜睡等临床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型物理治疗方法,因此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也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物理治疗方式。在利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医务人员要给患者注射定量的肉松弛剂, 利用适量电流对患者大脑进行刺激, 从而引起患者意识的丧失, 最终起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抑郁症的目的[7]。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作为常用的一种物理治疗的方法, 对于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进行3周的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总效率为90.9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 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 观察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心理学测验中, 两组组内以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和相关医学文献报道相符[8]。

综上所述,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 对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并无影响, 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在医学上的推广运用。

[1] 黄满丽, 胡健波, 周韦华, 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5(25):303-304.

[2] 王鹏, 赵峥, 杨世昌.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米氮平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7):42-44.

[3] 戴立磊, 邹韶红, 胡曼娜, 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及对自杀风险影响的研究进展.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 2(25): 2020-2023.

[4] 张传波.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10):819-821.[5] 张传波, 葛茂宏, 张玉芹, 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抑郁症快速起效作用的临床研究.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6(1):50-51.

[6] 杜建彬, 邱亚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视觉P300 的影响.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3(3):203-204.

[7] 袁娇, 徐乐平, 刘玉芝, 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 22(3):228-230.

[8] 乔娟, 朱相华, 耿德勤, 等.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3, 13(5): 477-48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137

523230 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

2015-04-23]

猜你喜欢

经颅测验休克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法的经颅磁刺激信号去噪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