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资产证券化激发投资活力

2015-01-30王宁江

浙江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民资证券化浙江

王宁江

加速资产证券化激发投资活力

王宁江

百度百科释义,资产证券化就是指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资产证券化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迅速成为被广泛运用的金融创新工具。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以“双刃剑”表述之十分贴切。一方面,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变融资结构,减轻金融机构、财政的资金压力,而且通过创新,形成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丰富资本市场投资品种,激活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进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如果过度用之,无限的证券化可能导致资本市场泡沫化,美国的次债危机就是非常典型的“过度”案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按照当前我国金融资产结构比例,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是战略方向,利大于弊。

当然,省域经济推进资产证券化政策和操作的空间肯定比国家层面小,但是浙江作为资本大省,民间资金富余,社会对投资品的需求强烈,对资产证券化充满期待。地方政府可作为的至少有两块,一是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二是搭建统一的资产证券化综合服务平台。

如张卓元教授所言,国有企业要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的经营,最规范的一个方式就是上市,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资产证券化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整体上市。据某证券公司的调研报告,浙江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比重已达70%,但是资产证券化率不足40%。据省金融办数据,2014年,浙江266家上市公司共发生375起并购重组,较上年增长58%。去年,浙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提出的目标是,到2017年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5%左右。当前省属国企证券化进程可以加快,要充分用好浙江现有国有上市企业的壳资源,做到“一鱼两吃”。既要通过重组合并、盘活存量、整体上市实现全面证券化,让国有资本能腾出手来,有足够多的资金活钱,加大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同时,通过整合优化后,把好的壳资源让出来,留给浙江创新创业企业,留给回归浙商企业,留给有重大发展战略意义的项目。

地方政府可在可作为的空间内,按照“平台”的思维,以搭建资产证券化平台为抓手,打通“资产到资本”对接的“最后一公里”,让资本的理性冲动,实现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实体经济的平稳增长。这个平台既要“众筹”,也要实现“众投”。让浙江乃至全国的民资流动起来、兴奋起来,汇集到这个平台,各取所需、各尽其能。

我的判断不知对否,浙江金融产业发展可以说是“起了个早,赶了个晚集”。早些时候,浙江的证券、期货、信托等行业风生水起,旗舰企业在业内呼风唤雨。而当前,“浙商系”的各类泛金融机构,在全国的位次优势并不突出,与浙江作为民资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大时代的“互联网+”和资产证券化改革,再一次给了浙江资本创新和领先的机会,完全可以通过打造平台,形成“蚂蚁搬象”的新格局。

平台的主体可以国资或民资背景,国资背景的优势是有政府信用做背景,社会可信,不像现在大量P2P平台,很容易出现信用危机。民资背景一定要实力雄厚,社会能普遍接受,预期可信、风险可控。这个平台要开放、包容、综合,集聚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如各类金融机构、产权交易所、各类项目、企业、合格自然人投资者等等。集聚可能多的资本产品,如企业资产、项目资产、信贷资产、地产基金等,相信在产品设计上,金融专家们的办法比我们要多。按照圈内的说法,只要是能够产生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的资产均可以证券化。

当然,这个平台谋划突破的难点也不少,一是平台的可信性;二是产品标准化和可购买性;三是投资风险的可控性;四是信息的对称性;五是投资的流动性;六是投资者教育等等。这些均很重要,需要一个个破解。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信用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民资证券化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实践 挑战 建议——交通运输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探索与思考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民资参与国有项目:足欲行而趑趄
发挥优势,服务民资——全国十六城市工程咨询协作网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大连召开
民资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