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针灸医籍选课程的教学方略※>

2015-01-30王耀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医籍针灸文献

王耀帅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3)

《针灸医籍选》是针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基于古代经典文献,以理论教学为主,内容复杂繁多,深奥难懂,学好不易。笔者通过近年来教学实践的积累,针对古典医籍文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积极探索利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针灸医籍选》课程教学方略,围绕以下几方面抛砖引玉,旨在提高《针灸医籍选》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同行教师的交流。

1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针灸医籍选》课程属于针灸学高年级层次的专业提高课。教学课程选辑《内经》 《难经》 《甲乙经》 《针灸大成》等医籍中有关针灸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等内容,分为医经选、医论选、歌赋选三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古代经典文献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以及对针灸学术源流的总体把握,为今后针灸临床与研究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前景,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针灸临床与学术研究的思想,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针灸经典文献的学习,让学生对大学阶段针灸课程的重点问题作一次复习,并作出较为深入的思考。针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内经》时代即已完成,对针灸经典的学习,也就是对针灸学术体系学习的完成,所以,贯彻学术体系的观念,展开重点学术问题的探讨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学的目的。

2) 提高学生阅读与自觉古典文献的能力。《针灸医籍选》仅仅是一个示范性教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古汉语的基本规律以及对医学古典文献的特殊性的教学,有所侧重。对部分有研究兴趣与潜力的学生,可以培养其针灸文献与理论研究的基础。

3) 通经致用。通过对经典文献的学习,深入理解针灸临床规律,尤其是对临床意义较大的歌赋的背诵,激发临床兴趣,活跃临床思维。所以,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临床引导学生,提升学生“读经典、做临床”的信心。

2 课程选用教材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医籍选》课程所选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吴富东、常小荣主编) 《针灸医籍选读》。本教材的编写特点: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上篇医经选(《内经》 及《难经》 部分),这些著作中的针灸学理论奠定了后世针灸学的基础。第二部分为中篇医论选,是《内》 《难》 以后的医家对针灸理论的阐发。第三部分为下篇歌赋选,针灸歌赋在针灸理论的传播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部分为附篇医案选,医案是医家的临床经验和思维活动的体现。该版教材基于“十一五”规划教材,对重点篇章进行了节选,内容提要部分总结较好,使学生对所选医家或篇文有一个总的认识。每篇将原文分为若干段,每一段均有提要、注释、按语,以便于学生阅读和加深理解[1]。但部分提要论述的针灸学术思想,在该篇节选的原文并没有体现,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作补充拓展处理。此外,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徐平主编)《针灸医籍选读》,在编写上有重大突破,打破了各篇章的独立性,将不同篇章紧密相关的内容附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的小专题,这种形式可以作为教学参考。本教材在古代针灸医家学术思想及学术著作的编写上也更为丰富详实,可以作为各家针灸学说部分的教学参考。

3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学习内容很多,但课时有限,教学中需根据课时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进行讲解。以上篇《医经选》中《内经》部分为教学重点,选讲《灵枢》和《素问》中的重要篇章:《九针十二原第一 (节选)》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节选)》 《终始第九(节选)》 《周痹第二十七(全篇)》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节选)》 《血络论第三十九(节选)》 《行针第六十七(全篇)》 《官能第七十三(节选)》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节选)》 《宝命全形论第二十五(节选)》《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节选)》 《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节选)》 《刺禁论第五十二(全篇)》 《缪刺论第六十三(节选)》。此外,兼顾上篇《医经选》中《难经》部分、中篇《医论选》 部分(以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孙思邈《千金要方》、杨继洲《针灸大成》等为重点)、下篇《歌赋选》 部分(以窦汉卿《标幽赋》为重点) 中的相关内容。

课时分配: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医籍选》课程为36学时。在教学实践中,课程导言(含针灸文献理论学习方法) 占3学时,上篇《医经选》中《内经》部分占24学时, 上篇《医经选》中《难经》部分占3学时,中篇《医论选》部分占3学时,下篇《歌赋选》部分占3学时。

4 课程教学形式及考核方法

课程教学分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两部分。其中课堂教学部分又由教师主讲与学生试讲两种形式组成。基于《针灸医籍选》课程的特点,侧重培养学生对经典理论及其学术思想作出分析的能力,学习研究中医文献与理论的方法,所以教师主讲环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自身的引导示范作用。将教学重点放在“教读书的方法”,而不是“教书籍的内容”。以问题为基础,圈绕核心概念的篇章解读,借助相关概念来串联起针灸理论的构架[2]。

根据古籍教学的特征性方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应注重传统诵读形式。对于中医古籍而言,通过诵读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古籍通过诵读,能够锻炼语感,增进内容理解,发现隐藏的问题。更可以培养学生对古医籍的阅读兴趣。如《内经》多个篇章与后世针灸歌赋多有韵律,特别是针灸歌赋名篇《标幽赋》全篇押韵,易读易诵,而且切合临床实用,读来琅琅上口,有音节顿挫之美。在课堂上,通过独诵、领诵、合诵等方式,大声朗诵古医籍,领略古典汉语的美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虽然《针灸医籍选》的课程内容古奥,但是经过示范性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古籍阅读与理解的路径,能够胜任一部分自学任务。所以,在学生试讲环节中,可以选取《内经》中部分篇章,交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课时在6~9个学时。将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每组协作学习《内经》的1篇,学习成果以PPT课件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的课堂试讲状况与课后自学质量紧密相关,从课后的自学准备到课堂现场试讲,一般需准备时间为2~3周。每一组同学都进行分工,搜集资料,查询文献,分析讨论,提出见解,制作课件,课堂讲述,分工明确又彼此协作,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均有了一定的深度,学习过程渗透了很大程度的研究成分。学生对这一学习形式很感兴趣,参与热情较高,也锻炼了他们在大众面前的现场表达能力,为他们顺利地走上临床和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主动学习中会发现诸多的疑难问题,教师需要解答或给出寻找答案的路径方法,这也很好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考核方法上采取综合评判的办法。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诵读、答题、试讲、录制视频的情况,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核,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启发和自主学习中的体会来撰写研究性论文,作为学生的期终成绩。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综合评判以给出学生合理的成绩。

5 课程教学参考资料

《针灸医籍选》作为一门教学上有较大难度的课程,加上课时有限,提倡学生课后自主性学习,因而研读一些专业的参考资料十分必要。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馈,笔者推荐的参考资料如下:李鼎教授的《中医针灸基础论丛》、《难经校释》和《针灸甲乙经的理论与实践》;赵京生教授的《针灸经典理论阐释》、《针灸关键概念术语考论》和《针灸理论解读——基点与视角》;黄龙祥教授的《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 和《黄龙祥看针灸》;张立剑教授的《针灸史话》;陈璧琉教授的《针灸歌赋选解》。这些理论专著将针灸经典文献与理论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弥补了教材的局限,特别是对针灸文献与理论有研究兴趣与潜力的学生大有裨益。

综上,虽然《针灸医籍选》课程存在理论深奥、内容繁多、课时有限等教学难点,但只要针对中医古籍教学的特殊性,明确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合理选用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在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形式及考核方法等方面与课程特点结合设计教学环节,对该课程教学方略进行积极探索,就可以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吴富东,常小荣.针灸医籍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2]张树剑.《针灸医籍选》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应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55-57.

猜你喜欢

医籍针灸文献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民国中医医籍特色探析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论湖湘医籍及其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