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湖湘医籍及其研究现状

2015-05-26向陈刘仙菊皮丕喆李梦聃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湖湘研究现状

向陈+刘仙菊+皮丕喆+李梦聃

摘要:湖湘医籍是湖湘中医药文化中举足轻重的研究内容。本文从湖湘医籍的概况、发展轨迹及其研究现状等3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湖湘:医籍:研究现状

湖湘医籍是湖湘中医药文化中举足轻重的研究内容,她记载了历代湖南医家宝贵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值得后世精心收集、整理、研究。本文就湖湘医籍的概况、发展轨迹及其研究现状进行论述。

1 湖湘医籍概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国粹弘扬。作为性命之学的传统中医药,根自炎黄。从秦汉发展,唐宋兴盛,到金元的开拓、创新与争鸣,至明清时期集其大成,以及近代吸收西方医学之后的新发展,祖国医学一直都在奋力前行。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自古便是人才辈出之地,历代名医更是迭出不穷。湖湘医家所著之“医经、伤寒、金匮、温病、诊法、本草、方剂、针灸、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喉科、医史、医案、医话、养生”典籍,几乎面面俱到,实为湖湘中医文化之瑰宝。时至今日,国内外有史可查的古代、近代湖湘医籍519部,其中多数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未能正式出版发行,仅凭传抄辗转,甚至依靠口耳相传。少数获刊行的医籍,也难免在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中有所遗逸。目前能收集到1949年以前的湖湘中医药学著作130余部,其中30余部尚未公开出版,如明代常德医家陈大忠编著的《药性录》、明代芷江名医毛世鸿撰写的《李濒湖脉诀注》与《王叔和脉诀注》、清代永定医家胡光桃编撰的《医方济世》18卷、清代衡山名医桂士元著《医方》数十卷等。这些幸存的医籍是历代湖湘名医名家学术成就和临床实践的高度概括,精心整理、研究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对继承湖湘中医名家的医德医术,传承湖湘中医药文化,发展医疗保健事业,促进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湖湘医籍发展轨迹

2.1 先秦时期

黄帝时期的浮邱子为湖湘医家鼻祖,《石门县志》中有其在浮邱冈种苦荬、于道水洗药的最早记录。这份珍贵的史料是湖湘医学历史悠久的有力证明。先秦时期湖湘医籍的最高成就是举世闻名的马王堆汉墓医书。

马王堆汉墓医书于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共14种,其中包括帛书10种,竹、木简4种。该医书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医学基础理论和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很多学者认为,马王堆汉墓医书的成书时间应该早于《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传世的最古老医书,弥补了先秦时期只存理论医籍、缺乏临证文献的遗憾。由于这套医书均未标注作者,无法准确认定其编撰人中哪些属湘医湘人。但从书籍内容来看,大多具有鲜明的湖湘地域特色。例如,在《五十二病方》中,对很多药物都标注了“荆名”,显然为荆楚医家所著;《杂疗方》中,记载了“蜮”致伤的一些防治方法,而“蜮”多生于湖湘水泽之地。可见,马王堆汉墓医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湖南地区医学的发展水平,可归为湖湘医籍的代表之作。

2.2 汉唐时期

这一时期有史记载的湖湘医籍相对较少,倒是有关湖湘名医的传说颇多。如葛洪在《神仙传·苏仙公传》详细讲述了湖南郴州名士苏耽飞身成仙前嘱咐母亲用自家橘树、井水为百姓治疗瘟疫的故事。不过,苏耽只留下了橘井泉香的典故,并没有医著传世。真正千古流芳的湖湘医家医籍是医圣张仲景与他的医学经典之作《伤寒杂病论》。

东汉名医张仲景虽然生于河南邓州市穰东镇,但其任长沙太守期间,曾择定于每月初一、十五大开衙门,在公堂之上为老百姓把脉问诊,在不断解除民众病痛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他撰著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因特别重视临证经验的归纳、总结而闻名于世,该书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被尊为医方之祖。

2.3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著名湖湘医籍渐丰。北宋时期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司理刘元宾,精通阴阳、医药及术数,游历各地,沿途借佛寺、道观等房屋设立诊所,大行医道,医名广播。宋真宗肯定其神奇医术,赐名通真子。刘元宾的主要著作包括《洞天针灸注》《伤寒括要》《神巧万全方》《横天卦图》《注解叔和脉诀》等,这些著作对针灸、伤寒、诊法都有重要贡献。

南宋时期湖湘名医朱佐有《类编朱氏集验方》15卷传世,此医籍为我国成书时间较早、影响较深远的医学方书之一。《类编朱氏集验方》具有以下特色:(1)搜集内容多为南宋前秘而不宣之作,为保留古医籍的珍贵内容做出了卓越贡献;(2)收录了许多经验方,后世临床运用甚广;(3)医案部分包括了作者本人的临证医案及前人遗留下来的验案,使该书成为编撰医案较早的典籍之一。此外,该书中医论、医评、医说等内容及行文也颇具湖湘特色,对后世学习、研究湖湘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元朝著名湖湘医家曾世荣,幼年习文,稍长则师从名医刘思道,以擅长儿科闻名于世。曾世荣将恩师所传方论与诗诀详加编次,再集本人论证和临床方剂于一体,编著《活幼心书》3卷和《活幼口议》20卷。曾世荣在其医著中强调小儿疾病的诊断应尤重望诊,用药应以攻邪为主,对后世儿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4 明清时期

2.4.1 明朝时期 该时期见载于湖南省、府、县志的名医、神医颇多,但在学术思想上具有显著贡献的医家却相对较少,所著湖湘医籍传世者也不多见。明代传世的医药著作主要有以下几种。

脉诊方面,靖州叶庭芝著《脉学金丝灯》、芷江毛世鸿撰《李濒湖脉诀注》和《王叔和脉诀注》。临床方面,仅有邵阳徐明善编著的《济生产宝》2卷尚存。药学方面,道州许希周用骈语写就《药性粗评》,概括药性,并补注药物的产地、形态、收采等内容。该书以其语言简明,内容实用而被历代医家传颂。另有邵阳滕弘编著的《神农本草会通》10卷,为《神农本草经》现存较早的辑本之一。

2.4.2 清朝时期 该时期湖湘医学蓬勃发展,影响深远的湖湘医籍甚多,本文仅略举脉诊、方剂、药学及温病方面的代表著作,以简绘清代湖湘医籍之概貌。

脉诊方面,新邵神医周学霆所著的《三指禅》最负盛名。《三指禅》分3卷,倡言以缓脉为准,以浮、沉、迟、数作为四大纲,共列出27种脉,并用对比方法分析各种脉象的不同之处,使脉学纲目了然,便于学习者记忆、领悟、掌握。《三指禅》在论述各种疾病时,融合了周学霆40余年的临床经验,注意将脉诊与病因、病理、证候紧密结合,综合考虑,以确定治法与方药,十分切合临床实践,颇受当时及后世医家推重。

方剂方面,首推长沙医家鲍相墩的《验方新编》,该书集简、便、验、廉之方为一体,开医家集录单方、验方之先河。此外,新化名医罗世瑶编著的《行军方便便方》3卷,精心采集、收录了古今简易医方以及医家笔记中的简便验方,既便于行军之中医疗救护急用,也适用于寻常百姓自疗疾病。

药学方面,清代的湖湘本草著作以普及性本草书籍为主,对后世比较有影响的当推长沙医家陈明曦编撰的《本草韵语》和长沙名医黄彝鬯编著的《药性粗评全注》。

温病方面,湘乡名医朱兰台著有《疫证治例》5卷,该书主要记述了六经治例与瘟病治例,同时论述了多种疫证、杂证,并结合临床实践,附若干医案,独创了著名的芦根汤等实用价值较高的方剂。长沙医家杨尧章编撰了《温疫论辨义》4卷,此书在对吴有性的《温疫论》条分缕析的基础上,融合了个人的学术和临床经验,注意辨析、说明《温疫论》的疑难之处,见解独到,对温病学说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2.5 民国时期

该时期湖湘医家在古医籍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湖南湘潭中医名家孙鼎宜。孙氏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平生著述颇丰。现有《难经章句》《伤寒杂病论读本》《伤寒杂病论章句》《脉经钞》《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以及《医学三言》流传于世,合为《孙氏医学丛书》(1932年由上海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在这套从书中,除了《医学三言》为科普读本,其他论著均是对古代著名医学典籍的校注、整理之作。这些著作具有分类编次、若网在纲,诠释经义、简明扼要,勘校正误、去伪存真等鲜明特色,不但成为当时及后世学者学习、研究中医典籍的重要工具书,也为医籍整理工作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3 湖湘医籍研究现状

历史悠久的湖湘医籍具有“著述浩繁、内容丰富”之特点,当代湖湘中医学者也十分重视医学古籍的考注和整理工作。早在1986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禹新初先生就开始在《湖南中医杂志》上连载学术论文《湖南医籍考》,对部分湖湘医学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1988年7月,湖南中医学院组织专家编写的《马王堆医书考注》正式出版,该书对马王堆汉墓医书做了详尽的考证和注释。“九五”期间,湖南省卫生厅积极组织本省中医药专家,精选历代湖湘医家名著100余部,编撰、出版了13卷9册共1900余万字的中医药古籍系列丛书《湖湘名医典籍精华》,作为超大型的地方中医药典籍丛书,代表了目前湖湘医籍研究的最高学术成就。

4 小结

湖湘医籍“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地方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学术成就和临床参考价值,值得中医药学者前赴后继,深入挖掘,系统整理,精心研究。另一方面,当代中医药学者虽然在湖湘医籍的研究中取得了诸多显著的科研成果,但是长期以来,对湖湘医学典籍的研究工作还是较多地运用文献学、目录学、语言学、考古学研究的传统方法,以对古医籍进行校勘、标点、翻译、考证及注释等为主,创新性、实用性、科普性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挖掘湖南地方医籍宝藏,传承湖湘中医药文化,还应该积极探索湖湘医籍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内容,使湖湘医籍的科学研究工作与时俱进,融入社会生活,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服务。湖湘医籍浩瀚深邃,研究工作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湖湘研究现状
银装素裹 大美湖湘
我是湖湘儿女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源可寻而濯我缨
湖湘修辞学研究及其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