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体育与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

2015-01-30黄喆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拼搏精神高校体育培养

论高校体育与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

黄喆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精神具有能动性,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能动作用。拼搏精神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品质之一,高校体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拼搏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高校体育活动的艰苦性特点使高校体育成为磨练造就大学生“拼搏精神”的重要载体;体育运动训练与锻炼的内在要求对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效;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易激发大学生潜在的“拼搏精神”;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会深深地激励大学生;高校对体育精神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将进一步唤醒大学生内在的“拼搏精神”。

关键词:高校体育;大学生;拼搏精神;培养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5-0075-04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Spirit has the initiative,has an important active ro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pir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piritual quality of people on the road to success, college sports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 unique role: Hard sex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activit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ke college sports training makes students “spirit” important carrier.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sports training and exercis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pirit”influences effects. Sports competition is easy to inspire students' potential of “spirit”. Excellent athletes on the field fighting spirit can inspire students deeply. College education of sports spirit culture and heritage can further awakening college students “spirit”.

Theory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pirit”

HUANG Zhe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

Key words:college sports; college students; the spirit; cultivate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1],一个国家没有精神就没有前途,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就没有希望,一个人没有精神就不会自觉全面地发展。人的精神发展越成熟,人的发展就会越自觉、越主动。精神能支配人们的行为,也是人们行动的内在动力,精神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决定着人的行为取向。大学生是人生中精神成人的黄金时期,精神成人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快速发展,在创新、发展为主旋律的今天,在机遇与压力并存的当下,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既充满竞争活力和机会同时有是一个有着强有力挑战的时代,在现代社会转型、制度变革的历史潮流中,大学生如果没有敢于创新的奋斗精神,没有敢作敢为的拼搏精神,没能在心理上、思想上、观念上转变自己,恐怕很难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很难找到立足社会的舞台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拼搏精神是每个人面对社会、贡献社会、服务社会的人生态度和行为的积极体现,她也是人之为人所必须拥有的精神品质,也是每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精神起点,更是大学生精神成人所需要的重要品质之一。如今90后青年已成大学生的主体,他(她)们大多数人是独生子女,从小就集长辈、父母宠爱于一身,家庭优越感强、依赖性也强,自主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一种坚持、拼搏的精神与勇气,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顽强拼搏精神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与深远影响。以下我们将就此开展详细的阐述,与大家交流。

1拼搏精神的内涵

1.1拼搏的内涵

“拼”和“搏”都是形声字,按词典的解释[2],“拼”有两个含义,一指凑合,二指豁出命来干;更详细地理解是为达目的而不惜代价,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搏”有三个含义,一指对打,二指扑上去抓,三指跳动;按照当前通俗地理解是激烈地进行对抗,在没有可能或可能性极小成功的情况下,放手一试者为“搏”。“拼”与“搏”从语言学上来讲都为动词,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均体现了人的积极主动性行为;词典对拼搏的解释是指尽最大的力量搏斗或争取。

1.2对于拼搏精神的关注

从国内现有资料看,拼搏精神的突显主要也在体育运动竞赛中。上世纪中期,我国处于战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恢复时期,1957年8月6日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的举重比赛中,我国运动员陈镜开以惊人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伤病和对手,且以优异的打破轻量级世界记录之后,即当场晕倒在赛场,他的顽强不屈、拼命争胜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3];1959年,在我国优势项目乒乓球运动中,优秀运动员容国团发出“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豪言,并在当年的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夺取了世界冠军[4]。这些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时国人的精神面貌,人们为之振奋。随着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日益发达,我国运动员这种敢于胜利、顽强不屈的精神被更多的人所见证,渐渐地在体育界形成了后来的“乒乓精神”、“女排精神”、“女足精神”等,深深地影响着国人在其他领域的奋发图强,这种不畏困难、努力奋斗、敢于挑战的精神是拼搏精神的集中写照,已从体育界传递至全社会并被各行各业的人们所崇敬与学习。

1.3拼搏精神的内涵

所谓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5]对他的定义是与物质相对立、和意识相一致的哲学范畴,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的总称。

目前,拼搏精神虽然作为一个常用的名词被人们所熟用、理解,但有关拼搏精神尚未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按照以上运动员在体育竞赛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现象以及对“拼”、“搏”和“拼搏”及“精神”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拼搏精神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理想、信念驱使下,积极争取、全身心投入的行为态度与意志品质的具体体现,她是人们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拼搏精神所具备的特点:理想信念坚定;意志品质坚强;行为积极勇敢;拥有智慧与才能。

拼搏精神是一个真正成功人所应有的精神品质之一,然而拼搏精神的培养需要有高度的自制力、良好的心态、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艰苦的实践奋斗及磨砺。从体育实践中创造并被社会所倡导的拼搏精神,更应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品质,而高校体育将以其学科的特殊性深刻影响并有效塑造大学生的拼搏精神。

2高校体育的特点与培养目标

2.1高校体育的特点

高校体育的特点[6]体现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技艺性”、以发展非智力因素为主要特征的“情意性”、以承受运动负荷为主要特征的“艰苦性”和以提高个体社会化程度为主要特征的“人文性”。高校体育的这些特点在培养大学生拼搏精神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2.2高校体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7]》中明确阐述了高校体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增进身体健康目标;二是体育参与目标;三是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四是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拼搏精神的培养应是高校体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3高校体育培养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具体体现

3.1高校体育活动的艰苦性特点使高校体育成为磨练造就大学生“拼搏精神”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承担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任,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8]”,在某种程度上是希望大学生们能够学校期间经历更多的实践磨砺,在德智体全方位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科技的发达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当前我们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裕优越,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长时间面对电脑、面对手机、面对电视的大背景下,他们用手指快速地敲击着键盘,沉浸在充满新奇的虚拟世界里,轻松地享受着科技给他们带来的便捷与快乐的同时,我们却突然发现要寻找使大学生们劳其筋骨的载体和活动似乎并不十分容易。而高校体育学科的艰苦性特征,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它不仅要让大学生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进行身体练习,同样还要面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艰苦性。这使高校体育成为了培养大学生磨练意志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大学生拼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比如许多体育活动都在户外进行,不管是炎热酷暑的夏天,还是寒风呼啸的冬天,大学生都要与大自然带来的环境变化进行勇敢、坚强的抗争,在体育实践中磨砺身心,所谓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这真实的写照。毛泽东同志也早在1917年《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就是要有“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功效。无疑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的精神成人有着独特的作用,同样对培养大学生拼搏精神的作用也无可替代。

3.2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与锻炼的内在要求对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效

高校体育运动项目繁多,既有技巧性项目,也有体能类项目,既有对抗性项目,也有非对抗性项目,但有许多体育运动项目本身就是对每个大学生身心的考验,需要每个大学生要有大无畏的气魄来面对,更要用顽强的拼搏精神来参与、征服它,否则,就可能会半途而废,或达不到自己本该有的成绩和水平。如田径运动中的体能类项目,我们每个大学生都要经历的耐力跑,首先面对不一般长的距离,有人就心惊胆颤,有人未跑先躲,因为大家都明白,在耐力跑中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次我们所谓的极点,生理上的难受、疲劳,往往使人害怕、恐惧,如没有顽强的拼搏精神,没有坚强的意志努力,很容易在途中掉队、很容易放弃,因此,体育运动项目本身的要求对大学生培养拼搏精神具有天生的特效,大学生每经历一次耐力跑,其实就是一次对自己意志品质与顽强拼搏精神的检验,也是一次人生的历练。还有很多项目都是这样的,需要努力拼搏才能完成,如跨栏、跳高、拓展训练、攀岩、登山等,这些项目大多是对大学生生理极限的考验,在体能上进行挑战,要有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而有些体育运动项目则不仅需要大学生在体能上的艰辛付出,同时还需要在智力上进行比拼,如拓展训练中的翻越生命墙项目,既能培养大学生如何合理安排人员,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要他们合理运用各种攀爬技巧与体能,最快时间内爬越生命墙,这是对大学生体能与智力的全面考验,还有如台球、乒乓球、跆拳道、定向运动等等都需要进行综合比拼,这些体育教学项目本身所特有的要求对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起着独到的作用。

3.3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易激发大学生潜在的“拼搏精神”

高校体育作为体育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体育运动的最大特点即竞争性,这不仅是运动项目规则的要求,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她具体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的项目考核与各项校园体育竞赛及省市级大学生体育比赛活动中。每个大学生都有接受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权利,但同时也必须通过体育教学的考核,要取得理想的成绩,没有持之以恒地实践练习,没有努力拼搏,是不能达到最理想的成绩的;尤其是想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出类拔萃的成绩,想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争强好胜的大学生进行比赛,没有平时训练的积累,没有赛场上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是很难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也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与名次,所谓的“两强相遇勇者胜”就是对拼搏精神的最好写照。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公开性,对争胜好强的大学生来讲更易激发他(她)们潜在的拼搏精神和对胜利的渴望。也真是因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拼搏精神造就了高校体育的精彩与强大的生命力,展示了高校体育的强大魄力。

3.4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会深深地激励大学生

拼搏精神在每个时代都有体现,尤其是不同年代的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都给了我们不同时代大学生以很好的榜样,如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有一句名言,即“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他正是用顽强的拼搏精神第一个为中国乒乓球争得了冠军;而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的女排精神更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女排当年的五连冠让中国人们群情激昂,她们顽强的拼搏精神更是让人折服,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同样也深深地激励着现代大学生,排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36岁的射击冠军王义夫顶着发高烧的身体,坚持参加比赛,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拼尽全力,直坚持到最后完成比赛任务,为国家赢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最终由于身体带病、比赛强度大而昏厥在赛场上,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职业精神深深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他的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更是被大家所赞扬,自然也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2001年第46届世乓赛,中国乒乓球名将刘国正,在与韩国优秀选手金泽洙的对垒中,以其神奇的表现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连续挽救7个赛点,奇迹般地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誉,曾一度被媒体冠以“嫁人就嫁刘国正”的雅号[9]。当代我国著名的跨栏运动员刘翔、乒乓球世界冠军马琳、台球世界冠军丁俊晖、网球世界冠军李娜等优秀运动员,他(她)们均用自己的拼搏精神在各种大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赢得了荣誉,更是彰显了伟大的人格魄力,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在体育比赛中的拼搏精神正传承和诠释着人类积极奋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崇高理想,强烈地震撼着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以积极向上、拼搏奋发的态度面对现实与未来。

3.5高校对体育精神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将进一步唤醒大学生内在的“拼搏精神”

高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摇篮,传播先进的体育文化同样是高校体育的重要使命。文化有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文化的核心与精髓——精神文化,它是文化的高级形式,高校体育在传承其他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体育精神文化的传播,而体育精神文化中,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最先进的文化,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奥林匹克宪章》第一章的第14条规定[10]:“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是国际奥委会对一切属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的号召,鼓励人们本着奥林匹克精神前进。”这一奥林匹克格言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永不止步、永不满足、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它激励人们要充满自信,顽强拼搏,超越自我、超越对手,永葆生机,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冲击,完成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与升华。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和体育实践的结合,将全面深刻地影响大学生对人生的态度,将会进一步唤醒内在的“拼搏精神”,指引他们向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不断奋进、不断开拓。

4结语

高校体育以她自身特有的学科特点和教育使命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养成。人生就如运动场上的竞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拼搏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只有拼搏才能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才能更好地展示自我,也是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资本。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是知识丰富、技能过硬更是精神强大的合格公民,高校体育的使命是既让大学生健康快乐,更让大学生们精神成人,真正把大学生塑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2.

[2]张建国.新编现代汉语词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876,84.

[3]陈镜开.做一个革命化的运动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1-9.

[4]徐寅生.我与乒乓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50-55.

[5]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306.

[6]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7-68.

[7]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战国).

[9]http://sports.sohu.com/20100406/n271323671.shtml.

猜你喜欢

拼搏精神高校体育培养
No.14刘强东谈“996”
《少先队诗歌》红领巾
匠心独运 激发斗志 拼搏中考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探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