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宗教活动中蕴含的体育元素分析
2016-01-22李慧,李向阳,倪依克
僧人宗教活动中蕴含的体育元素分析
李慧1,李向阳2,倪依克1
(1.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以及质性研究方法等对僧人宗教活动蕴含的体育元素进行研究,发现体育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宗教活动的各种影响。寺庙里孕育着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它是僧人的日常活动内容。研究在藏传佛教僧人宗教活动基础上提取体育元素进行分析,并把它与体育活动进行比较,得出两者都是人类对未知神秘力量的信仰,但却表现出不同的身体运动形式。宗教对体育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中我们应该恰当处理体育与宗教的关系。
关键词:僧人;宗教活动;体育;元素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5-0006-05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 article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the sports element contains the monks religious activitie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und that sports in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has been affected by various religious activities of the monks. The temple is pregnant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sports activities; it is the daily activities of the monk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nk religious activities, the physical element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sports activities of the monks, found that both two activities were the unknown mysterious strength of faith from human beings,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physical exercise. It is a double-edged sword of religious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th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we should proper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and religion.
收稿日期:2015-04-29
作者简介:王晓婷(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Analysis Contains the Physical Elements Buddhist Religious Activities
LI hui1,LI Xiang-yang2,NI Yi-ke1
(1.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2.Bei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100084, China)
Key words:monk; religious activities; sports; element
0前言
当人类对天崩地裂、山呼海啸、电闪雷鸣这些自然现象感到束手无策、迷惑不解时,便在神灵的祭坛前献上技艺、力量、速度、耐力、勇气和胆略等,以博取神灵的欢心,祈求神灵施福、降恩于人类。这种娱神又娱人的祭祀活动,在当时是由巫师引导的,即达到了宗教活动的目的,又成为一种出自自愿的身体活动[1]。祭祀仪式把身体运动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宗教的发展无形中又促进了身体运动的形成,丰富了身体运动形式,以至形成体育文化的雏形。本研究主要从藏佛佛教和其他一些佛教僧人的日常生活、法事活动及节日活动来挖掘原始体育形态,这些日常活动对僧人也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
1僧人的宗教活动
原始人类按照自身的性格、想象设计了繁多的仪式活动来取悦神灵,以求得神灵的保佑。而古人为乞求天神降福和祖宗保佑而创造了祭祀舞蹈。《葛天氏之乐》就有祭天、敬神之意,跳舞时“三人操牛尾,投足歌八阂,五日敬天常,七日依帝德”。另外中外少数民族中有很多民族体育活动是通过宗教仪式表现出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赋有神圣的文化内涵。在我国,如云南纳西族用“东巴跳”来供奉祭祀始祖、神话人物丁巴什罗,在祭礼、婚丧或节日中,组织集体性的武术活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彝族的“火把节”,设有摔跤、赛马、射箭、斗牛及舞蹈等活动;蒙古族的“那达慕”运动会在其萨满教最重要的祭神仪式“祭敖包”活动中举行摔跤、赛马等。国外许多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狂欢节,设有化妆舞会、彩车游行、假面具和宴会等内容。由以上可以看出,从属于宗教的娱神与慰神仪式是千变万化的,其中以身体运动的形式展现娱神与慰神形态的居多。“万变不离其宗”,可以认为民族化的娱神与慰神仪式中表达了一种以身体活动展演人类内心世界的愿望与运动的实践方式[2]。
宗教祭祀主要采用舞蹈和祭祀竞技两种形式,不仅祭祀竞技是当今体育项目的前身,而且祭祀活动中的舞蹈也具有明显的现代体育特征,这些经常性的大负荷量的舞蹈和活动客观上实践着体育的行为,具有原始体育的功能。
2僧人身体活动中的体育元素
寺庙是宗教信仰的踞点,是宗教文化的汇聚地、扩散源,也是宗教文化最典型、最杰出的代表[3]。寺庙的僧侣每天都要打坐,诵经念佛,完成繁重的佛事活动,身体大都处于静止状态,可是他们的体质普遍较好,寿命较长,那么他们的活动中蕴含哪些体育元素呢?
2.1僧人的一般身体运动
日常佛事活动是指僧人天天都要做的佛事活动,这是僧人为自己而做的。其中的体育元素包括行香、打坐、扫地、叩头。
2.1.1行香。施主为僧众设斋食时,先以香分配给大众,再行烧香绕塔礼拜的仪式。行香时,右手要前后甩,幅度是七分,左手要横向摆,幅度是三分,如同体育运动中对动作技术的要求一样严格准确。行香时姿势要自然,身体放松,不能妨碍身边的人,这就像太极拳运动中,动作要舒展大方,身体自然放松。开始行香时僧人依次排成内、中、外三个圆圈,里圈僧人走得较快,外圈僧人走得较慢,有规律有次序地进行。如同武术套路的演练时要体现动与静、快与慢、刚与柔、轻与重的节奏特点和武术运动美的运动秩序。
2.1.2打坐。打坐指跏趺而坐,使心入定,僧侣或道人收心敛神而端坐思惟之法。打坐时背脊直竖,腰部自然挺立,胸部舒展,呼吸缓慢均匀,全身放松,保持大脑的空灵,这些动作要求同太极拳的技法要求相似。在练习太极拳时必须保持身体中正松静自然,清除杂念、用意念引导呼吸,一吸一呼与动作的一张一合相匹配,长期坚持练习可以使大脑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与打坐都十分注意对呼吸的运用,加大呼吸深度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
2.1.3扫地。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土。悟道的开始是打扫,悟道者的行迹是打扫,开悟之后依然是打扫。无论是在电视、电影中还是在寺院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年老的或年轻的僧人十分认真的扫地。据佛经记载,佛门弟子无论大小老少,都要参与扫地,这就说明扫地是僧人修行的基本功。如武术套路演练,必须要有好的腿法、腰法、身法,“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中的“功”即基本功。扫地不仅是僧人遁入佛们潜心修行的基本功,而且扫地使身体上肢和下肢处于重复运动中,僧人在扫地修行的同时,不仅清洁了寺院,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
2.1.4叩头。叩头是僧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叩头时,立正站立,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依次用两大拇指一侧轻触额部和胸部,并在两处略作停留,然后双膝跪地,双手前伸身体向前俯卧,额头着地叩头,双手合十作揖,然后起立。跪拜叩头双手前伸,身体俯卧使四肢和躯干及平日里不运动的肌肉和关节得到了充分的拉伸,缓解背痛、肩痛、关节痛等疾病,使身体四肢均衡发展,现代瑜伽也正是利用拉伸的原理来强身健体。叩头一般都是围绕寺院进行,有绕寺一圈的,也有绕寺数圈的,这样叩头少则2 000~3 000次,多则10 000多次,长期坚持可以通经活络、疏通躯干部位气血、促进背部血液循环,防治心血管疾病。
2.2僧人专门性的佛事活动
专门性佛事活动是根据需要而不定期举办的。这种活动,有的单个寺庙举办,有的是几个寺庙联合举办,其中包括长哇、转经轮、转古拉。
2.2.1长哇。长哇又称念珠,这是修行的工具。念珠以108颗为基本,另外还有54颗、27颗、14颗,更有1 080颗最为上品。僧人经常戴在手上,系取其符合佛经108卷之吉语。凡佛教徒,不论出家的和尚还是在家的居士均使用之,念经时,僧侣每念一句手指就向下拨动一颗珠子,左右手均可。念珠五指处于不断运动中,长期进项可增加五指关节的灵活性,是一种局部的身体运动。僧侣的这些重复念珠动作也体现出与现代体育训练的基本方法重复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相似的地方。
2.2.2转经轮。经轮外观如旧时纺车的转轮,中间有一轴,可以转动,经轮有大有小,样式也不一样,虽然经轮的大小外表各异,但其内部均装有经卷,所以称为经轮。由于经轮房围绕在寺庙周围,有数百间,这就决定了僧人和信徒为了消灾祈福必须长距离的行走绕寺庙一周。以甘肃境内的拉卜楞寺为例,绕寺一周约需时间1 h左右,所走距离约4 000m,如每月初一或十五绕寺周的卧象山一圈约需时间4~4.5 h,所走距离约12 000m。这种长距离的绕山行走如同现代体育慢走项目,不受年龄、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而且长距离的绕寺行走运动强度虽小,但总运动量较大,这样会消耗更多的热量,燃烧更多的脂肪,减轻心血管负担。另外绕寺也可以缓解关节压力,对肥胖者比较有利。对于年纪较大的僧人来说,这样小强度的运动量不会使心脏迅速加快,又能预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是一种健康的健身方法。
2.2.3转古拉。转古拉一般是在宗教节日期间进行,每年中四月十五日和九月二十三日的娘乃节及十月二十五日的燃灯节,僧侣和信徒都要走堂串殿绕寺转古拉。仍以拉卜楞寺为例,拉卜楞寺有大小佛殿48座,弥勒佛在众佛中是代表未来,所以大批信徒都争相转古拉。一般转一次是10 000圈,一圈长约100m,每转完一次后还要叩长头100次,另外加上一年有三次这样的转古拉活动,我们就不难计算出僧人一年中因转古拉产生的运动量了。转古拉时,僧人身体一直处于运动中,他们在相对长的时间里,用较小的强度不间断地进项练习,体现了现在体育的持续训练法。加上100次叩头躯干得到拉伸,四肢躯干得到舒展,长期坚持可以通经活络,防治心血管疾病。所以僧人参与的不仅是法事活动,还是健身活动。宗教活动映衬了体育的身影,发挥着体育的价值。
2.3节日佛事活动中的体育文化形态
节日佛事活动指的是在固定时间举办的法会,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传承,既而成为了具有周期性、民族性、纪念性、群众性的传统节日。跳神、旋鼓以及诸如雪顿节、祈祷节、浴佛节、娘乃节、燃灯节等节日的集体活动所进行的一些佛事活动[4]。
2.3.1跳神。跳神是藏传佛教寺院最隆重的祭奠活动之一,拉萨地区跳神节的时间是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藏族跳神是由喇嘛僧侣表演的一种宗教仪式舞蹈,它融合了“法神舞”、“凶神舞”、 “骷髅舞”、“鹿神舞”、“寿星舞”、“仙鹤舞”,反映了佛教与苯教斗争的历程。这些跳神舞比较庄重,表演时没有音乐,只是用鼓、钹、号等乐器伴奏。跳神舞它与现代体育舞蹈相比,缺少了完美动听的音乐,少了舞蹈对身体姿态、场地、人数那种严格的规范性,但跳神舞种的多样化和适度的运动量与体育舞蹈一样是一项生理负荷较大,锻炼和欣赏价值较高的有氧运动,长期进行适当的练习能使身体耗氧量增加,保证对心肌氧量及营养物质的供应,以增强心肌的收缩量,从而改善和提高心肌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另外可以使肺活量增加,提高机体的呼吸能力。所以僧人长期参与跳神舞可以提高呼吸机能、心肌功能,娱乐身心。
2.3.2祈祷节。祈祷节是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大型宗教活动,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农历六月十三至十五,另一次是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前来参加盛会的人们, 在正月十三或十四要去转一圈尕米寺后的圣山(小西天),这种绕山活动与转经轮都需要长距离的行走,而且这种长距离、小运动量的慢走对僧人和宗教信徒的心肺功能要求低,有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到正月十五近12 时,僧侣们向前来朝觐香客和观众,表演“ 跳神”节目( 也称访仙舞) ,长距离的行走再加上跳神舞,这种多样化的活动使僧人的身体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我们知道僧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进行专门体育运动,而他们体质却普遍较好,寿命较长,由此可以看出,正是这些多样化、小强度的佛事活动对僧人起到了强身健体、延长寿命的作用。
2.3.3燃灯节。燃灯节又称“五公节”,在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为期一天。这天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各村寨的男人们骑上马,带上早已准备好的柏香树枝,到树旁的神塔前,高颂祷词,举行盛大的煨桑仪式,此仪式庄严而神圣,如同奥林匹克圣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样不可比拟。重要的是这天骑手们为寺院的僧人们和全村寨的人们表演马术,男女青年跳“锅庄舞”,他们用技艺、肢体力量来表达对神的敬意以祈求美好的愿望。马术的表演没有现在竞技体育的含义,但却能开拓视野、舒缓心情,通过自然消耗身体多余的热量达到健身的效果,“锅庄舞”的表演也可使关节变得灵活,缓解各关节的疲劳。燃灯节让大家欢聚一起,曾进交流,娱乐身心,丰富了文化生活。
综上,僧侣们不专门从事体育锻炼,而多种形式的参神拜佛成为了寺院僧侣们生活的一部分,日常佛事活动、专门佛事活动、节日活动也就是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活动的过程,叩头、扫地、长哇、绕寺、跳神就是僧人们强身健体的手段,多样化的运动锻炼了他们的身体,愉悦了身心。
3僧人身体活动与体育的异同分析
人类为了求助于自然恩施,便人群聚集或通过歌舞祭祀天地,祈求神灵保佑和降福,这就是僧人宗教活动。体育是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1两者的相同之处
3.1.1运作形式,强身健体。僧侣以主持为指导,以诵经念佛及其他佛事活动为主要内容;体育是以教练为指导,以专门的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两者有着不同形式的身体活动。无论是僧侣还是教练在活动过程中,身体肌肉、关节都得到了调动,他们用肢体展示生命的活力,它们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获得了心灵的慰藉,也起到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作用。
3.1.2精神信仰,追求美好。无论是僧人法事活动还是体育,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早期人们由于不了解自然,无法战胜自然灾害对人们的摧残,以至于人类对“神”充满了敬畏,以“神”为精神寄托。他们还认为死去的亲人能够保佑他们的生活平安,就请僧人做法事为自己死去的亲人超度,祈求神灵让他们的灵魂飞到天堂,保佑后人多福多寿。而体育对于人类极限的信仰不亚于僧人对于神灵的信仰,体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就是体育的精神,通过竞赛已获得精神栖息。由此可以看出两者都是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崇拜而产生的信仰活动。
3.2两者的差异之处
3.2.1形式差异,认识不同。僧人法事活动如行香、打坐、打扫、叩头、长哇还是转经轮、转古拉,没有华丽的动作,激烈的身体运动,这是通过形式简单的身体运动,以达到清除杂念、信善除恶、追求快乐的目的。而体育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表现出难美性的动作,也有表现出隔网对抗等的形式,在体育的运动中动作的规格要求较高,其观赏性要强。由此可以看出,两者在形式和主观的认识上存在着差异。
3.2.2时间、场所差异,人群不同。法事活动和体育的完成需要三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群。僧人法事活动的多样化,一般是僧人和信徒的参与下在寺庙完成,僧人节日性佛事活动是在一定的地区规定其特有的时间和地点。僧人的这些打坐、叩头、长哇不需要大众的参与,一般是独自进行。转经轮、转古拉是节日性的佛事活动,需要在众多僧侣的参与下完成。而体育对于时间、地点和人群的要求没有那么的规范,在学校、社区、比赛场等一些地方都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灵活性很强,它不受场地、时间和人群的限制。
4正确处理僧人宗教活动与体育的关系
4.1国外僧人宗教与体育的关系
宗教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遍及世界各地,西方宗教体育以古希腊奥林匹克具有代表性。古希腊有四大竞技运动会,分别为祭祀天神(宙斯)、日神、海神、力神而举行的,也正是这种祭祀神灵采用的竞技运动的形式,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随着当代奥林匹克在世界的发展,宗教怎样与其相适应,是一个比较受大家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宗教与体育和谐发展,宗教必须服务于奥林匹克,以奥林匹克为中心,发挥宗教的纯洁、向上、无私、博爱的精神,用此来改善奥运会中出现兴奋剂、假球黑哨、暴力、过度商业化等现象,以营造和谐的奥林匹克环境。
4.2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惠民体育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熏陶下,宗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思想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理解和贯彻执行这一政策对国家的稳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物质条件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加,体育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家兴建体育健身场所,引进健身器材,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提高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意识,那么在寺院也不例外,僧人健身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寺院中原本不提倡进行体育活动,但是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为了增强僧人的体质,也能容纳一些体育运动进寺院,有的寺院还在不违背宗教教义的前提下开展篮球、登山、跳远、拔河、摔跤、踢球、踢毽子等比赛。
4.3对于处理僧人宗教活动与体育关系的建议
早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宗教学查尔·普莱比施教授就提出,原始体育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活动。不同宗教形式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尽相同的[5]。如何正确处理宗教与体育的关系笔者建议如下:
4.3.1认清本质,区别对待。体育来源于宗教但又不同于宗教。体育活动是一项有组织、有目的、有竞争性的活动,而宗教是以否定人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尊严,贬低甚至摧残身体来获得所谓的“灵魂拯救”,从而树立神的地位和尊严的信仰活动。总之,宗教的本质是人们用自己的幻想和想象把支配现实生活的自然力量、社会力量做出虚幻的和歪曲的反映[6]。
4.3.2利弊兼顾,全面看待。在宗教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否认主张诚实、仁爱、坚持正义、反对自我中心、反对唯利是图、反对金钱崇拜的积极因素带给人类的价值,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宗教对体育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宗教压制妇女参加体育活动;恐怖组织利用宗教派别纷争制造体育赛场暴力活动和流血惨案,这不仅与体育的宗旨是对立的,也使体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在看待宗教的问题上要利弊兼顾,全面看待。
5小结
体育与宗教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宗教的影响。僧人日常生活行香、打坐、扫地、叩头让身体处于运动中,长距离的绕山、重复的念珠更是一项持久的耐力运动,另外每年的宗教节日活动,更是民众和僧人必不可少的锻炼机会,这些活动并没有体育的特征,同样有着体育的功能。僧人法事活动既有对神灵的崇拜,也有表现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宗教体育带来的健身价值我们应积极引导和保护,使其顺应社会主义全民健身发展的需要,但宗教体育并不是真正的体育,在看待其关系问题上应认清本质、却别对待,利弊兼顾、全面看待,正确处理宗教与体育的关系,积极引导和发挥宗教的良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重军.关于体育与宗教关系的探讨[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3):123-127.
[2] 曹晓东,蒋荣.宗教与体育发展关联性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4):18-21.
[3] 丁玲辉.西藏寺庙僧人的体育活动[J].体育文史,1996.
[4] 卢兵.藏族寺院民族体育文化初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21(3):44-47.
[5] 伍晓军.宗教与体育文化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 2003(10):41-42.
第十一次全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研讨会
暨第27届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年会纪要
第十一次全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研讨会暨第27届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年会于2015年 7月17日在山东烟台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鲁东大学体育学院承办,大会主题为“促进体育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数字化带动国际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田野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史康成同志、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肖宏编审以及鲁东大学副校长刘焕阳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各体育学术期刊编辑部近8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田野副理事长代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讲话,他在充分肯定本次会议主题,即“数字化带动国际化”这个命题后着重指出,数字化和国际化是目前学术期刊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
史康成作了题为“关于体育学术期刊数字化国际化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主旨报告。报告在对265种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基本特征。
肖宏编审的专题报告题目是“基于大数据的体育科学分析及期刊国际化策略”。报告从大数据的现状与趋势论述的切入到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问题,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了学术期刊影响力,结合国际、国内体育学术期刊的发文进行比较,针对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现实提出如何提高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也就是数字化时代中国学术期刊的使命,必须使学术导向、学术把关、学术示范、学术传播的作用更便捷、更可靠、更全面。
《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北京体育大学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以及《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编辑部的青年编辑代表从编辑实际出发,就体育学术期刊数字化、国际化的经验与问题、现状与困惑做沙龙交流。
中国知网的期刊合作与技术部门的同志也介绍了期刊数字化、国际化的相关进展与方法。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体育期刊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李晓宪编审做大会小结。李晓宪指出,我国体育学术期刊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不二的选择,这是历史的必然。本次会议提出了数字化带动国际化这个命题。数字化不是目的,或者说是手段,通过这样一个有效的手段提升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才是我们的目的,在国际体育科学界有更多中国的声音是我们办刊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