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以浙江警察学院开设《物证鉴识》课程双语教学为例

2015-01-30郑筱春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郑筱春

公安院校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以浙江警察学院开设《物证鉴识》课程双语教学为例

□郑筱春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310053)

摘要:作为培养公安警务人才主阵地的公安院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广阔国际视野的卓越警务人才,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浙江警察学院在2009级本科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中开设了《物证鉴识》双语课程。通过对参加该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相关数据的分析,结合现代高等教育理论及其双语教学改革理念,公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必须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入手,积极构建课外交流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对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热情度及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关键词: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物证鉴识》课程;教学改革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本科教育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各高校在10%的专业课程中使用双语教学”。毋庸置疑,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触到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最新理论和先进技术,是培养新时代卓越人才的有效途径。

为适应本科教学改革及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的需要,浙江警察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积极鼓励并推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物证鉴识》是为我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双语教学课程。笔者在探究公安院校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及其基本做法的基础上,基于我校2009级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对本课程的问卷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实施双语教学的相关教学要素,旨在总结和提炼双语教学的基本经验,寻求提高双语教学成效的路径,为其他公安院校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意义及其基本做法

(一)开展《物证鉴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警务人才。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外语成为国际交流的必备手段,学科门类也日益国际化。据统计,目前权威的论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文发表,70%以上的信息用英语传播,英语是开展国际交流和学术研究的首要语言和必备手段。同时,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警务合作和交流也日益增多,这对公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警务人才培养应该立足于本土,放眼世界。作为培养公安警务人才主阵地的公安院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卓越警务人才,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2.有助于促进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国际化。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是工科技术型专业,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个领域的知识,其进步必须依赖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指纹的自动检索和比对,光学技术及各种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各类物证的提取和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科学技术无国界,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更是需要人们敞开胸怀共享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

3.有助于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卓越刑事科学技术警务人才。《物证鉴识》是一门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按照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规定,适用双语教学的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四大类学科的课程,①《物证鉴识》也可被称为《刑事科学技术》或《法庭科学》,是一门融合生物、信息和法律等技术,需要结合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科,需要通过熟读各类文献和著作才能掌握这个学科的核心知识。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展现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知识、技术,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先进理念,提升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刑事科学技术警务人才。

4.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提高公安高等教育水平,是公安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看,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成了备受国际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公安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与普通高校相比发展总体滞后,其教育教学改革和对外交流工作也明显落后。面对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大潮和世界警务发展新趋势,公安高等教育必须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公安高等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而双语教学是提高公安高校教学水平、实现公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和重要举措。开展专业警务人才培养的双语教学,是公安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促进公安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这不但是对教与学能力的挑战,更是对公安院校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

(二)《物证鉴识》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做法。

《物证鉴识》课程本着“以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先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结合专业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较熟练阅读相关的专业性英文书籍、文章,并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警务人才服务”的教学目标,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1.师资的选择和培养。我校积极鼓励并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非常重视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每年选派教师赴国外访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培养了一批从事双语教学的团队和能手,鼓励国外访学归来和有一定外语基础的未访学教师积极申报双语课程。本课程主讲教师一直从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一定的外语基础,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能力,且于2007年9月受学校派遣,赴美国纽海文大学访学一年,师从著名国际刑侦专家李昌钰博士,丰富了双语教学的阅历。

2.教学内容的创新和突破。本课程共分七大主题:指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足迹、轮胎印痕和咬痕的应用和分析;枪击案件现场分析和现场重建;证据和美国法庭;血液证据;DNA分析技术;个体识别技术。教学内容结合了国内、国外刑事科学技术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创新性地加入了“犯罪现场血迹形态分析”以及“证据和美国法庭”两个章节。从教学效果来看,同学们普遍反映,《物证鉴识》课程内容比较新颖,和之前学习的专业课程没有重复,大大开阔了自己的国际视野。

3.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本课程授课基本采用中文英文交叉授课的方式,根据内容的难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在每次上课时对外语授课比例进行调整,基本能保持在50%左右。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视频教学、案例讨论和分析,灵活运用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推荐开展自主学习的权威性的国外网站,布置专业论文翻译作业,并计入课程期末成绩中。

4.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本课程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在教学理念上强调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潜移默化,不搞突击,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更新理念、学到知识。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课程考核采用以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考核学生平时学习和点滴积累情况。

总而言之,经过一个学期的双语教学实践,多数同学对本课程的教学持肯定态度,能够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变为慢慢适应,并最终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但双语教学毕竟是用两种语言来讲授学科知识,由于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及学习能力等的差异,使得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参与度存在不同,最后获得各不相同的学习体验和效果。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收集对双语教学的反馈意见,在期末课程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思考,也亟待解决。

二、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19个题目,内容主要涉及课程开设时间、师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和参考资料及作业和考核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开设时间。在课程开设时间上,多数同学希望能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双语课程。学生认为大一、大二的英语基础比大三、大四好。本科教学中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究竟何时开设最为合适?多数学者认为,由于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以专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为目标,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解力,因此在高年级开设是合理的。鉴于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大三阶段组织学生赴公安一线参加专业实习,故我们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在大四进行,但由于教学对象外语水平的差异性,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作为双语课教师更应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在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及时改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授课教师。在对双语教学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多数学生希望教师应该懂专业、外语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明确提出: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而双语教学对师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学教师对两种语言均应能运用自如,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在双语之间进行自由切换。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师资问题,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及口语的表达能力是双语教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挥洒自如地掌控课堂教学节奏,正确引导学生,从而达到预期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目的。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决定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上看,多数学生认为是学生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旨在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效果的保障非常重要,双语教学更需教师精心地设计课程。

据有关研究,几乎所有的大学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讲授,这是各国大学教师采用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调查问卷中,多数同学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对学习效果影响最大,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以激发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特别重视课堂讲解和引导,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自主性强、探究性强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进行双语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和获得良好教学效果,也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外语授课比例和教学方式上,多数同学认为应该是外语占50~80%,然后从A~C逐步深入。这说明,在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和听、说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双语教学只能循序渐进,即逐步加大英语在课堂中的教学比例,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急躁冒进,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在板书问题上,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能在恰当时候利用板书,帮助知识消化和把握重点。板书是一项传统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候用英文板书来配合双语授课。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目前,国内尚无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的双语教材,本课程采用美国西佛吉尼亚大学Max M.Houck编的《forensic Science:Modern Methods of Solving Crime》原版教材,共159页,内容涉及手印、枪弹痕迹、微量物证、法医病理、DNA、出庭作证等9个方面问题。但由于都是英文再加上字体比较小,学生自学难度非常大,教材利用率低。在对原版教材的使用问题上,多数同学认为原版教材不好,更倾向于原版教材+中文注释的导读本。

双语课程该选用何种教材,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拥有一本好的教材,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双语教学大多数采用外国的影印教材,从使用情况看,多数的国外原版教材难以与国内相应学科的教学要求相符,一些英文原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和风格,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考问题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此可见,很有必要编写一本适合我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双语教材,为保证教材的质量,可以尝试和国外法庭科学领域的专家合作,确保语言的“原汁原味”。

在参考资料上,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能够提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和配套资源,供学生课外拓展和自主学习。因此,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教学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外文资料,带着问题思考,在课堂上用外语开展小组讨论或组际交流。

(五)作业与考核。双语课教学涉及两门语言,中、英文在作业和考核中的比例达到多少才能恰到好处,完全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课程章节及考核内容的难易程度而定。在调查问卷中,多数学生认为应该用英语来完成双语课程的作业及外文命题、外文答题的考核方式。但事实是,由于多数学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难以都用英文来完成作业和考核。所以,在双语教学初始阶段没有必要全部用英语来完成双语课程的作业和考核,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变动。

三、不断推进《物证鉴识》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物证鉴识》课程双语教学囿于学生、师资、教学方法等,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破解其教学中的问题与难点,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与双语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双语教学环境,积极探索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对双语课程教学的热情度及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这些对于促进《物证鉴识》课程双语教学有很大的益处。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Slavin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合作学习不仅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尤其在同一个教学班内学生之间的基础和条件差异较大时,可弥补学生之间的语言、技能、知识的差异,同时可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如何将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地引入到双语课堂中,如何分组,如何布置任务,如何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如何评价学生等等,都是需要研究和探索。

为了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教师可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分组,将语言能力、学习成绩、性格、性别等方面不同的3-5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可以给予不同的分工角色,让每个学生发挥特长,得到各自不同的学习锻炼机会。

教师要选择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设计好问题,并明确任务。问题要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同时满足合作学习的需要,由学生在课外完成,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中、英文参考资料供学生使用,或完全由学生自己搜集中、英文资料完成布置的任务。

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学习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可以采用书面报告、课堂讨论交流、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课堂公开展示等形式。学生可以将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跟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基于学生的语言基础,中文或英文交流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鼓励用英文交流),按照主持人、记录人、表演人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成员都应积极参与其中,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然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讨论和展示交流,尤其是碰到学习中的困惑疑问时,可以让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团队合作情况、完成任务质量,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整体的客观评价,在承认和鼓励学习成果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便于学生将来就某一专题继续进行拓展性学习。当然,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不同,有些项目也可由学生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存在偏颇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这样不仅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体验。学生在家通过视频学习新知识,到学校消化巩固和融会贯通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是目前美国日渐流行的学习模式。2012年秋天,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使用了MIT电路与电子学的入门网络课程和互动练习。学生首先在家里观看MIT课程并完成相关作业,然后再来到课堂,开始的15分钟用来向教授提问,教授做出解答,剩下45分钟用来讨论、解决问题。初步数据表明,这门课考试及格的学生比例大大增加,从原来的只有近60%合格到后来上升为大约90%合格。由此可见,翻转课堂实质是把教室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转变为学生与教师开展讨论、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就是知识权威的传统观念遭到颠覆,因为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谷歌(Google)找到,但教师是知识学习和架构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物证鉴识》双语课程是否适合这种时髦的教学模式?从调查问卷中发现,有些学生因为语言基础不好,对双语课存在畏难情绪,所以在双语课堂上的总体表现不佳,参与度和热情偏低,而翻转课堂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自学提前设计好英文问题,在课堂上用英文来提问,实现用英文进行专业知识交流。但对双语教学教师来讲,这种教学模式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不知道学生会提什么问题,不知道自己的外语能力能否在课堂上应对自如。但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翻转课堂确实有存在的优势,也应该在双语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尝试,最好的办法是循序渐进、逐步展开,根据学生兴趣点,结合教师的经验,从一节课或一次课开始,等条件成熟后大范围铺开直至整门课进行实践。

(三)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立体化双语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教学环境成为可能,丰富了双语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仅为学生课内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更为学生课外拓展提供了多种学习的途径。

1.多媒体双语教学课件制作及板书设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手段,双语教学是一种模式,如何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双语教学模式结合使用,这成为了双语教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双语比例该如何合理分配,双语如何实现灵活切换,信息量如何把握以及如何通过巧妙而富有创意的课件制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各方面都需要探索和研究。

有研究者通过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评审录像发现,双语课堂上教师自己讲得比较多,且语速掌握不好,板书太少,或者几乎没有。学生听力本来就不好,加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很难听懂。由此可见,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书写板书,以帮助学生跟上教学节奏,缓解课堂教学气氛。教师最好能够提前设计好板书,如哪些需要写、是否需要英文或中文写、板书的版面该怎么设计等,这些是双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教学配套资源建设。除了教材,教师应提供尽可能完备、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参考材料和配套资源,同时对文献、影像资料等要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地整理和命名,以便学生下载和阅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配套资源还可进行必读、推荐、选择性阅读的区分,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分层式教学。

3.搭建双向互动在线学习平台。信息技术改进了高校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变革了传统的教学形态和组织方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有研究者指出,做课件仅仅是利用信息化最初级的阶段,真正达到信息化的实现,必须利用互联网时空延伸的优势,要靠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如果说教室是课内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场所,那么网络学习平台则搭建了一个课外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空间。

双语教学要求不光是学生听老师用英语来授课,更多的是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双向互动在在线学习平台上显得尤为重要,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大大拉近师生的距离,使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答疑解惑,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以改进教学过程。搭建这种双向互动在线学习平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注意内容划区的合理性,相同性质的教学内容要放在同一个版块内,比如可分为教学视频区、多媒体课件区、教辅资料区、练习测试区、讨论交流区等等;其次,教学内容要充实,并要注意经常更新和添加,保证线上学习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再次,要丰富线上交流的形式,必要的时候可加入一些游戏程序,让课程学习像玩游戏一样,只有全部学会了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可增加双语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注释:

①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6).

[2]谈多娇.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1).

[3]顾明远.第三次工业革命与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2014(4).

[4]高玉振.法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

[5]陈志祥.创新双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10(1).

[6]杨雯.双语教学在政法院校中实施的再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6).

[7]石美森,姜立喆.法庭科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9).

[8]王鑫,白树勤.从理念到实践:“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4(6).

[9]SlavinRE.CooperativeLearningandStudentAchieve⁃ment[M].Hillsdale,NJ:Erlbaum,1988:315-342.

[10]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11]何群,魏丽敏,王永和.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立体化教学环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2]祝智庭,刘名卓.“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4(3).

(责任编辑:秋实)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40(2015)04-0093-05

收稿日期:2014-09-12

作者简介:郑筱春,浙江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