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两国经贸合作问题探析——基于建构主义视角

2015-01-30刘祖明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经贸合作中印建构

刘祖明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两国经贸合作问题探析——基于建构主义视角

刘祖明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印;经贸合作;建构

[摘要]中印拥有广泛的经贸“认同”利益:共同的资源并购及进口多元化意愿;建构紧密双边经贸关系的共同需求;推动区域、次区域经贸合作的共同期盼。中印应以上述“认同”为基础,通过双边及多边互动增进互信,建构“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同时以三个伙伴关系为基础,明确和拓展双方的共同经贸利益,以利益为导向,以“五通”为路径,实现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最终实现国家层面的繁荣发展、双边层面的互信共赢、国际及地区层面的公正有序。

一、背景及理论引入

1.背景介绍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及东南亚国家时先后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至此,中国新一届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式问世,并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重要国家战略。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1]“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指导理念,全方位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并最终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印度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是我国推行大国外交、周边外交的重要对象,也是我国打通西南大通道,推进“两洋出海”的重大战略抉择。中国相信印度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2]虽然之前印度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不太热心,但今年5月莫迪回访中国将首访城市选在西安,一是为了遵守两国领导人“家乡外交”的承诺,二也应该看到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印度政府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转变。[3]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增进两国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及人文交流,让印度政府了解并接受“一带一路”,实现两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变得至关重要。

中印两国可以通过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充分实现利益融合,进而将“低政治”领域的合作“外溢”到“高政治”领域,推动两国的政治、安全互信,最终实现“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本文就以建构主义认同理论为视角,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两国经贸合作问题进行探析。

2.建构主义及其认同理论

国际政治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强调国际社会行为体和国际体系之间的互动建构身份和认同,突出观念在塑造国际社会行为体行为方面的作用。其核心观点如下:

首先,社会世界是施动者在客观环境中建构的世界。客观事实本身的社会意义是有限的,即便是绝对的物质性存在也只有通过社会施动者的实践活动和表象体系才能获得意义。因此,社会事实是可以建构的。其次,建构主义认为施动者和结构是互构的,任何一方都没有本体优先性。即国际行为体的身份不是既定的,国家利益的界定会根据身份的变化而变化。最后,建构主义认为观念的力量是巨大的。第一,观念可以起到因果作用。在一个行为体身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观念起到引导行为体选择何种政策,采取何种行动的作用。第二,观念不仅是指导行动的路线图,还具有建构功能,它可以建构行为体的身份,从而确定行为体的利益。即观念建构身份,身份决定利益。

认同理论(the theory of identity)是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其核心思想是在承认国际社会物质结构的前提下,强调由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及其行为规范构成的社会结构是影响和决定国家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并将社会结构与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

从中印两国的国情来看,中印“认同”利益的基础不仅宽泛而且牢固,随着两国经济交往的深入,这种利益还将呈现急剧扩大的趋势,并且“外溢”到政治和安全领域。因此,中印之间的当务之急就是在下文“认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良性互动,建构更为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最终实现中印“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二、建构中印经贸“认同”利益的具体方面

1.共同的能源(资源)并购及进口多元化意愿

首先,两国面临共同的能源安全威胁及能源进口多元化需求。第一,中东局势的长期动荡。中东地区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输出地,也是中印两国最重要的能源进口地,2010年中东剧变以来,中东北非政治局势持续动荡,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呈现长期动荡化、碎片化的趋势。第二,新一轮能源革命对中印两国的影响。21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页岩气革命”及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新能源革命在全球如火如荼的进行,美国逐步实现了从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向能源出口国的转变,对全球能源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动荡的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及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对中印两国的能源进口及投资安全都产生了严重威胁,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保证能源供应的持续性及稳定性已经成为中印两国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促进两国合作的现实基础。

其次,共同的能源(资源)并购合作意愿。近年来,世界油气资源分布呈现分散化的特点,除传统的中东北非产油国外,里海及中亚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如加蓬、几内亚等国)、拉丁美洲(如巴西、阿根廷等国)均有令人欣喜的发现。不断扩大的资源储量,相对分散的分布状况,加之全球经济疲软,全球能源价格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度下降,全球能源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买方市场”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印携手参与全球能源(资源)并购,一方面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增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中印两国企业与欧美石油巨头在各地的石油资源开发与并购中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中印两国加强合作更能报团取暖,增强规模效应。

2.两国建构紧密双边经贸关系的共同需求

首先,推动双边贸易稳步增长的共同期盼。中印经贸关系是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两国战略合作的基石”。在2015年公布的两国联合声明中,双方强调“两国双向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促进了双边关系整体发展,并为两国各自经济增长与发展提供了支持。双方同意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双边贸易和投资障碍,相互提供更多市场准入便利,支持两国有关地方加强贸易投资往来,充分挖掘2014年9月签署的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中所指定领域的现有和潜在互补性。”[4]目前,印度是中国第18大贸易伙伴和第8大出口市场;中国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5]中印双边贸易不仅互补性较强,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两国对推动双边贸易快速增长亦抱有强烈愿望。

其次,促进双边投资增长的共同需要。近年来印度逐步放开对外国资本的限制并加紧“印度制造”战略的实施;中国则面临资本及部分产能过剩的问题,积极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由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装备制造业方面具备优势,印度在软件、医药及现代服务业方面具备优势,两国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并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不仅具备合作的主观愿望,也具备开展合作的客观物质基础。面对现实的发展需要及强烈的投资合作愿望,中印两国应该进一步促进双边投资贸易环境的改善,随着两国经济交往的加深,中印之间的双向投资必将进一步增长。

3.两国推动区域、次区域经贸合作的共同期盼

第一,在次区域层面,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为亚洲次区域合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印度“东向政策”与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完美结合,是双方积极推动“认同”利益向现实利益转化的必然结果。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时,中印共同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印、中两个大市场更紧密的连接。如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印时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强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落实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达成的共识。”[6]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把南亚、东亚这两个世界发展最快的地区连接起来,为亚洲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国际空间。中印两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亚洲的多元发展中将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亚洲经济一体化也将由此呈现新的格局。[7]

第二,在地区层面,中印联手推动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RCEP)议程,为亚洲区域合作增添了新的选择。2010年美国开始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谈判,亚洲地区原有的经济合作机制及一体化进程面临着分化重组的重大变局。对此,东盟在2011年2月提出了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计划。同年11月,中国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宣布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随后,印度也表明了要参加RCEP的意愿。由此,亚洲经济合作出现了TPP和RCEP同时并进的局面。面对高标准的TPP和更为开放灵活的RCEP,中印度两国可以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联手应对:一方面中印两国可以借TPP最终协议难产之机加速推进RCEP谈判,重塑亚太地区贸易格局,抢占贸易先机;另一方面,TPP所主张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区亦有其合理性,它可以为中印两国内部改革提供强烈的外来冲击,对中印两国加快国内产业升级及发展转型,进一步扩大开放也是一件好事。

三、建构中印经贸“认同”合作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两国政策沟通

1.断续加强两国高层会晤

建构主义强调客观世界的可变性及施动者的能动性,客观世界对施动者的意义在社会性的互动中得以重构,最终实现从个人认同向集体认同的转化。因此,中印两国保持良性互动,并在互动中不断建构战略互信变得尤为重要。高层之间的互访和交流是两国建构“认同”,增进互信的重要渠道。印度之所以不愿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公开明确表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图持怀疑态度,并且中国至今尚未提出有关“一带一路”的具体战略目标及规划,相关的理论分析及解释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但这只是一个原则性、指导性的纲领,很多内容都有待丰富及具体化。中国需要在《愿景与行动》的基础上加大与印度的双边及多边互动,做好相关的政策解释工作,增进互信,促进两国利益协调,实现两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并最终建构两国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创新两国交流机制

目前,虽然中印两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提升了两国的战略沟通效果。[8]但与两国双边交往的扩展速度及需要达到的战略沟通目标相比,两国仍需要在建构双边关系治理体系、治理规范方面下更多功夫。因此,两国有必要创新机制建设,开创合作新格局。具体来讲,两国应该在经济方面断续发挥“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作用,不断探讨两国合作的新领域;将“中印经济贸易联合小组会议”制度化、定期化、规范化,可将其进一步发展为“中印双向贸易与投资委员会”,并将其作为战略经济对话下的一个常设机构;将“中印财金对话”机制化、定期化,促进两国在财政、金融领域的合作;建立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印度政府经济事务局及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之间的对话机制;建立世界贸易组织事务双边磋商机制,加强两国在全球贸易谈判中的协作,并将相关合作机制扩展到IMF及WB的改革谈判之中,报团取暖,进一步提升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

(二)促进两国设施联通

中印可以利用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等多边平台为两国间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投融资支持。本文认为,中印两国之间的设施联通工作,应该重点放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构架下进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方面,中国可以通过在巴基斯坦的道路及能源、光纤等管线建设将印度与中亚、西亚及俄罗斯在陆路上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完善亚洲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还可以在政治和战略上为中国及巴基斯坦在对印交往中获取更多主动地位,同时进一步提升巴基斯坦及我国新疆地区的战略地位,促进上述地区的发展,并将亚洲重要的陆路交通线置于自身的影响力之下,使中印关系及印巴关系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第二,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方面。一是改善现有边境口岸的出入境便利化设施并简化相应的过境手续,实现车辆、物资和人员的无间断、无转乘过境,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开边境口岸,促进双边人员及货物往来。二是在具体的交通运输建设上加大力度。

(三)确保两国贸易畅通

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中印经贸合作要实现三个宏观目标:一是实现贸易动态平衡;二是推动经贸合作规模扩大;三是探索经济合作的新模式。中印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应以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两国应该尽快启动自由贸易谈判,进一步协调和扩大中印双方的共同利益,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促进亚洲国家共同发展。[9]本文认为,两国建构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应该在既有经贸“认同”利益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丰富合作内涵、扩大贸易规模。结合《愿景与行动》及今年5月公布的两国联合声明,中印两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两国合作内涵:一是加强两国职业培训和技能发展方面的合作,帮助印度培养一批具备基本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为两国后续合作奠定基础;二是加强两国智慧城市合作,开展联合示范项目,并逐步将其扩展到两国其它地市;三是加强两国在外层空间及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的合作;四是加强两国在第三国的能源、资源开发合作,如在尼泊尔开展水能资源开发合作;五是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模式。在扩大贸易及投资规模方面,两国应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第二,强化产业互补,提升相互依赖程度。中印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印度以信息技术、保险、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具有相当的优势,而工业和出口则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10]深化中印经济合作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持中印间的相互依赖性,从而确保两国绝对收益的提升,进而实现“贸易的动态平衡”。因此,印度应该从中国获得质量更好的工业制成品,并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合作,“以扩大基建刺激经济”;而中国则要持续引进印度先进的现代服务业,如生物技术、信息软件技术等,提升本国第三产业科技含量和生产力水平,并带动第二产业发展。

第三,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双边贸易动态平衡。贸易壁垒及贸易不平衡问题是中印贸易发展中的两个主要障碍。在消除双边贸易壁垒方面,中印两国首先应该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重点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11]其次,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提升通关能力。[12]第三,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第四,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就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进行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11]最后,两国还应推动立法机构的合作,并制定一系列规范两国经济合作的法律和制度,为妥善解决贸易摩擦提供法律依据。[12]在实现双边贸易动态平衡方面,两国应该充分发挥中印经贸联合小组会议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管(含注册)合作,加快对中印互输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磋商,加强印度信息技术企业与中国企业的联系,促进旅游、农产品、电影、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和物流等服务产业贸易。[13]其次是在亚太贸易协定框架下加强协商,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妥善解决降低印度有关产品的关税问题。[13]

(四)加强两国资金融通

资金融通是贸易及投资发展的重要保障及催化剂,两国的资金融通工作必须服务于两国日益扩展及不断增加的双边经贸合作。目前,中印之间的金融合作仍处在较低水平,两国的金融合作应该以促进亚洲区域经济和金融一体化为目的,进而推进亚洲货币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

第一,加强两国金融领域交流对话,建立和完善区域风险防范机制。首先,中印两国应加快在“东盟10+6”框架下建立贸易、经济、财政部长级对话机制,以金融合作为先导,推动中印合作全面展开。其次,两国应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及丝路基金的筹建及运营,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14]最后,在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方面,中印应继续利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东盟10+6”机制等在共同区域范围内建立金融市场监测机制,加强区域资本流动监测力度,逐步形成并完善对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监督机制,为两国金融合作提供安全的金融环境。[15]

第二,建立双边本币互换机制,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中印应该共同建立有效的双边货币互换机制,逐步推动本币可兑换进程,并将所得的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进口的商品,增强双边区域内的货币流动性。

第三,积极开展债券及金融市场合作。在债券市场合作方面,中印首先可以在本国债券市场上引进对方投资者,并在对方国内支持合作国政府及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双边本币债券并培育双边本币债券市场,鼓励在对方或合作项目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其次,在亚洲债券市场上以本国货币发行债券,扩大融资途径,减少国际资本的易变性影响。最后,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双方重点项目建设。[16]在开展金融市场合作方面,双方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畅通的本币回流机制,允许货币资金跨境流动进行投资。[17]其次,加强两国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实现资本账户开放,改善本国货币结构,通过货币多元化分散风险。第三,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最后,加强两国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17]

(五)实现两国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建构主义认为,观念不仅是指导行动的路线图,而且还具有建构功能,可以建构行为体的身份,从而确定行为体的利益。加强中印文化交流,不仅可以增进观念上的互动,还可以增加双方在身份上的认同,从而在行动上产生一致性。

结语

建构主义认同理论是指导中印经贸合作发展的有用工具。中印两国都谋求自身的快速发展,都期待双边关系的稳定互利,都追求地区局势的和平稳定,都希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印两国“认同”利益的基本面非常牢固,且在不断地拓展之中,“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便是新时期中印关系的全面定位及全新“身份认同”。两国应该在良性的双边及多边互动中增进互信,积极维护和拓展双方的身份认同及共同利益,建构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是我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中印两国应从加强“五通”入手,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中印“命运共同体”,实现两国的共同发展与复兴。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xxfb/201503/20150300926644.shtml,2015-5-16.

[2] China invites India to join its ambitious Silk Road projects,Aug 10,2014. http: / /articles. economictimes. indiatimes. com /2014-08-10 / news /52648283_ 1_ maritime-silk-road-china-and-india-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sation,2015-6-13.

[3] 黎萌,中印经贸大发展有待印度开放投资[EB/OL].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5/6391706.html, 2015-6-15.

[4] 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2015年5月,北京)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5/15/c_1115301080.htm, 2015-5-15.

[5] 商务部.中国和印度双边经贸关系一直是稳步发展的[EB/OL].http://kuaixun.stcn.com/2014/0916/11721215.shtml,2015-6-15.

[6]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9/19/c_1112555977.htm,2015-6-8.

[7] 樊勇明,金砖国家合作与亚洲多元发展[J].复旦学报,2013,6,(156).

[8]目前,中印两国间已经建立的政策沟通机制主要有:中印安全对话(2000),中印名人论坛(2001),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2003),中印战略对话(2005),中印财金对话(2006),中印跨境河流专家会议(2007),中印防务与安全磋商(2007),中印议会定期交流(2008),中印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2010),两国外长年度互访机制(2010),两国总理热线(2010),中印企业首席执行官论坛(2010),中印战略经济对话(2010),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制(2012)等。

[9] 徐万胜、高立,论经济合作与中印“战略合作新机遇”[J].新视野,2014,4,(115).

[10] 徐万胜、高立,论经济合作与中印“战略合作新机遇”[J].新视野,2014,4,(116).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xxfb/201503/20150300926644.shtml,2015-6-16.

[12] 徐万胜、高立,论经济合作与中印“战略合作新机遇”[J].新视野,2014,4,(116).

[13] 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2015年5月,北京)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5/15/c_1115301080.htm, 2015-6-15.

[14]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xxfb/201503/20150300926644.shtml,2015-6-16.

[15] 张卢鸽、胡列曲,中印金融合作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分析 [J].时代金融,2014,1,(13).

[16]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xxfb/201503/20150300926644.shtml,2015-6-16.

[17] 张卢鸽、胡列曲,中印金融合作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分析 [J].时代金融,2014,1,(13).

(责任编辑:孙开庆)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15)03-0102-05

[作者简介]刘祖明,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收稿日期]2015-08-05

猜你喜欢

经贸合作中印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2019年中印贸易突破6300亿元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福建省与中西亚、非洲各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思考
山东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龙江丝路带”视角的黑龙江省深化对俄经贸合作研究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