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新发展

2015-01-30赵海飞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公平法治

赵海飞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新发展

赵海飞

公平正义是阶级社会以来人类的共同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马克思说过公平正义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时代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不同。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提到了新的高度,我党的公平正义思想也有了新的发展。探索这些新发展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其指导意义对于当下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价值。

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新发展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自身奋斗目标,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实现共同富裕,从把维护社会公平上升到战略新高度再到“四个公平”具体内容的提出,我党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进行探索。十八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 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贯穿于其中的主线。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仅是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兴衰和国家兴亡的政治问题。[1]探索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的最新发展对于当前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背景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性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期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了小康社会的蓝图构想。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又到“全面建成”,这其中蕴含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追求,体现了我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五个方面缺一不可,而社会公平正义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在经济领域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贫富差距较为严重的问题;在政治领域存在着腐败、奢侈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社会领域存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食品安全等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总之,要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就必须尽快解决。

(二)新常态背景提出了新要求

2014年,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了“新常态”,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后来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系统阐述了经济“新常态”。新常态接着在不同领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经济新常态主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政治新常态主要指“刑可上常委”,对腐败分子“零容忍”和更加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社会建设新常态是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法治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文化新常态是指我国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新常态背景下,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内容、程度和质量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古至今,公平正义都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从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再到国外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这些都表明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在当下我国新常态的背景下,社会公平正义的矛盾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只有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但如何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仍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改革进入攻坚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关于改革的大方向已经确定,政治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改革开放的具体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迁,我国的发展面临着更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公正执法司法现象屡见不鲜、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可以说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极为艰难、极为复杂的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必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提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关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系列措施,“要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同步完善工资制度,对基层工作人员给予政策倾斜”;“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提升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从党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和措施中,我们可以看出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重要性。

二、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发展的新内容

“社会建设的本质,就是用公平正义的理念去建设社会,进而让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体会到社会的公平正义。”[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必须”,其中就有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十八大以来,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也有了新发展。

(一)以法治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201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立国家宪法日,十八届四中全会我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可见新时期党和国家把法治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更好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

1.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失去了公正,法治就再无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培根的一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3]同时指出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上,我党都提出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这个目标很大也很小。大是说在全国如此多的省、市、县、乡,要实现每一个案件公平正义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小是说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本来就是司法机关应该尽的职责和义务。理论彻底才能更好地说服群众。党第一次如此明确地提出了这个目标,相信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定然会以此为目标来解决每一个司法案件,在我国强有力的法治制度下,这个目标会逐步实现,司法也会越来越公正。

2.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我们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情,我国的立法不断增多和完善。在国家机构方面、民事法律方面、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方面、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我国的立法机关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可以说,我们的立法体系在逐步完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后,党和政府在不断探索新的立法方案,即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在专家看来,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可以避免利益集团和部门利益对立法挟持干扰,但是,对“第三方”的规范和监管也需要更细致的规制保障。[4]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草案,将会逐步摆脱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法律起草的过程中会征求各方意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最终制定出更加公平公正的法律。

3.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依靠人民推进司法公正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但是有许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项决定。这项决定关于各方面的规定都比较笼统,甚至把人民陪审员放在和法官享有同等权利的高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人民陪审员却可有可无。

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强调让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在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中,做出了更加切合实际的规定,“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这些规定不再笼统,而是更加具体,更加可以执行,相信它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4.形成高效完备的法治实施体系

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离不开高效完备的法治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有学者也说过,“高效必须以公正为前提、为基础,没有公正就不能有高效,错误裁判和执行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会更大。公正必须以高效为支撑,迟到的正义会使正义大打折扣,同样影响法治实施的权威和公信。”[5]

社会公平正义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小到百姓柴米油盐,大到关乎国家利益。因此,不论是在立法、执法还是司法的过程中,都必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从完善法律、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以后,从整体上制定全面系统的法律实施体系,这将能够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

(二)以民生改善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民生问题关乎民心,关乎国运。解决好民生问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视,能够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1.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每个家庭、每个孩子对未来的希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教育公平是基础。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进行了许多探索。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更好推进教育部署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继续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只有教育公平才能实现人们在其他方面公平发展的能力。从以上党和政府关于对教育公平的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视程度,相信我国的教育发展会越来越公平,进而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

2.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公平

社会保障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守住底线”是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工作思路。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医疗卫生、养老和住房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飞速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医疗卫生保障和养老保障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十八大以来,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我们党也越来越注重公平。如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取消以药养医、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由35元提高到40元、更加注重方便农民看病……

住房可以说是人类除了生存之外最重要的保障。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事业飞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在大城市生活的普通民众。党和政府也一直在遏制房价,并且推出廉租房等措施。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即我国的保障性住房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形式来建设和分配,只有这样才能有力改变中国住房市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状。[6]习近平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当然是题中的应有之义。

(三)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从毛泽东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到邓小平时期的共同富裕,从江泽民同志强调把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作为涉及全社会的重要战略问题加以解决,再到胡锦涛同志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接着到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公平正义始终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7]

十八大报告将公平正义放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位置,即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社会层面强调公平正义,可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新时期我们的奋斗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使人们更加清楚社会主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能够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对腐败“零容忍”来服务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这一方面表明我们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但另一方面则由于人际关系的滥用而造成对制度法律的破坏,从而产生腐败问题。而腐败往往是导致社会不公的根源。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遗留了许多问题,其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述“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十八大以来,一大批省部级贪官纷纷落马,周永康、徐才厚……这表明我国的反腐也进入了新常态,刑可上常委。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9]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又指出,我们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10]

只有解决好腐败问题,才能使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都能坚守公平正义,才能使市场更公平地运转、政府更公平地选拔人才、社会更公平地发展,党和政府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公平正义。

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的指导意义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基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11]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当前我国具体现实出发,从各个方面努力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其思想内容新发展对于现实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从理论层面看,十八大以来我党公平正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内涵。此外,它也明确了我党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视,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加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实践层面看,首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会使我国的法治建设达到一个新高度,通过法治来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最可靠和最有力的保障。其次,以改善民生来保障社会公平,将会给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提供最坚实的基础保障。第三,把公正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更加明确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从而坚定人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最后,全面从严治党,对腐败“零容忍”,将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真正使党和政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1]曾建平,郜志刚.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研究:反思与展望[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陈勃,贺新春.维护公平正义视野下的社会建设[J].社会工作,2013(2):14.

[3]习近平引培根名言谈司法公正:一次审判不公恶于十次犯罪[EB/OL].http://news.hexun. com/2014-10-29/169818121.html.

[4]金煜.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N]. 新京报,2014-10-29.

[5]周强.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J].求是,2014(22):5.

[6]寻找十八大后住房改革的突破点[EB/ OL].http://cppcc.people.com.cn/n/2012/1218/ c34948-19933452.html.

[7]王玉周.为了更好实现公平正义[J].求是,2014(11):18.

[8]吴忠民.公平正义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的形成及基本内容[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2):70.

[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2013-01/22/c_114461056.htm.

[10]习近平.以壮士断腕勇气反腐到底[N].人民日报,2014-01-16.

[11]陶泽元.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中国化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2):31.

(责任编辑 胡爱敏)

赵海飞,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邮政编码 250100)

D261

A

1672-6359(2015)05-0016-05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公平法治
公平对抗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怎样才公平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笨柴兄弟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