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将是我国一个非常关键而特殊的转变期

2015-01-30许察金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十三五发展

许察金

“十三五”将是我国一个非常关键而特殊的转变期

许察金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一个非常关键而特殊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我国不仅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节点,而且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仅有一步之遥。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充分利用好这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确保全面完成“十三五”的各项目标任务,团结并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十三五”时期;转变期;中国梦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回望“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十三五”,未来五年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而实现现代化最关键而特殊的转变期。为什么说“十三五”将是我国改革发展非常关键而特殊的转变期呢?下面谈点个人看法。

一、深刻理解“十三五”我国的“关键”与“特殊”之处

(一)关于“关键”含义的理解

今日中国,又一次处于历史的重要关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突破的紧要关头。习近平同志曾讲:“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如此看来,在这样一个关键点上,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体系自信和制度自信,始终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重大战略部署,保持政治定力,不折腾,不犯任何颠覆性的错误,那么,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从而书写出中华民族最辉煌灿烂的当代历史。

(二)关于“特殊”含义的理解

坦率地讲,“十三五”是与过去任何一个五年计划都不同的历史时期。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对于十八届四中全会两个“前所未有”的论断,之前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南郑州考察时就明确提出:“要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

可以说“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其“特殊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国际秩序进入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总体上讲,国际经济陷入后次债务危机时期,发达经济体步入缓慢恢复的新时期,但要恢复到2008年前的水平尚需要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正经历着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各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相互间的经济依存和互动效应逐步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与此同时,我国在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各种各样积淀的新旧矛盾日益突显出来,这既检验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更考验着我们党执政的智慧和勇气。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转变期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

马克思主义物质运动观认为,事物都是在不停地运动、发展和变化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人类社会也在按照自身的运行规律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不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是各不相同的。因为“十三五”是一个非常关键而特殊的时期,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所以,我国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角色和作用,国内的局面和形势,也必将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一)从国际形势走势看,将发生四大转变

1.中国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舞台的中心,从过去的配角向今天的主角转变,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经济总量由小到大,由一穷二白到“世界工厂”,创造出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52年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再到2014年达到63.6万亿元,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超过10万亿美元规模级别的经济体。我国人均GDP也由1952年的119元增加到2014年的47192.25元(约合7575美元),全国已有7个省区GDP超过万亿美元,已经站在了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

此外,目前中国已有若干个“世界第一”头衔:分别为工业、农业、国际贸易、外汇储备、外资引进、消费、互联网、科技人力资源、再生能源、钢铁水泥、煤炭化肥、汽车造船、化纤彩电等等。据媒体披露,美国CNN有线电视新闻网不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发动机,而且认为印度20年内也不可能挑战中国。韩国从去年以来甚至出现了一个“正眼看中国”的热潮,KBS电视台拍摄了七集大型纪录片《超级中国》,隆重介绍中国今天的变化和成就。就连日本外务省近来也刊文说:“中国或20年后占据亚太支配地位”。事实上,美国近年来实施战略重心东移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与日本磋商建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和强化日美安保同盟,并且不断在南海、东海制造事端,其目的和用意都是为了遏止中国的崛起,争夺亚太地区主导权和全球战略资源能源控制权。中国正面临着成长中的巨大烦恼和挑战。

2.中国正从“二战”后世界规则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再到逐步成为世界规则的制定者

今天的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是二战结束时在美国主导下由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参与形成并制定的,在维护美国霸权体制中保持了世界的平衡与稳定,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美国在战后格局中不仅是惟一的超级大国、“带头大哥”和“世界警察”,而且是战后体制最大的受益者。

二战以后,美苏两极称霸,陷入长期冷战对抗。而中国作为二战最大受害国和战胜国,由于长期遭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排挤,一直游离于世界体制之外,发展缓慢。苏联解体和我国改革开放后,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席卷全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敏锐地捕捉到了世界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变化,开创性地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破除了人们思想领域的障碍。2001年,经过10多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体制。从此,中国虚心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又经过了10多年的努力,中国几乎全面了解和掌握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管理经验与技术标准,并且逐步熟练地运用国际规则、技术标准、软实力提升等为国家发展服务。

2008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去年底,中国在北京又出色地举办了第22次APEC会议。今年3月,再次圆满地举办了第14届“亚洲博鳌论坛”。最具标志性意义与影响最大的是,今年4月中旬,由中国主导设立的为“一带一路”发展服务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正式成立,意向成员国已经超过57个。亚投行的成功设立,不仅有利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促进亚太自贸区建设、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更能够带动中国标准走向海外、强化中国规则的制定权。与此同时,也深刻地表明我国融入世界体系后,更愿意做国际体系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便车”。这意味着中国引领世界经济新秩序和重构世界经济格局的时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亚洲正在成为世界发展的中心,中国则正在成为亚洲发展的中心,全球发展的重心加快向亚太地区转移。

3.我国正在从新一波产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的追随者到自主创新者,再到领跑者,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变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和高铁技术突飞猛进,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和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成本,而且还颠覆性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打破了人类社会传统的生活习惯,国别、民族、宗教、语言、性别、年龄所造成的交际障碍正在成为过去。以信息技术、高铁技术所带来的新一波产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正在席卷全球。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拥有全球最多互联网用户的国家,高铁技术也日臻成熟,并逐步走出国门。同时,中国也正在借助世界“制造回流”、“重振制造业”的有利时机,加快国内区域经济重新调整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深耕产业革命和技术进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培植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优势和软实力提升。

最近两年,我国又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合作共赢的理念,推进并引领新一波产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展现出中国发展的全球大谋略和大格局,而且通过与沿线国家之间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内容的“五通”,带动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承担起大国责任,把中国梦、亚洲梦与世界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拥护和支持,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大幅提升,国家软实力显著增强。

4.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从原来的稳定期陷入大国角力的动荡期,我国的国防外交策略正由过去的“韬光养晦”向“主动作为”转变

中国是世界上周边地缘政治关系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有陆邻国家15个,海邻国家8个。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重返亚太,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进入多事之秋。尽管中国向国际社会反复宣称和平崛起、永不称霸,但是依然遭到西方反华势力、敌对势力的不断攻击和诬蔑,“中国崩溃论”、“中国超强论”、“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复杂多变,面临着“U”形包围圈。除北面比较稳定外,东北面有“朝核问题”,东面有“钓鱼岛之争”,南面有“南海纠纷”,西南面有“中印边界争端”。而且,周边地区几乎成为一个核武库。有时,中国在国防外交上稍有一点小动作,就会招来一连串的反应,尤其是中美关系处于十字路口。前段时间,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就是为了探访中国在南海问题的底线,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告诉克里:“中国维护自身主权的意志坚如磐石”;习近平也告诉克里:“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力图消除美国的误解和顾虑,打破中美外交的僵局。中国国防外交底线是:虽然绝不谋求霸权,但绝不会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国防外交政策与策略,也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过去的“韬光养晦”向“主动作为”转变。一方面,本着“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原则,提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新外交政策,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加深其经贸往来与人文联系;另一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和介入国际事务,尽量争取更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塑造自身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外部影响力,以此破解美日澳等国在亚太地区的围堵与遏制,并应对菲越在南海不断制造的挑衅,从而延长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二)从国内发展改革的态势看,也将显出四大变化

“十三五”期间,国内情势出现经济新常态,政治新生态,我国发展的内部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党的十八大确定2020年实现的宏伟目标,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具决定性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从时间上看,距离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已不足5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从地位和作用上看,它承接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是中国社会从全面小康走向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意义十分重大。近现代史上,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再到八年抗战,中国已经有过三次被外敌侵略打断现代化进程的惨痛教训。当下,中国又一次踏进了现代化的门槛,抚今追昔,令人感慨。最近,李克强总理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向全党发出了“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动员令,时不我待,机不可失。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而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实现这项目标任务,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几件事情:一是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必须紧密团结,齐心协力,牢固树立必胜信心,不断攻坚克难;二是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充分用好用够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沉着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定力,绝不犯任何颠覆性的错误;三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同时,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体制,防止贫富两极分化扩大,并且坚定不移地持续深入开展反腐败的斗争;四是着力改善民生,“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新期待新要求,进一步巩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总之,中华民族正在经历“吃得饱”向“吃得好”、“富起来”向“强起来”的巨大转变,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仅只有一步之遥。在“十三五”这个关键点上,我们一定能够不折不扣地如期实现这“第一个百年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大踏步迈进。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快速转型升级

加快转型升级,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2012年以来,国内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可以说,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超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如果“十三五”末我国实现GDP比2010年翻番目标,美国则按照目前速度推算而不考虑汇率变动因素,那么,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超过17万亿美元,大体上相当于美国现在GDP总量,从目前占美国GDP比重的60%上升到70%。由此可见,巨大的经济体量既是我国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

客观的分析,“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升级,既有外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的巨大压力,更有内部实体经济不景气、外贸和房地产下滑、人民币汇率持续波动、产能过剩急需化解和安全责任事故频发等问题所逼迫。坦率地说,我国“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其重大意义在于:第一,这有利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旗帜下,凝聚民心,增进共识;第二,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且保持中高速增长,从而迈过拉美国家经历的“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三,这有利于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进而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的制高点,更好地推进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发展新战略;最后,这还有利于更好地积蓄发展的力量,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和阶段,从而开创改革强力推动、市场化力量持续增长和创新驱动不断强化的新局面。

3.区域发展格局将进一步优化

发展问题,不仅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而且更是当前中国解决国内外矛盾的“第一要务”。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任何区域的发展都与生产力的布局有关,如果生产力布局科学合理,区域发展格局就会呈现出优化的状态,区域经济就能够良性发展,反之则会陷入恶性循环。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和资源贫乏,并且长期存在着发展不足与发展不均衡两大问题。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两个大局”思想指引下,我国在区域发展上采取梯度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成功地实现了沿海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但是,30多年过去了,非均衡发展导致区域发展格局不优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状况长期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严重下滑,这些都制约着“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所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来优化区域发展空间格局。比如,通过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发展和精准式扶贫战略,解决西部地区贫穷落后问题;通过实施振兴东北战略规划,提升东北经济;通过“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让过剩产能“走出去”,为国内经济增添新动力;通过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经济圈和长江流域快速发展;通过陆地、海域空间主体功能定位,实现全域发展格局优化,等等。可以断言,随着这些战略措施的逐步落实,“十三五”期间,我国的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最终区域发展的格局也必将随之而得到优化。

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将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又进一步指出:“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这些话都为“十三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为了贯彻落实好十八大、习近平等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近年来全国人大修改并颁布了历史上处罚最严的新《环保法》,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任期生态严重破坏将终身追责”。最近,中办、国办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为权力行使划定了生态红线。可以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部署的协调推进和全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十三五”期间,我国的气候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必将取得一系列的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与协调性必将进一步增强,“美丽中国”一定能够建成。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3]盛若蔚.为权力行使划定生态红线[N].人民日报,2015-08-19.

[4]戴维来.维护、用好和延长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N].人民日报,2015-07-30.

[5]朱剑红,陆娅楠.富强中国,屹立东方[N].人民日报,2014-09-24.

(责任编辑 胡爱敏)

许察金,中共宜宾市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生学历(邮政编码 644002)

D616

A

1672-6359(2015)05-0001-05

猜你喜欢

十三五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