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基于晋城市城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5-01-30中共晋城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晋城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晋城市委党校,山西 晋城 048000)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基于晋城市城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共晋城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晋城市委党校,山西 晋城 048000)
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大力加强。近年来,晋城市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公众认识不足、活动经费短缺、文化设施单调、专业人才缺乏、居民参与度低等不足。为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提高认识,多方有序推进;拓宽渠道,改变投入模式;整合资源,完善公共设施;搞好培训,广纳专业人才;抓住亮点,打造特色文化;凝聚人心,培育社区精神。
晋城市城区;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建设;专业人才;特色文化;社区精神
晋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丰富多彩。近年来,晋城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以提升文化建设品位为方略,着力推进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壮大社区文化队伍,在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创出了自己的特色,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晋城市城区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晋城城区现有75个社区,基本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新建居民区组建的非农社区和原来的非农居委组建的非农社区,共计18个;第二类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居住区组建的企业社区,共计11个;第三类是近年来由农村和市民混合的社区,共计46个。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城区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按照“一社区一特色”的要求,结合各社区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不同社区的资源优势,不断提升社区品位,因地制宜,精心组织,着力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在社区文化管理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社区文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一)以需求为导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富裕的居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日渐强烈,而社区则是满足居民精神需求、培养居民文化素养的重要土壤。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居民对文化的需求。街道、社区直接面对广大基层群众,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直接影响着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做法和成效。晋城市城区各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结合本社区的实际,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建设。比如南街办事处的金华社区的工作人员分头走访社区居民,根据大家的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用文化凝聚了人心、调动了人心,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良好风气的一种传扬形式,进一步推动了城市文明的发展。
(二)以和谐为目的打造丰富的社区文化
城区各办事处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节日,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激发了居民热爱社区的热情,为构建和谐、温馨的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社区文体活动办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位,使社区居民共享文化大餐。比如东街办事处已组建了康乐女子军乐队、建设路秧歌队、观巷夕阳春戏曲团等8支社区文体活动队伍,团队总人数达到了300余人。为了使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具体、生动、富有活力,社区老年文艺队还广泛发动群众,吸引辖区内的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和社区爱好文艺的居民,使他们加入到文化宣传队伍中来,带动了社区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加强了与驻地单位和广大居民的沟通联系,使居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三)以服务为宗旨重视文化设施建设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设施建设,全区各个社区基本上都修建了面积不等的室外文体活动场所和图书室,每个图书室藏书均达到2 000册以上。比如,西街办事处的北大街社区成立伊始,就出资修建了露天活动场所,首先保证了社区居民有一个健康的娱乐场所,还先后修建了幼儿园、文化公寓、居民住宅楼等配套设施,同时设立了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棋牌室等室内文化活动场所,购买各种书籍3 000余本、购置了价值3万余元的健身器材,成立了文明市民学校和家长学校,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学习、教育、休闲、健身的硬件保障,基本上满足了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
(四)以组织为保障提供优质社区服务
随着社区居民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相互沟通联系的机会相对减少。通过调研我们发现,55%的社区居民认为通过社区的组织管理可以为社区文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安全、和谐的环境。比如,南街办事处凤西社区推行“网格”管理,确保社区服务全覆盖。为实现对社区管理的全覆盖,社区向每位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他们按照“以人为本”的宗旨和“横到边、纵到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原则,将社区划分为6个网格,把党建、综治、民调、治保、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信访等社会管理工作全部落实到网格,建立起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在每一个网格内设立一个党小组,负责网格内的各项工作。社区两委成员划片联系单元网格,对网格内的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居民小组长、楼长、单元长、社区志愿者等人力资源进行整合,组建服务队伍,向居民公布姓名、联系电话、岗位责任等,明确职责任务和管理区域,做到了社区事务公开透明,社会管理工作不留死角。并且整合社区力量,为流动人口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在流动人员管理中,凤西社区成立了以社区居委会主任为站长,以片区民警和计生助理员为副组长,以流动人口信息员、社区治安巡逻队、劳动保障员为成员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形成了部门之间配合密切、协调统一、信息共享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社会管理创新,优化了管理模式,推进了社区服务,增进了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和居民之间的联系,使得社区居民生活在安定祥和的环境中,进一步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发展。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晋城市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和区委、区政府“一社区一特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公众认识不足,行政色彩浓
一方面,有些人仍然对社区文化存在偏见,认为社区文化充其量不过是群众性的“业余”文化活动,是居民自娱自乐的消遣活动,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使社区文化建设在经费投入、专业人才指导等方面缺乏政府的支持和保障。社区普遍反映自发性文化活动多,缺乏上级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受目前社区管理体制的制约,社区文化建设官办,行政色彩过浓。作为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居民,除参加自发性活动和某些兴趣团队活动外,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性较低,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对社区文化工作认识不足,大大制约了社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活动经费短缺,投入渠道窄
调研中89.7%的居民反映社区文化活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费不足。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往往以社区及居民自筹为主,虽然近几年社区经费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但很多社区开展活动都是居民自己掏钱买道具、购服装、租场地,政府投入的专项经费依然有限。比如城区政府对所辖社区文化活动提供经费由以前不足千元提高到了一万元,但随着群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社区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经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活动需求。
(三)文化设施单调,闲置浪费多
目前社区基础设施主要是以体育健身器材为主,其他文化设施较少,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一方面,由于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老城区基础设施不配套,有些居委会的办公场所紧张。比如驿后社区的办公场所是临时搭建的房屋;东岭巷社区没有办公场所,只得搭建在公厕楼上,被称为“公厕上的居委会”。而一些新建的小区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预留出社区足够的文化活动场所,社区文化设施、场所建设总体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对社区现有设施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存在一定的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在调研中,很多居民反映社区室内场所如图书馆、多功能活动室等开放时间不规律,甚至存在长期不予开放的现象;有的图书馆制度制定不规范、不合理,如规定仅限于阅览室内部阅读,不能外借;有的社区设立图书馆和书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考核。
(四)专业人才缺乏,专职人员少
通过调研座谈发现,社区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专职专人负责,专业文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多数社区由一至两位兼职工作人员协调社区文化工作,日常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基本上未形成规模。一是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文化干部不多。大部分社区文化干部身兼数职,而且文化建设工作对他们来说多是附属工作。二是政府对社区的文体积极分子不够重视,缺少引导,不能有效地组织起各类文化组织。三是很多社区经费紧张,导致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缺乏保障,难以留住人才。
(五)活动内容单一,受众范围小
目前,晋城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在内容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很多社区的文化活动在价值导向功能上发生了错位,误把文艺活动等同于文化活动,导致文化活动内容单一。调查问卷显示,社区文化活动中文艺表演占到77%左右。另一方面,文化活动内容不够丰富,有些社区文化活动存在形式主义现象。比如有的社区设有室内健身器材,由于一些人为因素长期锁着无法使用,居民更喜欢、更需要的室外健身器材却存在短缺。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居民的需求也存在差距,许多社区的文化活动除了文艺表演,就是“打牌”、“搓麻将”等,这就直接导致其文化受众主要是老年人和中年人,问卷结果显示老年人和中年人参加社区活动的比例高达40.9%和40.2%,许多年轻人白天上班上学,无法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即使周末也会因为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活动而放弃参与。调查问卷显示53%左右的居民希望社区除了举办文体竞赛类和文艺表演类活动,还要加强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类等活动。
(六)居民参与度低,缺乏归属感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社区居民之间交往不多,大家对社区共同利益的关注度不高,从而使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牢固的文化心理基础。调查问卷显示,80%左右的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由居委会或基层党组织组办,或者以爱好、个人私交为纽带组织实施,处于松散、随意组合的发展状态;80%左右的群众乐意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但实际情况是社区成员对社区文化活动参与度低,不积极、不踊跃。尤其在新型住宅小区,居民来源复杂,相互不熟悉,对社区文化活动关心度、参与度均更低。总体来说,广大社区成员的参与度不高,群众团体也就难以有主动意识去参与甚至主导社区文化建设。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多方有序推进
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首先,要将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来,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其次,要转变政府作风,让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有更多精力来搞好社区文化工作,对街道办事处不应该过多设立经济指标方面的硬考核,而要使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社区服务上来,同时也不应该把本属于政府的事情下派给社区居委会,以便让居委会有更多的精力做好社区文化等事务。再次,要将社区文化建设与文化社区创建纳入街道社区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中,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形成良好的工作导向,以保证社区文化工作有序推进。
(二)拓宽渠道,改变投入模式
目前仅靠政府投入来发展社区文化建设不太现实,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建立多渠道的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具体来讲,可以采取“政府投入、市场化运作和社区资源整合”的资源管理模式。一是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政府要建立社区文化事业专项经费,每年都要按比例划拨,用于支持社区文化建设。比如晋城城区区委、区政府为了解决社区经费不足的问题,在向每个社区每年划拨8万元经费的基础上,增加为每年向每个社区投入10万元专项惠民基金,社区工作人员人均工资达到了1 700元左右,并且交纳了“五险一金”。二是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吸收社会资金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可以引进社会资金兴办社区文化事业,鼓励企业、个人或社会组织投资办社区文化服务业,必要时政府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三是要实现社区资源整合。广泛吸收社区内共建单位或个人的资金赞助,是弥补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不足的一个途径。城区黄华街社区向驻地单位拉赞助,以“晋城银行杯”冠名,成功举办了“端午节包粽子”比赛,不仅解决了经费紧张的问题,还增进了社区居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整合资源,完善公共设施
在新建住宅小区或旧城改造时,相关建设部门一定要监督到位,确保新建社区按规定建有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对老城区而言,可以通过有关部门给予其相应政策优惠,使其有效利用空闲文化活动场所。从实际情况看,短期内要想靠新建场所来解决问题不太现实,因此必须积极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共享。要充分利用驻区内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文化设施资源,推动社区内场、馆、站、室向居民开放。比如可以与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实行图书馆共建共享,既节约场地费用,又丰富图书资料,较好地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有条件的社区甚至可以实行文化设施的社会化运作,即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场所建设交给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来做,通过社区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与社会化运作,使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搞好培训,广纳专业人才
社区文化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首先,应搞好专业文化人才的培养,通过招聘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专业人才或者社区群众推荐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社区文化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其次,依靠社会力量补充社区专业文化人才的短缺,社区业余文化工作者或者具有较好的文化功底,或者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或者具有优良的艺术细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如广场舞、太极拳等许多社区文化活动可以由社区热爱文化事业的热心人士牵头组织;也可以请一些企业的专业人才帮助社区开展培训或组织文体活动等。
(五)抓住亮点,打造特色文化
首先,要注重培育社区文化特色。晋城市乃至全国社区文化建设不缺活动,很多时候缺的是特色。就晋城市而言,挖掘社区文化中的传统特色是很重要的一个亮点。如文艺活动方面,要注重上党梆子、泽州鼓书、阳城道情、八音会等传统曲艺的宣传推广;在工艺品制作方面,要注重焙面娃娃、剪纸、阳城琉璃、高平刺绣等民俗的保护和发扬;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要挖掘社区中的民间艺人,给他们充分展示才艺的机会;在传统习俗方面,要开展比如“端午节集体包粽子”、“八月十五赏月”、“重阳节登山”、“腊八节熬粥”、“春节送对联”、“元宵节猜灯谜”等活动,既能温习传统,又能增强社区群众凝聚力。其次,要实现社区文化内容多元化。社区文化活动要有针对性,要因居民年龄、学识、兴趣等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比如聘请或邀请各行业专家、学者为社区作讲座或者报告,增加艺术鉴赏活动内容等,创办社区网络论坛或博客,为社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等,增加活动的时尚感,尽量满足不同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
(六)凝聚人心,培育社区精神
社区这个群体看似松散,其实是一个小社会。居民生活在这样一个群体里,要想和谐相处,只能靠社区文化凝聚人心,因此必须培育共同的社区精神。所谓社区精神,就是社区在长期发展建设中通过倡导而逐步形成的、并为辖区内大部分民众所认同的一种先进的群体精神。培育社区精神,可以凝聚社区人心,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尤其是老年人、下岗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寻求关怀和帮助的愿望比任何人都要强烈,一旦受到歧视或找不到求助渠道,不仅会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不和谐音符,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社区文化建设一定要以文化为契机,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人文关怀,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题组成员:闫静,赵瑛,陈慧,陈究盆)
On Enhancement of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Based on Urban Areas in Jincheng City
Research Team of the CPC Jincheng Ci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
(The CPC Jincheng Ci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Jincheng 048000,China)
As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should be enhanced.In recent years,the construction of it in urban areas in Jincheng City has obtained great achievements,while also has some disadvantages,such as insufficiency of public recognition,lack of funds,monotony of cultural facilities,shortage of professionals,low level of participation of residents etc.With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we must improve recognition,pushing it from all aspects;broaden channel,changing mode of investment;integrate resources,completing public facilities;make good training,accepting professionals;grasp spot,building special culture;and unify people,cultivating community spirit.
urban areas in Jincheng City;community culture;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professional;special culture;community spirit
G24
A
1009-1203(2015)01-0062-04
责任编辑 梁华林
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