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实路径
2015-01-30张勋祥
张勋祥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实路径
张勋祥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历史唯物史观的角度深刻认识其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规律、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丰富内涵;激发中国传统文化凝聚、激励、感召、教化功能,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为主体,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可行路径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并从国家、社会、公民层面阐述了其具体内容,汲取了人类历史价值观的精华。重视文化对人的滋养,精神对人的引导,是在当前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大背景下,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从历史唯物史观的角度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是将其融会贯通到具体实践中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从历史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以下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人类历史价值观的精华,实现了价值观质的飞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
在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古今中外价值观的精华,更是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现代弘扬;在社会层面,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合理成分;在公民层面,汲取了中国古代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及“五常”——“仁、义、礼、智、信”中的有益成分。同时,突破了西方价值观狭隘、抽象形式的束缚,为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公正等价值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内涵——以人为本,从西方资产阶级、中国古代和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空洞、抽象的价值观中走出来,实现价值观实体、具体化的同时,实现了价值观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从意识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汇聚中国力量的价值源泉,是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力量。从物质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出的精神力量将会转化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公正、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助推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将成为克服、抵制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有力武器,唤起13亿中国人的热情,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解决、化解社会矛盾,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强调富强,富强促进民主、文明、和谐,民主、文明、和谐推动实现富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辩证统一。在社会层面,强调人的自由发展,即只有实现了自由才能激发出个人、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平等、公正、法治。法治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基础,从根本上否定了过去官与民之间统治与服从的官民关系,推动人的自由的实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辩证统一。在公民层面,强调爱国,扮演好公民个体角色,敬业、诚信,人与人之间友善,形成社会合力。
上述分析说明,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实现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主、文明、和谐不仅是富强的表现,还会反过来推动富强的实现,反映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同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只有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公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为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提供必要条件。
二、激发中国传统文化凝聚、激励、感召、教化功能,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皈依,是个体的安顿感、温馨感和对未来的盼头;是民族安身立命的憩所、生存发展的支撑。个体精神家园座落在民族精神家园的“村落”中,是民族生命力的精神引导、民族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就是让中华民族个体和群体心灵相通,在相互温暖中产生合力、耐力。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要激发中国传统文化凝聚、激励、感召、教化功能,引领培育公民社会。
中华民族在改天换地的同时,创造了天然具有凝聚、激励、感召、教化功能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是凝聚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时时提醒民族个体的民族认同,基于民族认同对民族个体产生强烈的向心力,并将个体与民族群体命运紧密关联。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功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激励、感召功能。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激励、感召全民族的每一个成员都为民族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奋斗,当遇到外族入侵时,它能感召、激励整个民族同仇敌忾。三是教化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经验、智慧、价值、行为、审美、情趣等,时时、处处感染、熏陶、教化着中华民族的所有人,把每个人纳入其轨道〔1〕,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点。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挖掘苏武牧羊、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深厚的历史文化,提高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及向心力、感召力,让中华民族的每个公民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公民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助推公序良俗和文明风尚的形成,培育公民社会,推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美丽中国。
公民社会是强调公民参与、公民责任的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社会和公民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领培育公民社会,形成以人为本、尊重多元、公开、开放、参与、法治的公民精神。具体来说,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基本权利以及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平等性,国家、公民社会应以保护公民权利和正当利益为旨归;尊重多元,就是宽容差异、包容多样,尊重个体生活方式、群体思想文化、组织多元化,倡导宽容、妥协、互惠、合作精神;公开、开放就是公开、开放公共领域,确保公众参与;参与就是公民个人、社会组织,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政治事务、社会公共事务;法治就是公民社会与国家分离,国家不干涉属于公民社会内部事务,使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领域。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公民社会,要遵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推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要遵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逐步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刚性制度保障体系,消除特权、制度歧视,打破潜规则、行政垄断,使权利、规则不因性别、身份、出身、地位、职业、财产、民族等各种附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不偏袒性”和“非歧视性”,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公民在规则公平的基础上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给全体公民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所有成员在平等的起点融入社会。面对机遇,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去“抓取”,并且在抓住这种机遇的时候不存在先后和不受其他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为主体,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主体是现实的承担者,政府、团体、政党、企业、群体、集体、公民等行为主体是最直接、最现实的一线实践者。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离不开这些行为主体。这就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规范政府、团体、政党、企业、群体、集体、公民等行为主体的行为,使其履行公民责任,并用交流、讨论、说服、疏导的方法解决思想认识和现实问题,把不同人群、群体、集体、团体、阶层、个体及不同行业、职业的人们凝聚起来,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社会共识,汇聚成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合力。
(一)通过建设阳光政府促进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要净化和提升社会风尚,政府必须首先成为践履美德的表率〔2〕。就政府而言,就是要建设阳光政府,实行全面政务公开,在法治轨道上,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府行政理念、行政价值、行政精神、行政道德中,建设法治、责任、服务、学习型政府;以制度细化规制政府权力,减少政府审批事项;与时俱进,在提升政府服务公民、企业、社会的能力中提升政府行政理念、行政价值、行政精神、行政道德。
(二)通过培育企业公民促进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培育企业公民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以地球环境和人类福祉为出发点,按照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满意服务为基本原则,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育企业公民,是净化社会风气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养企业公民相结合。企业要积极自主研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追求“利”的同时追求“义”;在获取经济价值的同时,向社会显示其承担的责任,回报社会。这就要求企业强化对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性的认识,遵守市场秩序,执行政府的宏观政策,维护职工权益,支持社会公益活动、福利事业、社区建设,将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作为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
(三)通过造就文明公民促进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公民是社会发展的直接主体,造就文明公民是促进社会良好风尚形成的重要前提。造就文明公民要求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育公民的集体价值观相结合,使公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造就有修养的公民个体,才能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造就文明公民,要求公民个体之间要互爱、互让、互利,公民和集体、社会之间,要共享、共荣、共赢。在造就文明公民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日常生活紧密衔接,并融入制度中。具体来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村镇(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指数测评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在价值观上实现传统美德和行为准则的有机统一。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社会转折时期的价值理想,是公民个体的价值方向、社会群体的价值目标、国家的价值追求。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为价值参照物和追求的前进方向,必将推动民生幸福、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目标的实现,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胡维革.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N〕.吉林日报,2007-11-01.
〔2〕秦失.政府与社会风尚──马克思道德哲学思想研究〔J〕.浙江学刊,1994(2).
Feasible Path for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ZHANGXun-xiang
(Shanx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Taiyuan 030006,China)
Socialist core values absorbs the essence of core values in human history,realizing quality leap of core values and reflecting basic law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At present,we should regard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guide,constructing spiritual home of whole nation;arouse the cohesion,encouragement,inspiration and civ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cultivating civil society;ble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all sorts of behavioral agents,realizing their being civil.
socialist core values;spiritual home;civil society
D616
A
1009-1203(2015)01-0007-03
责任编辑 周 荣
2014-12-08
张勋祥(1975-),男,安徽安庆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的建设与政治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