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2015-01-30孙力杰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思潮列宁马克思主义

孙力杰

(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列宁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孙力杰

(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将社会主义从社会思潮转变为主流意识形态,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义俄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对我国当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科学理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有力地回击不良思潮的攻击;在处理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问题的关系上,采用引导和整合的手段;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就必须通过强大的组织和舆论向社会成员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并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列宁;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影响逐渐由控制转向引导,不同社会思潮开始产生。多元社会思潮在对主流意识形态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在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削弱了其影响。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就要探寻出一条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社会思潮的主导机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安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曾经作过精辟和深刻分析,重温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理论,对于我们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列宁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之初就面临着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任,也曾对此作过系统论述。借鉴列宁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将社会主义从社会思潮转变为主流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初,就作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马克思在世时曾就工人运动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对自己的理论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格。但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阵营就产生了分歧,伯恩斯坦修正了马克思主义,采取议会斗争的方式,与科学社会主义分道扬镳。而列宁根据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新变化以及俄国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俄国革命实践当中,完成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潮到制度的转换。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大胆地预言,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腐朽,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但是,马克思在世时,除了巴黎公社和多次工人运动之外,社会主义始终处于理论和思想状态,以一种思想和理论在各国传播,始终没有在一国建立持久的政权。直到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才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十月革命之前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俄国后,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流派,这些流派虽然都自诩为马克思主义,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截取部分元素来架构自己的意识形态,但或因教条,或因反动,或因脱离沙俄的实际情况,都没完成从思想到革命意识形态的转换。一种思想如果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那它仅仅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要影响现实社会,推动人类进程的发展,就必须与时代结合起来。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根据沙俄发生的多次工人运动和起义的经验,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沙俄当时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完成了将社会主义从社会思潮向革命意识形态的转换。革命,需要一系列的纲领,这些纲领表现一定阶级的利益诉求,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并以此来号召革命力量,通过暴力的方式推翻现有政权,构建新的政权。但是,这些成体系的纲领都极其繁杂,不便于在群众中快速有效传播。所以,革命都会将革命者所坚持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凝练成简单的意识形态,在短时间内让革命力量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团结在革命家的的领导下,对反动力量进行暴力攻击。这是社会思潮逐渐外化和社会化的过程。革命成功后,革命时期所坚持的社会思潮就转化为主流意识形态。

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践结合起来

作为革命家的列宁,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经常活动在工人阶级当中,了解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基本诉求。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这些诉求上升为革命理论,再将这些理论凝练成为口号。这些口号构成了革命的基本意识形态。在十月革命中,这些简单的口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方面将革命力量积聚起来,另一方面区别于其他资产阶级革命。“社会思潮无疑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社会中表现为一种思想运动,但社会思潮作为社会现实运动的伴生现象,它本身是一种裹挟着许多非观念因素和力量的思想潮流,而不是只存在于思想家头脑中的纯而又纯的思想和精神。思潮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和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力量。”〔1〕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由一种社会思潮变成社会法定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政权的保护,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中的宣传、传播以及发挥作用不再采取纯粹社会思潮的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不再称马克思主义为社会思潮。列宁根据苏联的现实情况对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进行了调整,动用国家机器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宣传和巩固。但这一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还未完全成熟,直到斯大林时期,苏联的主流意识形态才逐渐定型。

三、列宁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启示

(一)科学理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有力地回击不良思潮的攻击。每一个政权的建立,附着其上的意识形态都担任着解释政权合法性的任务,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也不例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当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有些学者运用西方政治思想的逻辑,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无端的攻击,试图混淆视听,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在这种情况下,重温列宁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和深刻含义,有力地回击不良思潮的攻击。

(二)在处理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问题的关系上,采用引导和整合的手段。自从沙俄进行资产阶级改革之后,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充斥着当时的社会。马克思主义自进入俄国社会之日起,就面临着与各种社会思潮竞争的局面。列宁在推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化过程中,积极引导和包容不同的社会思潮。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走过一段弯路。与列宁的做法相一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理论和建设当中,不断反思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尤其是借鉴列宁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经验,走出了一条一元主导、多元共存的意识形态发展道路。

(三)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就必须通过强大的组织和舆论向社会成员进行灌输,并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排他性,一旦确立了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就与社会上其他的社会思潮区别开来,在政治力量的庇护下,通过强大的组织和舆论向社会成员进行灌输。列宁指出,只有通过灌输,才能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群众当中的影响力,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而其他的社会思潮则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和优势。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现了明确的是非观和正义感。不过,也应该认识到,主流意识形态在理论信仰和实践层面有着很大的差距,人们的信仰和生活还未达到完全一致,多元社会思潮存在的现实基础难以根除。要对多元社会思潮的主张进行严格区分,不能人云亦云,主流意识形态绝对不能被社会思潮牵着鼻子走。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内部价值信仰层面的东西,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应该体现时代性,不断增强解释、辩护、凝聚力量的功能。

〔1〕刘建军.文明与意识形态〔M〕.北京:中华书局,2011:133.

责任编辑 周 荣

A81

A

1009-1203(2015)01-0010-02

2015-01-12

孙力杰(1989-),男,山西夏县人,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思潮列宁马克思主义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