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究
——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
2015-01-30马云波
马云波
(中共大理州委党校,云南 大理 671000)
新常态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究
——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
马云波
(中共大理州委党校,云南 大理 671000)
在经济新常态下,大理州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四个全面”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全面开放为平台,以科技人才为支撑,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坚定发展信心;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区域竞争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大产业培植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高度重视投资的作用,继续抓好固定资产投资。
新常态;大理州;经济结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大理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新常态背景下,大理州的经济发展既存在着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优、对外开放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等矛盾和难题,也面临着发展方式如何从粗放到集约、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从规模到效益转变的问题。面对新常态,大理州要同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大理州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布局有待优化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辐射能力弱。
2014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县市均达69.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94亿元。但发展差异大。全州12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最大的县市是最小的18倍;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总量最大县市是最小的31.8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最大的是最小的35.9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大理市为绝对优势发展区,祥云、宾川两县为相对优势发展区;鹤庆、云龙、洱源、南涧、巍山、永平、弥渡七县为潜力发展区,漾濞和剑川两县为后进发展区。城镇化率低,县城和中心镇的聚集辐射能力不足,产业支撑较弱。
2.贫困面大,扶贫任务艰巨。近年来,大理州把扶贫开发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扶贫开发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美丽乡村建设、集镇功能提升、重点民生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六大工程,着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2013年,全州累计投入中央、省、州财政扶贫开发资金15.39亿元,投入扶贫信贷资金28.26亿元,实施了599个行政村和365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工程以及10个乡镇整乡推进试点,易地扶贫搬迁17972人,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2.9万人。2014年,大理州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12.73亿元,实施了7个乡镇整乡推进、61个行政村整村推进和50个新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实现脱贫6.5万人。但目前建档的贫困乡镇33个,扶贫对象40.7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9.08%,占总人口的11.3%。贫困人口的占比依然不小,扶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
3.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生态保护要求高。人均土地贫乏,城乡用地矛盾加剧。水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全州多年平均(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为99.12亿立方米,约占全省总量2210亿立方米的4.48%。除漾濞、永平、云龙、洱源、剑川和鹤庆属于富水区外,大理、祥云、宾川、弥渡、南涧和巍山都在缺水线上,其中,大理、祥云和弥渡还属于重度缺水区。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大理州目前有2.08万平方公里的禁止开发区域,占云南省禁止开发区域总面积的27.1%,占大理州国土面积的70.7%,远高于云南省19.5%的平均值。特别是随着发展的加快,洱海保护治理面临严峻的形势。当前,洱海处于敏感转型期和保护治理的重要“拐点”,不进则退。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大理考察留下的“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看,希望水更干净清澈”的嘱托,既是肯定和鼓励,也是期望和鞭策。要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任重道远。
(二)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
1.高原特色农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尽管在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上大理州亮点纷呈,但依然处于转型的关键期。从整体看,一是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小,龙头企业总量少,精深加工企业小、散、弱,带动辐射力不足。二是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速度缓慢。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不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经营主体实力弱,运行不规范,带动力不足。五是州县财政困难,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
2.工业转型升级难度大。“十五”以来,大理州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大理州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关键。但工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的问题尤为明显。从企业构成看,大理州除了农副产品初级加工和食品制造业以外,主要以资源消耗型企业为主。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出口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包括农副产品(鲜或冷藏的豆类、蔬菜、水果等)、柴油货车及其配件、棉纱、啤酒、乳制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有金属矿砂、耐火材料、机械设备等。近期,受市场、成本、融资等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工业企业亏损面增加。2014年1-11月,全州23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66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6户,在全部亏损企业中,重工业企业49户,占74.2%。
3.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2013年,大理州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79.1亿元,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总值的5.7%,在全省排第5位,同比增长12.7%,在全省排第6位。一是从增速看:从2010年起到2013年间,按可比价计算,大理州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1.2%,比省内14.1%的平均增速低2.9个百分点。二是从总量看:大理州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昆明市的16.4%、曲靖市的61.2%、玉溪市的85.8%、红河州的91.6%,与昆明和曲靖的差距较大。三是从第三产业的结构看:主要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高层次的咨询、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企业市场开拓力和竞争力不强
1.民营经济小散弱,实力不强。尽管2014年大理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4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49.4%,整体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但是,一是全州民营经济以个体经营户居多,企业单位占全部民营经济单位的比重不到10%,且分散化、小型化、低层次经营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传统行业分布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交通运输业、贸易餐饮业等一般性竞争行业。三是大多数企业技术层次低,工艺落后,上规模、上档次的科技型企业少,产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优势产业不多,专利产品、自主开发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2.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在各项政策制度的具体落实上,存在上下不配套、部门之间相互掣肘,使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尚未形成体系,其地区覆盖、服务对象覆盖、服务内容覆盖等方面存在许多空白、缺陷和不足。二是中小企业统计体系尚未建全,统计数据缺失。三是落实民营经济政策措施的力度还不够,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3.融资难和融资贵并存。一是融资成本较高。二是民营企业有效抵押物偏少。三是担保机构规模总体偏小,实力不强。四是企业信用评价滞后。各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热情虽然很高,但受信贷机制不活、担保条件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加之大理州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有效抵押物偏少、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度低等,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认可。
(四)需求结构不合理,投资依赖型特征明显
从大理州的需求结构看,经济外向度低,对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和工业投资的依赖性过强,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不协调。一是从投资看:201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规模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0.7%。2015年,大理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全州有较大影响,一季度完成 17.61亿元,下降21.86%,占全州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的71%,影响全州房地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随着房地产投资的下滑,其潜在的风险已经显现。二是从进出口看:2014年,全州货物进出口总额完成33837万美元,仅占GDP的2.5%,经济外向度较低,开放经济的发展远远不足。
二、推动大理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坚定发展信心
鼎新革故是社会进步的常态,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面对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因为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新则思路广,思路广则发展快。一是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因时而动,乘势而上。要实现大理跨越发展,必须立足实际,以宽阔的眼界、战略的思维,定位大理、谋划大理;必须遵循规律,把勇于探索的精神与科学严谨的态度紧密结合起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必须充满激情,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对事业充满激情、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群众充满感情,真正做到牢记宗旨、振奋精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就是最大担当的意识,时刻牢记责任如山,发扬“闯”与“拼”的精神,带头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坚决破除一切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陈旧观念、作风顽疾和体制障碍,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闯出新路子、打开新局面。
(二)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区域竞争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优化滇西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功能结构、规模结构,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加强中心集镇建设,形成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吸引力大的城市群。二是推进“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城镇道路、绿化、供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三是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身份、同城待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四是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记得住“乡愁”,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公共产品好和服务的一体化进程。
2.以洱海流域保护治理为重点,加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着力构建科学、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开发和区域生态建设新格局,着力打造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经济体系,致力推广理性、节俭、文明的大众消费模式,倾力建设山青、水秀、天蓝的生态环境系统。二是以环境竞争力创造产业竞争力,以生态文明率先突破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此,要以洱海流域的保护与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让苍山洱海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同时,要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以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试点为抓手,全面实施《大理州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2013—2030)》,推进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设,深入推进“森林大理”建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切实抓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村庄绿化、水源整治等工作,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绿色化”成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一种行为指南。
3.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大理在古代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必经之地,是“南方丝绸之路”三条主干线的汇合处,被誉为千年国际陆港,是中国古代面向印度洋的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是云南北进川藏、南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随着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打造互利共荣的发展新模式。从地缘和区位优势看,大理州正处于这两个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位置,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战略支点。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开通道、完善网络、提升功能、构建重要枢纽。二要着力产业培植发展,特色产业加工基地,加大培育开发经济。要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第一要事”,坚持内商外商齐招、内资外资并举,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三要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教育中心、医疗服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六大中心,提升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的实力。四要促进人文交流,广泛开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五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先行先试。
4.深化体制改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保障。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只能也必须依靠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优化结构本身就是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釜底抽薪,真正收到成效。为此,要把简政放权、财税金融、科技体制、投融资等改革推向纵深,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真正做到不该操心的不操心、该操心的操好心,才能充分激发创新的活力和潜力。
(三)创新思维,加大产业培植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牢固树立新的优势观。产业兴,则经济兴。区域产业的培育是建立在其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但产业发展的现实竞争力更主要取决于竞争优势。因为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而其竞争优势则更主要的同制度、政府、知识、品牌、管理、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技术创新等因素有关。比较优势更多地强调各地区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一种潜在的竞争力;而竞争优势则更多地强调各地区产业发展的现实态势,是一种现实的竞争力。因此,在产业发展上,大理州一定要树立新的优势观,一是要走出比较优势陷阱,树立竞争优势理念。二是树立合作竞争新理念,加强国际国内的联合与协作,广泛开展各种合作业务。三是形成“先动优势”,着力改变讲的多干的少的状况。要顺应市场竞争变化的需要,打好“质量牌”和“特色牌,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2.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要努力做到优势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并重、资源利用与绿色发展并重,推动产业重组,加大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二是要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大理州高原特色农业的竞争力,以组织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信息化、市场化为抓手,切实推进高原特色生态农业转型升级。三是要突出工业这个重点和难点,“加法减法”一起做,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植。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四是要认真研究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坚持经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统筹各类规划,提升大理州旅游业的品味和档次。推动金融、科技、电商、养老、健康等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四)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有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社会化公共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二是要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行政行为。三是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信贷支持、改善金融服务、拓展融资渠道、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等,多渠道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培养扶持优秀企业发行上市,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向社会直接融资的份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2.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一是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两个10万元”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促进小微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在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中发现和培育“产业小巨人”。二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利用信息化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引进创新相结合,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加大新产品研制开发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培植力度。三是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使非公企业积极向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发展。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创造条件,建立研发中心,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开发体系,努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
(五)高度重视投资的拉动作用,继续抓好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大理州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期阶段,投资将依然是拉动大理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要把拉动投资作为最大任务,做实前期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抓好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谋划和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发挥好投资在稳增长中的支撑作用。二是要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加强统筹协调,制定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探索减少存量、改善结构的办法,防止金融风险,帮助困难企业度过难关。
[1]云南省委.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决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通过[N].云南日报,2015-04-03.
[2]陈豪.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N].云日报,2015-01-27.
[3]大理州统计局.2014年大理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C].
[4]杨宁.2015年大理州政府工作报告[EB/OL].云南网,2015-03-06.
[5]陈李明.2014年大理州经济发展报告[C].大理统计,2014(04).
责任编辑:刘建文
F127.8
A
1671-2994(2015)03-0087-04
2015-04-26
马云波(1964-),女,云南大理人,中共大理州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