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
2015-01-30任晓伟
任晓伟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
任晓伟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高校党建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领域和关键性环节。在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高校党建的作用集中体现为对高校领导班子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对高校治理制度的创新以及对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思想建设的引领上。高校党建在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反过来也是对高校党建制度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高校党建的制度建设必须要致力于创新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创新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以及创新把党建工作融入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高校党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进一步创造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指导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南。“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治理要率先现代化。如果不能尽快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如期实现。”[1]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党建在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高校党建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党建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呈现的现状,即从过去十多年外部规模的扩张向既定总体规模下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这一命题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教育发展战略思维的调整,标志着高等教育向自身主体和逻辑的回归,表明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观念、价值追求、理性选择开始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2]同时,这也是高校党建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界标。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两个相互联系在一起但又有区别的概念。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指高校中各种制度、体制、方针政策和各种重大的发展举措的总称,或者说,是一种主要以静态方式呈现出来的特定制度安排。而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则主要是指高等教育中的治理体系在运转和执行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适应时代需要并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能力,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执行能力的外在表现。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取决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良性有序和科学规范。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转变不是一个消极等待外部制度安排变化的过程,而是立足于高校自身的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学校作为基本立足点,建立以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校作为教育‘细胞’的活力。”[3]这种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和呈现,离不开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力支撑和推进,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党建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党建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高等学校的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统称。2010年8月13日,中共中央重新修改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了高校党建在整个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出高校党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的重要基础。从组织活动来看,高校党建是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核心问题,通过高校党的委员会、学院(系)级党组织、教职工党支部委员会和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的思想和活动所张显出来的特定的制度性力量。高校党建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决定的:
1.高校党建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存在形式,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制度形式一起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充分地表明,高校党的机体健康与否,高校党建是否有力,关系着党的教育发展方针在高校中的贯彻和实现程度,也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能不能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面对世界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能不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关键在党,在于高校党建工作。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4]这充分表明,把高校党建作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形式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制度属性所决定的,也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阶段性特征和阶段性任务的实践属性所决定的。
2.高校党建不仅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整个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具有基础性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高校党建涉及到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和领导力建设、高校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和开拓创新能力以及教职工支部委员会和大学生支部委员会团结广大高校党员堡垒作用的发挥。这些都是支撑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具有基础性的现实因素。离开了这些现实性因素去谈论高等教育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只能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也只能把高等教育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理解为一个事务性的工作而不是关乎中国高等教育前途命运和发展道路的重大政治性问题。正是着眼于高校党建在整个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2012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主持召开的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高校是重要的教育阵地,也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级党委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5]习近平的这一论述对于高校党建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长远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指出了高校党建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战略性基础地位。
3.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高校党建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战略性基础地位,不是从外部强加的,而是根源于其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内在一致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高校党建的整个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作为党领导下形成的组织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特定制度安排,其核心目标也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即适应时代发展和中国需要的优良人才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深刻阐述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的重要意义,并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6]高校党建和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二者目标和任务的一致性,客观上决定了高校党建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二、高校党建在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治理的要点在于通过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在于所有治理主体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的公共目标及行动方案。这就改变了原有的自上而下、一元单向的“管理”模式,重构高等教育事务管理的权力体系。[7]从高校内部权力体系变迁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就是高校中传统的以行政为中心的一元主体的权力体系向以行政、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的权力体系转变中形成驾驭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梦实现的能力。2014的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8]要实现这一战略发展蓝图,创办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深化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综合改革。从改革类型学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高校权力体系的变革,其实是我国高校存量领域的深刻体制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重点从过去的增量改革为主转向了存量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和要求。
在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高校建党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决议》在阐述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时指出:“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9]这就为高校党建发挥好对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和政治上的依据。高校党建在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集中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引领上:
1.引领高校领导班子能力的现代化建设。这是高校党建的首要内容,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高校党建对高校领导班子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主要体现为推动高校领导班子形成科学治理、民主治理和依法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上。[10]科学治理是高校领导班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体现了高校领导班子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视域来审视和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能力;民主治理是高校领导班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体现了高校领导班子协调和处理高校发展不同利益主体复杂关系的能力;依法治理,则是领导班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规范,体现了高校领导班子运用和规范权力的能力。因此,高校党建以科学、民主和法治为主线,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是推进整个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环节。
2.引领高校治理体系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没有制度创新形成的制度性力量,治理就是一种空洞抽象的概念。根据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高等院校已经有2491所,有2600多万名在校学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不能只理解为高等教育规模在量的意义上的扩张,而且是质的意义的发展,即高等教育组织自身的不断复杂化、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多层化以及高等教育事业权益的不断多样化和民主诉求的不断增加。这些具有质的意义的因素必须要用制度性的力量来框架化,特别要在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之上进行结构性重塑。因此,高校党建必须要致力于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组织制度框架,不断探索这一制度框架的具体实现形式,从而适应高等教育发展中多样性主体的诉求和需要。从制度建设的意义来看,这也是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制定和实施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大学章程并据此建立相应的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基础的大学体制和制度。“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11]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看,这一“根本保证”作用则集中体现为推进高校自身内部的“简政放权”,改革和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作用,拓宽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渠道;构建以大学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深化人才培养、人事制度、科研及院系管理体制改革,从而增强高校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3.引领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建设。在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综合改革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12]这充分表明了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校党建中的思想工作在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有力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高校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手中的基础,也是以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来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另一方面,有力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搞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体的意识形态环境,才能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为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稳定的思想条件。此外,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是高校治理方式和权力结构改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充满着各种不同的意见、方案以及利益的冲突。因此,在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广大师生党员作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而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到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也才能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学校发展利益的关系,做高等教育发展事业的积极践行者和推动者。
三、制度创新是发挥高校党建对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作用的根本保障
高校党建和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不是两个孤立的因素,而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两个具有内在共生性的因素。高校党建对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所起的推进作用,反过来也进一步对高校党建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党建必须要致力于制度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好对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作用,也才能使高校当好全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高校党建工作之所以得到不断加强,高校党的机体之所以得到不断健全,正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校党的建设的结果。”[13]在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高校党建的制度创新最关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在高等教育的治理体制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对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一对关系。如果说,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代表的是行政权力,那么,教授治学代表的则是学术权力。在高校的体制结构中,“教授治学是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根本”,同时,也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学术质量的根本。”[14]因此,高校党建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和教授治学的关系,改革、改善和创新领导体制,维持三者之间关系的稳定。保持高校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平衡,特别是要防止行政权力过大和学术权力失声。
2.创新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加强民主集中制。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中多种主体力量的出现以及民主化诉求的不断增长,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也是整个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高校党建必须要紧紧抓住这一问题,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在学生、教师、机关等党的支部委员会中代表党员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同主体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输送到不同层面的决策体系之中。从高校党的制度形态来看,最主要的是要加强高校党代会的建设以及加强党员代表的代表能力建设。
3.要切实把党建工作融入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最终要体现在高校所承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基本功能上,是这些基本功能得以发挥的一种具有整合性的能力。因此,高校党建必须要把自己不断地内化于这些基于功能之中,探索融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制度样态,从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辐射力和保障力。此外,由于一些跨学科、跨学校甚至是跨区域协同性的新型学术组织的出现,高校建党必须要及时跟进,深度融入。要实现这种融入,高校党组织必须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把自身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基层组织,以学习立足,以服务推动工作,以创新提升水平。
[1]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4-02-13.
[2][3]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09).
[4]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
[5]习近平在北京高校调研时强调高校党建要继续坚持和贯彻好正确指导原则[N].人民日报,2012-06-21.
[6][9]党的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67、155.
[7]瞿振元.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高教研究,2014(01).
[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10]王秉琦.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2014-06-30.
[11]习近平在会见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N].人民日报,2010-12-15.
[12]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全会上强调 聚焦聚神聚力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4-07-22.
[13]刘川生.高校党的组织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30.
[14]顾海良、罗永宽.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212.
责任编辑:刘建文
D 432.62
A
1671-2994(2015)03-0065-04
2015-04-26
任晓伟(1974-),男,陕西清涧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党建。
*本文系2014年度陕西高校党建重大研究课题《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中的高校党建研究》(20141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