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发展——以《牛津英语》6A Module 3 Unit 4作业设计为例
2015-01-29张碧炜
张 璐 张碧炜
作业设计是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内容的有效手段。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十分明确作业的重要性。但是,英语作业问题却成为新课改的一个瓶颈,有待突破。
一、作业设计缘由
作业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小学生对英语作业的兴趣,间接影响他们的学校生活质量。教师只有精心设计作业,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但经调研发现,大部分英语教师投入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存在着随意性、单一性和依赖性。英语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抄写”“背诵”是常用手段,缺乏趣味,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望“业”生畏。作业的布置更没有按照学生学情进行因材施“置”,分层作业只是公开课上作秀的手段。部分教师习惯依赖市场上现成的教辅练习,机械照搬,很少自己动手设计。
二、作业设计方法
如何有效设计作业,给学生减负,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使之成为作业的主人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几点做法。
(一)解读教材,立足课时——作业设计的前提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是课程目标体现的依据。教师只有解读好教材,才能设计出蕴含教材思想、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作业,才能为解决教学重难点和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笔者以《牛津英语》6AModule3 Unit4Food from other countries为例,呈现基于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的配置式作业设计(如表1)。
表1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作业配置1.听,读熟P53。 2.能在地图上快速找到6个国家,抄写国名单词并听写。 3.用新授句型谈谈你最感兴趣的某个国家特产。1.听,读熟 P55。2.(1)制作一张某种食物的制作原料及产地的卡片;(2)用 3~5句话写一写某种食物的制作原料及产地。1.听,读熟 P56。2.抄写单词并听写。谈谈家中某同类物品的价格并进行比较。3.《语法训练部分》P44。1.听,读熟 P58,并小组角色扮演编对话。2.根 据 Now listen!(1)回答问题;(2)设计问题。
作业设计应基于教材的教学目标,把握学生学情。只有当教师明确知道自己布置作业后期望达到何等目的,并对作业者即学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周到的分析,这样的作业设计才称得上合理、科学、有效(黄树生 2010)。
(二)关注学生,科学配置——作业设计的核心
为了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促进学习、提高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明确作业设计的意图和内容。
1.作业设计的意图分析
作业设计意图分析主要指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对作业的目标要很明确,为什么设计,即作业的出发点、作业关注学生获得的终极目标,以及该作业设计的特色。如第一课时的“作业2:能在地图上快速找到6个国家,抄写国名单词并听写”。对照上述阐述,分析该作业意图。
(1)出发点:巩固课堂知识,通过课后游戏,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巩固所学词汇。
(2)终极目标:学生对6个国名单词的掌握,包括听说读写,以及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
(3)特色: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产生体验和获得知识。
2.作业设计的内容指向
作业所包含的内容往往是多元的,不同内容的指向有它的不同的侧重点。
(1)指向知识:指作业内容主要指向知识的消化、巩固和运用。比如“抄写,听写单词”“编写对话”等作业,其内容的目标主要指向词句等掌握。这类传统作业是不可缺少的,但我们要注重形式的变化,注意作业的有效性。教材的配套练习是专家精心编制的,教师要通过“精选、先做、全批”,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资源,为有效教学服务。
(2)指向技能:指作业内容主要指向某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包括听说读写技能、学法的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和语言交际的能力等。
(3)指向过程体验:指作业内容主要指向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如第二课时“作业2A:制作一张某种食物的制作原料及产地的卡片”,指向方法体验;第三课时“作业2:谈谈家中某同类物品的价格并进行比较”,指向价值取向体验。
(4)指向学法:指作业的设计主要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第四课时“作业2:根据Now listen!A)回答问题B)设计问题”。在该作业中,我们对学生进行听力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按“静一静、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查一查”五步骤完成练习。
3.作业设计的操作方式
(1)培养兴趣,多样设计
小学生特别喜欢有趣、新奇、有意思、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作业形式的千篇一律及其内容的单调乏味,会淡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对作业的内容、形式及完成作业的方式要及时更新,使其保持多样形态。
(2)因材施教,分层设计
班额较大的班级里,学生差异也较大,缺乏层次的作业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差异发展。所以,作业设计应该体现因材施教、分层匹配的思想,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目标定位要有层次,设计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肖川 2007)。
(3)“轻负”“高质”,精心设计
教师常用的“题海”战术不仅挤压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加重了其课业负担,更让学生陷入“模范+记忆”的学习方法的误区,助长了敷衍态度。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讲求精选、精练,做到“练一题管一类”的效果。
(4)关注全面,综合设计
作业的关注点不能只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掌握,还要特别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解决问题等方面共同发展。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着力:一是兼顾多种目标,赋予作业更多的发展内涵;二是融合多项内容,扩大作业的辐射范围;三是突出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
(三)整理知识,学法指导——作业设计的提升
如何通过作业,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要逐步达到“会学”呢?设计整理性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整理单”的设计
按照系统论的原理,整理单包括四块内容。第一块,Vocabularies(词汇):罗列本单元核心单词;第二块,Sentences(句型):标出重点句型所在教材的位置并摘抄;第三块,Grammar(语法):整理单元重点语法知识,要求学生先自评学习效果,再结合评价调整作业;第四块,Special(特色):学生收集、补充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一些课外知识,同时摘录典型错题,便于复习和再次巩固。
“整理单”从整体出发,有效地将知识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从点状变为块状,从零散走向统整。培养学生自我整理学业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2.“整理单”的使用
使用整理单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改变学生的作业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相对固定的作业模式,使学生形成一种科学的学习习惯,最终达成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整理的初始阶段,对学生进行一种学法的指导,强调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来完成作业。基于高低段学生能力的差异,教师在学法上的要求也略有不同。我们针对高低段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学习步骤(见图1)。
图1
“整理单”与传统提纲存在较大区别。首先,目标不同,整理单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更是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其次,作业形式不同,整理单自由、灵活,把作业的设计权还给孩子,学生可自己调整作业,充分体现差异性;再次,教师作用不同,教师起关注和指导作用,同时发现和推广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作业设计的思考
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尊重课标,依据教材,从学情出发,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试图让“作业”发挥更大的功效。
(一)勿忘基础作业设计,让学生巩固基础
基础好比盖房子的砖,基础牢固是灵活运用、拓展实践的保证。教师在配置作业时要适当把握基础作业的质与量。
(二)尝试弹性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
教师可以针对学情设计“弹性”作业,学生不仅可以选择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还可以根据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布置的作业自主地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
(三)提倡应用作业设计,让学生实践应用
英语是一门交流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实践运用功能。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斟酌作业的选材、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操练并应用英语。
(四)鼓励开放作业设计,让学生探究发现
语言是教学的真正追求,教师应鼓励学生有效地输出,开放的作业不主张“唯一答案”,为学生创设有效情境,以开放的作业为语言锻炼的平台,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