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旅游客栈的经营模式研究

2015-01-29沈云云陈利会王亚南王林生

2014年36期
关键词:经营模式

沈云云 陈利会 王亚南 王林生

作者简介:沈云云(1990.5—)汉族,安徽省安庆市,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硕士。

陈利会(1987.1—)汉族,河南省濮阳市,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社会保障硕士。

王亚南(1989.2—)汉族,河南省周口市,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王林生,汉族,河北省邢台市,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硕士。

摘要:随着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活动类型的多样化, 一种兼具旅游属性与公益属性的特殊旅游活动类型即公益旅游成为时尚, 且日渐得到旅游市场的认可与青睐。公益旅游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本文通过对四川乡村益栈的研究来探讨一种新型的公益旅游的经营模式——公益旅游客栈经营模式,并从中得出经验,展望未来。

关键词:公益旅游;乡村益栈;经营模式

1、引言:

通过帮助别人得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公益旅游,目前渐渐在国外成为一种旅游方式新潮流。随着十几年的发展,公益旅游的参与者从开始单一的大学生群体逐渐发展到各个年龄阶层和社会阶层群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旅游中来,也使得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同这种时尚另类的旅行方式。近两年来公益旅游在我国掀起了一股新型旅游方式的热潮。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日益得到更多的旅游者关注。

乡村益栈作为发展公益旅游的新模式也开始出现,例如西藏来古客栈,四川乡村益栈,为传统的公益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公益旅游的持续发展。

2、益栈的概念

“益栈”是公益旅游线路上负责接待公益旅游者的特定接待站,它们位于农村社区,由城乡社经过详细调研评估甄选出来。通过选择合适的农户家庭,租让其空余的房间作为”益栈”旅馆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和停歇服务。“益栈”不仅因提供住行服务增加了当地社区家庭生计来源,还为城乡社组织开展乡村休闲和社区公益活动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农户将家里的闲置房间按照客栈的标准进行打造,并向益友提供绿色餐饮和导览服务。通常,一个拥有10-15户村民的乡村社区,即为一个益栈[1]。

3、四川益栈的形成背景

四川益栈是由城乡社启动的推动城乡互动的公益旅游益栈项目,城乡社在成都周边的农村社区, 选择家庭客栈加盟, 进行旅游接待规范培训, 由城乡社组织关注乡村的城市志愿者前往旅游、消费, 并在其中穿插环保、扶贫、儿童教育和亲子活动等主题活动。建立益栈的根本目的,在于帮扶乡村生计,促进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公益旅游的持续发展。

“益众社区发展中心”创始人倪凯志和同伴们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益栈。正是有这种非盈利的民间组织的推动,借助汶川“5·12”地震这样灾难性的大型事件,首先在地震灾区实施益栈这样公益模式。

不仅仅是在地震灾区,在一些拥有特色旅游资源而又相对落后的地区也同样可以存在益栈,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的当地饮食。这样形成的资源使得城乡社发展益栈的条件。

公益需求较大,留守儿童关爱、老人关爱、妇女就业、灾区重建、社区环保、农事服务。在一些贫穷落后的村镇,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着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房子闲置着,可以用来发展益栈。农忙时节,可以发展农事服务。乡村社区能够提供农耕、工艺品制作、农家厨艺等体验课程。这样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综合各方面的原因,才推动了四川乡村益栈的形成。

4、经营模式

公益旅游的核心在于让社区受益,社区处于主导的地位。城乡社通过网上提供不同主题和不同线路的旅游团购计划,供益友“看单点菜”,通过不同的主题来参加旅游。是通过网络社区来组织益友们来参与到当地的公益活动,吃住都在乡村益栈,一边感受当地的自然和文化风光,同时进行相应的一些公益活动来帮助社区的发展。

利润分配是按照7:2:1的分配模式:70%返还给提供接待农户,20%用于租车、购买保险等支出,10%作为项目管理提成,注入社区发展基金,用于益栈社区的公共服务、生计及产业发展[2]。

5、研究结论

5.1 借鉴意义:

5.1.1、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在一些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同时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如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的当地饮食。明显“差异化”会成为发展公益旅游的吸引力。所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特色的乡村益栈,实现公益旅游的可持续化发展。

5.1.2、积极鼓动村民参与、村民自治,得到村民的支持。公益旅游就是让社区得利,乡村益栈更是以社区的利益为核心。村民对乡村益栈这样新型的事物感到陌生,甚至有点抵触的心理,这样不利于社区的进步。得到村民的理解,积极鼓励大家的参与社区的发展,合理利用闲置的资源,让村民组建合作小组,共同来管理益栈、经营益栈,推动社区的发展。

5.1.3、坚持传统特色与现代理念相结合。这是对社区益栈的要求。例如客栈的布置,在羌族文化村落里,益栈的布局就应该是当地的特色,益友一边做公益旅游,一边还能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给益友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提高重返率。但是一些基本的设施设备还是得具有现代的功能。比如山区的蚊虫会很多,对于木质的房子应该有纱窗,电蚊香,灭虫剂之类,保证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5.1.4、积极借力网络。城乡社借助中国公益旅游网的平台实现与社区的互动,对于这种借助网站经营模式更好地为益友们服务,成为推广“乡村益栈”和“公益旅游”的互动平台。城乡社的创建者们在经营益栈的时候不仅仅是这个公益旅游网在运作,由于知名度不高,同时在自己的社交网站上去宣传,寻找益友。

5.2 长远发展的建议:

5.2.1完善可持续运行机制——将公益旅游与其他活动项目对接。仅仅依靠城乡社的网络运作来发展乡村益栈力量相对来说是微弱的,对于围绕乡村社区生计、生态旅游及社区文化等主题方面的调研活动,应该积极与相关的活动来合作,寻求多方合作、进行资源整合,让拥有旅游资源的一方(社区、栈、村两委)与有需求的企业、高校、公众和(户外、旅行社)公司面对面,全方位吸引旅游与公益链条中的各方参与其中,架设政府、企业、乡村及旅游爱好者的信息桥梁。例如美国Ritz-Carlton 饭店与当地社区和慈善机构合作开发公益旅游项目, 其目标不是为了吸引志工旅游者, 而是反哺给予支持的社区和当地居民顾客[3]。

5.2.2监督工作,保证收入透明与公开。农户以互助小组或合作社为单位对益栈的收入进行监督,保证供给方和需求方和谐共存。对于收入的透明和公开是公益旅游的前提,更是益栈健康发展的保障。

5.2.3益栈经营模式多样化。目前国内公益旅游的组织方、对接方、支持方等关联度不高,较为松散,公益旅游的机构较为单一,多为自发的民间组织[3]。就四川的目前情况而言经营模式过于单一,相当于垄断的性质,从长远的发展看,不利于益栈的可持续发展。

如西藏的来古益栈的经营模式,在风景较好,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民间组织建立房屋一边经营客栈一边教学,将客栈的收入用于教学设施的改善和学生的补贴。同时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给予相关优惠的土地政策和教学优惠。同时在经营过程中注重保护当地的生态文化,保持吸引力,保证公益的质量,特别注意益栈的数量和进入游客的数量。环境是十分脆弱的,应当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去发展益栈的数量。(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付涛.公益客栈:将公益融入旅游[N].中国发展简报

[2]公益旅游如何可持续发展[N]. 四川日报.2012(10).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2/10/15/20121015615003994412.htm

[3]Chevy Chase. Voluntourism offerings g row among ho tel brands[ N]. Hotels , 2008-07.

[4]宗圆圆.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机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

猜你喜欢

经营模式
美团网经营模式分析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经营模式
广播电视传媒业在新媒体影响下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措施
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环保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网格式营销”与区域股份制农商行转型探究
长尾理论下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经营模式研究
巢湖市卧牛山养老护理院经营模式研究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分析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互联网时代传统品牌实体店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