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
2015-01-29史国徽
史国徽
(辽宁省朝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胸腰段脊柱骨折为骨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其重症患者往往具有较高发生截瘫乃至死亡的风险,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具有较大威胁[1]。目前临床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伤椎固定手术,其中跨伤椎固定手术已经应用比较普遍,而经伤椎固定术则是应用相对较晚的术式[2]。为进一步考察经伤椎固定手术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我院于近5年内对收治的部分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了该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并将其与同期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者进行对比,现对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08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3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CT及MRI等医学影像检查确诊,均为因跌落、交通事故等原因所致的单椎体骨折患者,同时均排除病理性骨折患者与合并有骨质疏松症者以及椎体结构不完整者。将其中自愿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的70例患者定义为观察组,其余62例患者由于经济条件等自身因素自愿接受传统的跨伤椎固定治疗,定义为对照组。观察组70例患者包括男38例,女32例;年龄19~57岁,平均(37.5±9.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3 d,平均(1.2±0.5)d;伤椎分布:T1222例,L128例,L220例;Denis分型:A型17例,B型18例,C型12例,D型10例,E型13例;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0例,B级8例,C级7例,D级20例,E级25例。对照组62例患者包括男34例,女28例,年龄20~59岁,平均(38.3±10.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3 d,平均(1.2±0.3)d;伤椎分布:T1218例,L125例,L219例;Denis分型:A型15例,B型17例,C型10例,D型8例,E型12例;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与C级各7例,D级17例,E级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麻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均取俯卧体位,并采用垫枕垫高骨盆与胸骨柄2处,手术入路为以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入路,并按微创入路显露其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分别将2枚椎弓根钉置于伤椎上下,将连杆预弯后纵向放置,放置妥善后再纵向撑开以恢复伤椎高度,一并矫正后凸畸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选择比上一椎体用螺钉长度短5~10 mm的螺钉2枚将其直接置入伤椎,其目的为防止伤椎内部出现骨块挤压,接着照对照组方法安装纵向连杆,完成安装时同时拧紧其螺帽,之后再以螺帽为支点以此朝两侧撑开纵向连杆,最后再将所有的螺钉螺帽拧紧。两组患者除采用上述复位处理外,同时均采用自体骨或颗粒型人工骨行伤椎与邻椎椎板表面及小关节突的混合植骨治疗。所有患者的内固定均在3~4个月内取出。
1.3 考察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5 d以及随访1年采用X线及CT观察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同时在随访过程中的0.5年及1年两个时间点观察患者植骨的融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对计数数据与计量数据分别行t检验与χ2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提示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预后情况比较
2 结 果
两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预后情况。见表1。
3 讨 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伤椎固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奉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术式,以至于其至今仍在临床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普及度。但随着该椎体固定方式临床应用案例的逐渐增多以及本学科相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其可能存在的某些问题,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故临床工作者于近些年内在固定方式方面开展了更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经伤椎固定术式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诞生的,并很快成为了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新热点[3]。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经伤椎固定实则即是在跨伤椎固定基础上的改进产物,通过直接置于伤椎螺钉的顶压作用以及上下螺钉的钳压作用,伤椎高度以及脊柱的弯曲弧度均能获得更好地恢复,同时经伤椎固定还可在一定程度增强内固定的轴向承载能力和抗旋转能力,故几乎也很少出现固定松动与断裂的情况。本研究中显示,两组患者术后5 d其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方面情况的术后5 d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5 d稍有降低,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obb角较术后5 d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观察组未表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1年后Cobb角矫正度出现较大程度丢失,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0.5年及1年的植骨融合率均以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经伤椎固定较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在远期脊柱矫正度维持以及促进植骨融合两方面均具更为显著优势,故认为本术式较跨伤椎固定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均更为可靠,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其作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首选术式。
[1]陈孔宁,刘成招,王春.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5):207-208.
[2]曾忠友.经伤椎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13,11(1):57-60.
[3]王宇,孔超,鲁世保,等.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脊柱外科杂志,2013,11(3):1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