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5-01-29曲香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6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阿司匹林

曲香荣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5)

川崎病(kawasaki's disease,KD)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于1967年首次报道,多见于儿童,以患儿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诊为表征的疾病[1],会引起发热,皮疹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引发心血管疾病,威胁患儿生命[2]。本文对我院64例川崎病患儿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64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6版中有关川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男34例,女30例,年龄7个月~12岁,平均年龄(6.2±1.4)岁。随机将64例患儿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程度及发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川崎病患儿入院后,均行规尿检、心动图、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并进行抗炎等基本治疗。两组患儿均给予口服40 mg/(kg·d)阿司匹林,每日3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2 g/(kg·d)的丙种球蛋白,使用1 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400 mg/(kg·d)的丙种球蛋白,连续使用5 d。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控制好滴速,避免出现烦躁、心悸和休克等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标准[3]:经过治疗后,观察患儿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及血沉(ESR)的变化。痊愈为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为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为患儿的体温未减退,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RP、PLT及ESR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实验组患儿CRP、PLT及ESR下降速度最快,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在临床治疗效果上比较:实验组患儿的痊愈率为96.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2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对照组出现发热、头晕、头疼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儿在临床治疗效果上比较[n(%)]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RP、PLT及ESR的变化比较

3 讨 论

川崎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普遍认为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川崎病的发病过程一般可以分四个阶段: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和慢性期[4]。严重患儿可引发冠状动脉瘤形成,危及患儿生命。对患儿早期做出准确的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对患儿预后有着重要作用。丙种球蛋白又被称为免疫血清球蛋白,其含有人体血清中的各种抗体,丙种球蛋白IgG约占血清总量的80%,是血清中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具有非常好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可以降低了患儿ESR、PLT、CRP水平,对患儿急性症状的缓解和冠状动脉病变的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有效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李娜,王伟.川崎病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142-143.

[2]王从军,雷中劲.川崎病患儿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的病例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6):2651-2654.

[3]王华平.不同剂量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50-52.

[4]周玲,唐晓燕,杨山.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9-10.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阿司匹林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