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参与对高中生学业成绩影响探析

2015-01-28郭燕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家长参与学业成绩学校教育

郭燕清

〔摘要〕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的工程,家校协同教育对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业水平提高的作用日益呈现,家长参与教育是家校协同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家校协同教育的模式之一。本研究从心理学科的角度,探究家长参与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关键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业成绩;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02-0004-06

一、家长参与

(一)家长参与的界定及其对于学校教育的意义

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又称“父母参与”或“父母卷入”。 家长参与是一个家校双方彼此协调和互动的过程,它不仅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促进了家长的积极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家长参与的理论内涵可以界定为:一种在家校生态系统内展开的资源共享、目标一致的教育性互动过程,是在学校教育力量的引导、促进和支持背景下,家长将自身及家庭资源向儿童教育领域投入、倾注的活动。家长参与具有多维性,父母的参与过程表现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维特性,每一种维度下又包括了不同的角色行为和活动形式[1]。本文旨在研究三种维度下的家长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侯世昌综合以往研究,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有以下几项[2]:

1.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增强亲子关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减低家庭与学校间的不连续性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整体性。同时亦可通过一些活动设计,增强亲子关系。

2.有利于学校政策的推动,提升学校效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使家长和学校有更多的沟通途径,家长因而可以了解学校办学的目标与方向,不致产生误解,学校的政策计划也因此更可获得家长的支持与协助,使学校更具有效能。

3.建立家庭与学校间的联络网,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学生的学习成就,同时受到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单靠学校一方之力是没办法解决一切问题的,故而结合社区的主要构成单位——家庭的力量,使学校内部产生一些有效能的转变,以促进学校—家庭的紧密联系,增进家长与学校间的信任感,使父母更加了解学校教育的目标与方向,增进亲子间的互动机会,并可藉此让家长与教师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4.丰富学校教学资源,激励行政革新及教师专业成长。成功教育的实施,充裕的经费与专业人才的协助是不可或缺的。邀请不同背景的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借助家长的专业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不但可以避免学校“关起门来办学”的弊端,也有益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取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为学校带来更多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使学校更具有长远的发展性。

5.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发展出自信、积极的自我概念。

6.社会的多元化与民主化的促进。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多元文化与民主化的趋势,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学校与外在环境的互动日益增加。民主化的社会强调人人可以表达其意见,家长是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自然有参与的必要性,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既是其责任,也是其权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促进社会多元化与民主化的

发展。

本研究主要探析家长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而对帮助学生增加亲子沟通、积极面对学习困难和建立自信提出建议。

(二)家长参与的途径

学校、教师及家长常常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视为家长到学校参与或协助各项事务,这种观点较为狭隘,且忽视教育的整体性。针对这个问题,有学者指出,家长参与是指任何足以让家长加入教育过程的活动形式,这种参与既包括在学校内发生的,也包括在校外与家中进行的活动。家长到学校参与教育活动、在校外或家里协助子女学习,并结合社区团体进行有助于教育及学习的行为或活动。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密切合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配合,促进孩子更加有效地学习。

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Grolnick及其同事在对家长参与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了三维参与结构,从个体心理活动和过程的视角出发,将家长参与分成三个维度。(1)行为参与:父母通过具体行为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如参加学校会议和开放式课堂等;(2)情感参与:父母通过恰当的情绪反应或情感表达来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如细心体察儿童对学习任务的情绪表现,关注其不良情绪反应等;(3)认知参与:父母选择某些针对性活动,促进儿童接触有助于智力开发的学习材料或参加有益于认知发展的活动,如提供书籍,去科技馆,讨论时事等[3]。

二、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心理因素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心理因素有很多,但是得到心理学界较为广泛的认可的,有归因模式、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三个因素。研究发现,学生的归因模式、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均对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

(一)归因

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归因问题。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原因:(1)能力,即自己评估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2)努力程度,即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3)任务难度,即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4)运气,即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任务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虽然影响归因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内部元素归因和外部元素归因两大类。

(二)学习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支配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决定了学习者是否想要学习和努力的程度。学习动机的作用主要有:第一,学习动机能够激发起适当的学习行为,促使学习者进入学习状态,自觉主动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第二,学习动机能够为学习行为定向,促使学习者有选择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指向特定的学习目标;第三,学习动机能够维持学习行为,促使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达到之前保持学习活动的强度,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学习动机的水平越高,学习者的努力程度越强,持续时间越长。

(三)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作用,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地进行那一活动。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把人的需要、认知和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自我效能感可通过个体的选择、认知、动机、情感四种中介来发挥其主体作用:(1)自我效能感影响到个体对环境及行为活动方式的选择,这些选择又反过来影响个体某些能力的发展;(2)自我效能感以各种方式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如目标设置、归因方式等都受自身对能力判断的影响;(3)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面临困难时的持久性和耐力也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4)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在面临紧张事件时的应激状态、焦虑及抑郁程度。

三、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一)问题提出

家长参与已经被广泛的研究证明是影响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变量,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考察家长参与的有效性,并不断鼓励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家长参与的实质,以及它对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产生影响的途径。但目前,我国对于家长参与的研究大多处于描述性阶段,关于家长参与对青少年心理和学业发展的影响方面缺乏深入探讨。学生的归因模式,学习动机以及自我效能感又对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尝试分析其中存在的相关关系,探析家长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希望能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有效的

建议。

(二)研究假设

(1)家长参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既有直接影响,又通过影响学生的归因、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来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2)不同年级、性别和学业层次的学生对于家长参与的需求不同。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1.家长参与量表

本研究采取了符合Grolnick三维参与结构的《家长参与量表》,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家长的参与水平越高。量表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各维度的界定及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见表1。

表1 家长参与量表各因子界定及其内部一致性信度

因子 界定 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认知参与 家长根据学校的期望和要求,将自身的认知资源投入到孩子成长中,促进其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0.77

情感参与 家长参照学校的有关要求,将自身的情绪、情感资源投入到孩子的成长中,促进其情绪、社会性发展。 0.68

行为参与 家长依照学校的期望和要求,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为孩子发展创造和谐、统一的社会心理氛围。 0.83

2.归因量表

本研究采用了适合青少年的《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该量表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88,重测信度为0.70,聚敛效度为0.62,拥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此量表将学生的归因分为了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个维度。其为5点量表,共24道题,分数越高,表明该分项的水平越高。

3.学习动机量表

本研究采用了《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MSMT),该量表的方差解释率为59.282%,分半信度为0.76,拥有良好的信效度[5]。该量表分为动机过强、动机过弱、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四个维度。其为判断量表,共20道题。

4.自我效能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0,方差解释率47.09%,拥有良好的信效度[6]。其为判断量表,共10道题。

5.学业层次统计

根据本校情况,以近两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作为其学业成绩的反映指标,根据学业成绩将学生的学业层次均分为三等,其中,一等为学业成绩排名前33.3%者,二等为成绩排名33.4%至66.6%者,三等为成绩排名在66.7%以后者。

(二)被试选取

本研究的被试为广东省佛山市某中学高一至高三学生570名,有效数据为553名。其中,男生242人,女生311人。高一年级176人,高二年级146人,高三年级231人。学业层次为一等180人,二等175人,三等198人,基本为平均分割。

(三)研究方式

本研究主要为问卷调查形式,通过纸质问卷或者网上填写的方式填写问卷,学生完成《多维—多向归因量表》《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家长完成《家长参与量表》。

(四)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运用SPSS 21.0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

五、结果

(一)家长在三个维度上的参与程度分析

对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维度的参与方式进行均值统计(见表2),结果显示在该学校的学生家长中,家长较为积极的是认知参与,而较为欠缺的是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3),认知参与和其他两种参与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t=20.418,p<0.01;t=31.743,p<0.01),而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之间并未存在显著差异。且此现象与家长性别、学生性别、学生年级和学业层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叉作用,证明这种现象在整个南海一中学生与家长之间是普遍存在的。

表2 不同维度参与方式的均值统计

认知参与 情感参与 行为参与

有效 553 553 553

均值 22.27 18.80 16.86

表3 成对样本检验

t df Sig.(双侧)

认知参与 - 情感参与 20.418 552 0.000

认知参与 - 行为参与 31.743 552 0.000

(二)家长参与对于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影响分析

对家长参与的三种方式和学生的学业水平做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4),结果显示,家长的认知参与和学生的学业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而情感参与的影响则是边缘显著,行为参与的影响是完全不显著。通过与学生性别、年级和父母性别进行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认知参与和以上变量没有交互作用(见表5),但是情感参与的影响,则在学生处于高一的时候是显著的,高二的时候不显著,而在高三的时候变成负相关。综合起来,总体效果处于边缘显著。行为参与无论与哪个变量交互,其效果都不显著(见表6)。

表4 三种参与方式和学业水平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认知参与 情感参与 行为参与

学业水平 p<0.05 p=0.07 p>0.05

表5 学生性别、年级和父母性别交互作用分析

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源 因变量 III 型平方和 df 均方 F Sig.

学生性别 认知参与 2.167 1 2.167 0.084 0.771

情感参与 5.207 1 5.207 0.750 0.387

行为参与 0.130 1 0.130 0.011 0.918

父母性别 认知参与 56.147 1 56.147 2.188 0.140

情感参与 37.538 1 37.538 5.407 0.520

行为参与 212.262 1 212.262 17.393 0.482

年级 认知参与 21.087 1 21.087 0.822 0.365

情感参与 0.744 1 0.744 0.107 0.043

行为参与 0.223 1 0.223 0.018 0.893

表6 情感参与对不同年级学业水平影响分析

年级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1 0.461 0.049

2 0.016 0.293

3 -0.107 0.057

(三)家长参与对于学生的归因、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数据进行多线性模型分析得到的显著性列表(见表7)可以看出,认知参与对于学生的归因模式有显著影响,家长的认知参与程度越高,则学生越倾向于内归因。而在学习动机方面,较高的认知参与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过于强烈,同时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学习目标则没有影响。认知参与对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没有影响。

情感参与对于学生的归因模式无显著影响,但是较高的情感参与对学生的内归因的影响处于边缘显著水平,证明仍然有一定作用。在学习动机方面,较高的情感参与对学习动机的程度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目标的建立起到积极作用。情感参与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影响。

行为参与方面,只显示出了对学生的外归因有边缘显著的影响,对其他项目均没有显著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负相关的。

同时,对学生性别、年级和父母性别的交互作用检验表明,学生的年级越高,则认知参与对于学生的内归因促进作用越强,外归因的抑制作用也越强。但是同时,其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越大的损害。在情感参与方面,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容易受到高程度的情感参与影响而倾向内归因。而且在学习动机方面,高程度的情感参与和女生的动机过强之间存在边缘显著的正相关,和女生的动机过弱之间存在着边缘显著的负相关。男生则没有显示出这种相关。行为影响在与任何因子的交互作用中都没有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表7 家长参与对归因、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认知参与 情感参与 行为参与

归因 内归因 p<0.05 p=0.08 p>0.05

外归因 p<0.05* p>0.05 p=0.09*

学习动机 动机过强 p<0.05 p>0.05 p>0.05

动机过弱 p<0.05* p>0.05 p>0.05

学习兴趣 p<0.05* p<0.05 p>0.05

学习目标 p>0.05 p<0.05 p>0.05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P>0.05 P>0.05 P>0.05

注:*为负相关

(四)家长参与对学业水平的影响的路径分析

以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内归因、外归因、动机过强、动机过弱、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和自我效能感作为自变量,学业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内归因、外归因、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进入多元回归方程。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路径图见下页。

路径图(见图1)表明,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有直接的影响,但更多是通过影响学生的心理,即归因模式和学习动机两方面来间接影响学业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三种参与模式都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相关。这可能证明了自我效能感更多是通过学生亲身的成败经验或者是替代性经验获得的。亲历的成败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的亲身行为所获得的关于自身能力的直接经验,亲历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度,使人丧失信心。而替代性经验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非常重要,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获得成功时,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断,增强自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任务。相反,当看到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仍遭失败时,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家长无论在哪方面参与,对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替代性体验的获得所起的作用都是有限的,所以并不能呈现显著相关。

注:*p<0.05,**p<0.01

图1 家长参与对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影响路径图

六、讨论

(一)家长的三个维度参与的差异

本研究采用的《家长参与量表》将家长参与分成了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三个维度。通过研究发现,家长在认知参与方面投入最多,而且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行为参与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可能的解释是,认知参与主要要求家长在与孩子接触的时间里通过活动的形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而在中国,家长认知参与的一种普遍方式是让学生参加课余兴趣班或者是补习班[7]。中国家长对这类活动认知度较高,也较为重视。行为参与要求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来,但是目前高中的教学活动仍然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学校组织的家长参与的活动较少,这是导致家长行为参与过少的原因之一,家长除了教学开放日和家长会之外,并无太多途径可以真正参与其中。在情感参与方面,要求家长展现出对孩子学习的情感支持和投入,相对于外国来说,中国家长在情感表达上普遍较为含蓄,这可能是影响家长情感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8]。另外,香港早期的研究也表明,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部分家长不愿意参与教师专业范围内的决策,因此他们并不热衷于参与校政事务,但却承认自己有责任在家中负责子女的学习、功课及行为操守等[9]。

(二)家长参与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认知参与对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而情感与行为参与则对学业成就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家长的认知参与和学业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行为参与和学业水平没有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相一致。本研究发现情感参与和学业成就具有边缘性显著水平的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的情感参与在高一阶段显著,高二阶段不显著,到了高三则呈负相关。这表明,并不是任何时候的情感参与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情感参与的分析结果可以表明,对于高一的学生,家长表现出的情感参与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但是此效果在高二阶段已经不显著,而在高三的时候,如果家长仍然表现出较高的情感参与,则有可能损害学生的学业水平。笔者认为,在高一阶段,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生活和学习上难免存在着很多不适应,此时家长如果能表现出较高的情感参与,则能够对学生的适应问题起到引导和缓解的作用,进而对成绩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到了高三阶段,学生面临升学,在校期间压力已经较大,此时如果家长还是表现出较高的情感参与的话,往往会偏向于表达对其的期望,学生从而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学业压力得不到缓解。

(三)家长参与对学生归因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参与对学生归因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认知参与这一维度。认知参与对学生归因模式有显著影响,家长表现的认知参与程度越高,则学生越倾向于内归因而非外归因。而且学生的年级越高,则认知参与对学生的内归因促进作用越强,对外归因的抑制作用也越强。

韦纳认为,对成就行为的内控或外控判断影响这一行为对个人的“价值”。当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成功时,若被归结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这些内部原因,而不是运气好或者题目太容易这些外部原因,那么个人就会感到愉悦并更愿意继续努力争取成功;当学生考试失败时,如果归结于内部原因则会对个人自尊产生消极影响,并会削弱对以后成功的追求,如将失败归结于外部原因则不会如此。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归因,将会更利于学生增强对未来的信心,更有勇气面对困难情景。

因此,当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时,家长增加认知参与程度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内归因,进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当学生考试失败时,家长降低认知参与则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建立继续面对挑战的勇气。年级越高,则越如此。

(四)家长参与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家长认知参与程度过高,会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过于强烈,同时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的情感参与则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目标的建立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家长在认知参与方面,往往采用监控和干涉的方法,过多的监控和干涉会使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来自家长的压力,从而导致其外部动机增强,外部动机的过度增强会使学生对学习感到疲惫,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的重要来源,内部动机是个体内部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家长增加情感参与,会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情感支持,从而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进而增强学习兴趣和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父母情感参与的互动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父母表达内心的想法,宣泄学习压力,增强亲子间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会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五)本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本研究重点探究了家长的三种参与方式直接的和间接的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影响力。初步揭示了在学生的性别、年级等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家长参与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业水平所起的不同作用。希望能够为家长提供参考,也让学校能够重视家校合作,增加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

家长参与特别是认知参与,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是并不意味着增加家长参与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家长应根据子女的年级、性别、成功或失败经历来适时增加或降低参与的水平。

七、总结

(一)各维度的家长参与存在显著差异。认知参与显著高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

(二)家长的认知参与和学业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情感参与和学业水平具有边缘性显著水平的相关。在高一年级时,家长情感参与程度高可促进学生的学业水平,高二时两者没有显著影响,但在高三时,情感参与越高,反而会阻碍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

(三)家长的认知参与程度越高,学生越倾向于内归因。年级越高,越是如此。

(四)家长的认知参与程度过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过于强烈,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的情感参与则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目标的建立起到积极

作用。

(五)三种家长参与方式均对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影响。

(六)家长参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既有直接影响,又通过影响学生的归因和学习动机来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建卫. 家长参与:家校协同的心理学研究[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培明.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探索[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Grolnick. Predictors of Parent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School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7,89:538-549.

[4]郭庆科,姜晶,王洪有. MMCS的心理测量学性能及中国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特点[J].心理科学. 2012,35(6):1491-1496.

[5]林锦秀.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量表的编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11,32(4).

[6]王才康,胡中锋,刘勇.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7]何瑞珠. 家庭学校与社区协作:从理念研究到实践[M].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

[8]王晓琳. 家长参与与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 曲阜大学,2008.

[9]李丽. 家长参与及其学生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佛山,528200)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家长参与学业成绩学校教育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析家长参与学前教育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起始阶段中的家长参与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