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中心地区武警基层部队处突卫勤保障探讨

2015-01-28刘志超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卫生员处突卫勤

刘志超,胡 伟

随着武警部队职能使命的加强,在驻地执行多样化任务保障的过程中,城市中心地区处突卫勤保障日益呈现出瞬息万变、情况复杂等特点。因此,着力提高武警基层部队处置城市中心地区处突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意义十分重大。笔者结合实践经验简要分析如何抓好城市中心地区处突卫勤保障工作。

1 忠诚使命、更新理念,把握形势谋发展

1.1 牢驻使命意识 当今我国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明显、局部动荡的新常态。祖国首都作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各类突发性和复杂的事件不断发生。城市中心区域的反恐维稳任务艰巨,这就对现代化卫勤应急保障力量的建设提出了“全时常备、全域机动、全能高效”的新要求。

1.2 强化卫勤理念 针对城市中心地区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基层卫生机构肩负着国家内部维稳处突的使命责任感。这需要树立卫勤人员既是救护员又是战斗员的思想,平时就做到靠前谋划,研判处突形势,掌握特殊情况下的应急策略,明确救护位置和责任分工,确保人人掌握救护知识。

1.3 把握形势发展 城市中心地区的政治敏感性要求必须紧跟当今时事。从美国五角大楼的炭疽杆菌事件、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东京地铁的沙林事件可以看出,犯罪分子在城市区域组织恐怖袭击的方法形式多种多样,手段极端恶劣,这就要求武警部队随时做好处突应对准备[1]。根据处突发展变化做到“三快”:保障决心快,组织实施快,力量部署快。把握关键节点,适时调整保障重点。

2 统筹预案、灵活部署,预有准备保重点

2.1 严密完善预案 方案是行动的指南和依据,既是思想准备的体现和延伸,又是物资准备的前提。在种类上,根据不同时期、各类情况及规模、特点,充分预想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时间及样式;在内容上,考虑所在地区的地形、气候、交通状况、部队担负的任务、人员的配置、伤病员发生的种类概率,以及抢救后送方式路线;做到综合考虑、逐一细化,制订切实可行的卫勤保障预案。

2.2 物资准备齐全 战备物资既是核心后勤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遂行多样化保障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卫勤保障方案分组实施救治力量单元,适时调配各种战救药材、急救医疗设备、常用药材和防疫物资等,并对携带的全部装备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证战储物资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确保万无一失。

2.3 灵活统筹部署 处突现场情况复杂,参加救援行动的包括公安、消防、卫生、城管等多部门人员,对现场医疗救援组织指挥的协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2]。加强组织指挥,密切协同,明确分工,相互配合[3]。如紧急情况下,协调征用民房或公共场所,作为展开救治伤员的场地;协调其他单位统一收拢伤员;协调临近卫生机构,将伤员尽快后送等总体统筹部署。

3 强化培训、实战演练,提升业务素质

3.1 加强业务培训 坚持把提高医务人员的救护水平作为衡量卫勤保障的基本标准,针对问题抓训练,循序渐进求提高。选派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进修学习,增强业务能力水平。逐步形成医师轮流授课机制,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基层官兵骨干开展战救技能培训。

3.2 培养卫生骨干 考察新兵入伍前所学专业,选拔具有医学背景的战士参加卫训,以便能够担任中队卫生员,搞好基层一级传帮带;经过卫训的卫生员采取轮换上岗的方式进行实习,既锻炼战士的业务水平也切实满足基层官兵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通过上级机关协调卫生员前往上级医院急诊和特检科学习,全面掌握临床辅助检查知识和必备急救常识,为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落实卫勤演练 为提高卫生员战地救护能力,抓好 “一专多能、一兵多用”训练,基层卫生机构应设置不同情境演练场景,模拟处突现场,快速做出现场专业救护、紧急后送等一系列卫勤保障措施。编制警地医疗融合保障力量组成,指导搞好部队对口帮带,组织重大活动卫勤保障和警地医疗融合的联训联演,组织开展警地交流活动[4]。通过实战演练,切实增强官兵战场适应能力,保证其在处置各种突发情况时心中有数。

4 拓宽渠道、快速响应,立足高效保打赢

4.1 保安全,全面建立“绿色通道” 原则上按部队现行的保障体系分类逐级实施医疗后送,情况紧急时,可越级后送或临时后送至军、地医院。依托建立医疗保障关系的就近地方医院予以就近保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伤情较为严重的情况,建立以周边就近医院为一级后送医院,基层卫生机构为二级后送医院,驻军医院为三级后送医院的救治体系[5],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

4.2 保到位,快速响应赢先机 实施联动机制,卫勤力量应及时跟进响应,医疗救援力量应靠前投入,遇有突发事件听从司令部门派遣任务需求,成立2人救护小组,配备对讲机,有情况立即通报处置,做好随时疏散伤员的预案。通常情况下突发事件会造成刀伤、炸伤、钝器伤和混合伤、烧伤、冻伤(或中暑)、心理和应激性障碍等,并具有时间短,发生伤病员多的特点,这就需要选择针对性强的卫勤保障力量实施救治或后送[6]。

4.3 保效率,合理运用救治力量 在收到前进指挥组发出的救援命令时,应根据处突规模合理安排救治力量。发生小规模突发事件时,由1名军医带领2名卫生员;处置较大规模事件时,由2名军医带领4名卫生员实施处置。要求在10分钟内赶往事件现场,伤病员按级救治、逐级后送,后送前进行现场抢救分类。轻、中度伤病员集中后送,重度伤病员申请救护车辆前接后送。原则上部队伤病员、重要保障对象由部队运力后送,地方伤病员主要协调120、999等地方运力后送。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只有夯实处置突发事件卫勤保障工作,大力抓好以实战需求为牵引的军事卫勤准备,才能真正建立起“着眼战时、立足平时”的卫勤保障体系。在全面建设军队现代后勤这个契机下,武警基层部队应以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处置突发事件卫勤保障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城市中心地区处突卫勤保障工作,切实提高基层部队卫勤处突保障效能。

[1]任昊远,邹 明,杜玉国. 城市反恐防暴行动卫勤保障的特点和要求[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3, 20(9):881-882.

[2]徐 丽,叶春林,刘向宏,等.武警部队反恐处突卫勤保障任务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12(6):145-146.

[3]向月应,王庆林,朱世和,等.军队医院在反恐斗争医学救援中的地位与对策[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5): 7-9.

[4]朱飒飒,徐红彦,陈燕丽. 武警部队基层卫生队警地医疗融合保障机制建立探讨[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 2(11): 644-646.

[5]曹新历,孙新平,张天锋.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卫勤保障[J].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8, 17(10): 891-892.

[6]姬延芳,侯冬虹,谭玉军.武警部队处突卫勤保障的研究与思考[J].武警医学, 2002, 3(13):180-182.

猜你喜欢

卫生员处突卫勤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浅谈“处突”应急机制研究
危机管理能力在武警部队执勤处突任务中的作用研究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
提升民兵预备役卫勤保障能力初探
基层医院卫生员对优质护理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最美劳动者之家庭卫生员
部队基层卫生员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完善武警后勤应急保障体制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