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2015-01-27邓建兵

金融经济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邓建兵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2014年1月新三板在全国范围推出,一大批中小微企业挂牌成为公众公司。为向广大信息使用者披露更为可靠的信息,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计量属性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1.1 公允价值的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及中国会计准则分别对其下了定义,虽然文字表述不同,但可归纳为:“在有序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因此,公允价值是公平、自愿交易的价格,是不带有功利因素和主观色彩的。

在披露或使用会计信息时,对公允价值的理解还应基于以下假设:

(1)从含义来看,要求公允价值必须在不受干扰的公平交易的市场中产生,但是我们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或使用会计信息时,不可能对所有交易的公平性进行说明。所以只要没有证据证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愿的,我们就应该把交易价格作为是公允价值。

(2)以估价作为公允价值的,只要不能证明估价是错误的,我们就应当认为估价就是公允价值。

1.2 公允价值的计量

确定公允价值是基于会计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在此基本假设前提下,公允价值的确认原则分为三个层次。

(1)如果资产有活跃市场,有活跃的交易,公允价值就是市价。

(2)如果资产市场不活跃,但存在与该资产功能用途类似的资产市场活跃,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

(3)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都没有活跃的市价,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以其内部数据或经调整的内部数据为输入值进行估值。估值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

(1)公允价值计量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公允价值能够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实质的公允价值,能较准确的披露企业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其高度的决策相关性受到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多方青睐。

(2)公允价值计量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企业利润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配比进行的,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而成本、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因此收入和费用计量属性不同造成的价差,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对收入和成本、费用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科学合理。

(3)公允价值计量符合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通常是指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法,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由于计量属性存在的差异,不符合会计信息配比原则的要求。为了使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核算中全面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会计的相关性等原则的要求。

1.3 公允价值的特点

(1)公允性

公允性这一特征源于形成公允价值的重要前提——公平交易。因此,公允价值不是企业在强制性交易、非自愿清算或亏本销售中收到或者支付的金额。

(2)现实性

现时性是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最根本的区别,特别是在确认负债时,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必须以现实义务确认负债。在初始计量时,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往往是相同的,因为此时两者的时间基础是一致的。

(3)估计性

估计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资产负债表日,没有实际发生交易,只是在计量时按市场交易价格来确认计量价值;第二方面,某些资产本来在市场上就不能直接取得交易价格,而是根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采用某种估价技术估计得出的。

1.4 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前景越来越广阔,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不能够完全替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补充、拓展和优化。其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历史成本主要运用于会计要素的初始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可以用于初始计量,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但更多地,则着眼于后续计量。但采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并不矛盾,初始价值也是公平自愿交易的产生的,所以在此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初始价值就是公允价值。

(2) 某些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在进行减值测试时,如果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就按历史成本计量;如果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需按可变现净值来计量,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实质上就是采用的公允价值。

(3)后续计量的并存与差异。如投资性房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需计提折旧或摊销,出现减值时要计提减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其后续计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直接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4)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解决一些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计量,这些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项并未实际发生,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也并未履行,因此也不可能产生历史成本,而公允价值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公允价格,其确定并不在于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发生,而在于是否存在一个市场化的价格,只要取得公允价值,计量便可以完成。

(5)计量模式依赖资产交换的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取得公允价值,如果没有成熟的市场,则不会有相对的公允价值,如果甚至连估值技术也不方便使用,那就只能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考虑到我国会计发展的水平、市场化程度及会计要素本身的不同特点和属性,在进行会计计量时不可能全部按公允价值计量,所以多种会计计量模式长期并存将是必然的。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存在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

2.1 运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是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里程碑。实现了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实质性突破,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从当前我国会计运行环境来看,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还面临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1)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历史成本计量是经过实质交易产生的,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可靠性较高。公允价值理论上应是一种客观的现实价值,但却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这就使得公允价值演变为一种效用价值。同一事物的效用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很容易被操纵,因此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2)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实际操作难度大

我国市场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我国金融工具市场化程度不高、交易行为不规范,公允价值获取较难。当市场交易不活跃、缺乏市场价格时,需要利用其它信息和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操作上比较困难,如“新三版”挂牌股价。估值技术的收益法,实质是现值法,但是因为未来现金流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同样面临很大的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难点。

(3)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制约公允价值使用效果

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会计人的影响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意识上都已经根深蒂固。而公允价值问世时间较短,必定要经历一个不断地反复和波折的过程,也需要会计人员学习和领悟。

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与核算较为复杂,很多需要会计人员主观判断,这就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进行会计处理才能完成。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比较差,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4)市场经济环境制约公允价值的应用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初级阶段,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建立,但其有效性较差。而且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也缺乏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虚假披露依然存在,应用公允价值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此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还较为普遍,致使资源的价格往往偏离了市场的轨迹。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比较困难。

2.2 对策及建议

我国已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的计量技术不够成熟,且我国相关市场不够成熟规范,因此为了促进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

影响公允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因我国市场经济发达程度还不够高,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学习国外经验,研究广泛实用的估值方法和公允价值计量理论非常必要。

(2)建设适当的经济环境以适合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改革开放已有30几年,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同时还指出“我们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这样,就充分利用了市场的作用,减少了行政的干预,为使用公允价值建立了大的经济环境。

当然,经济环境的培育也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考虑国情。我认为,虽然市场放开,但由于市场主体的诚信程度,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同一项资产或服务不同交易主体之间,会产生交易价格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公允价值的公平性、合理性、可比性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

法制化的完善,对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法制化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信息不对称,可以加强对不诚信经营主体的处罚力度,也是保证公允价值运用的基础。

(3)强化公允价值的报告与披露

许多国家除了我国会计准则的三张表外,还有一张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主表。我国为了与国际接轨、为了适应国外上市的要求,或者是为了让国外投资者更充分了解情况。绝大多数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情况的相关附注。在深交所、上交所公告的2013年度报告中,凡涉及公允价值变动的,均在附注中有附表说明。但附注说明仅涉及公允价值变动,其明细、变动原因等未作说明,报表使用者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不十分明了。财政部或注册会计师协会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更加规范的报表格式、更适合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实施细则,以充分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也可以减少某些利益集团操纵利润的动机,保证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

(4)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市场交易价格、合理估价等多种形式,会计从业人员如何使用是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因素,就算有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期末交易价格的取得来源、没实际发生交易价格的真实性如何保证,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培训、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学习现代数学统计技术,以提升会计从业人员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做出合理的判断处理能力,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对公允价值的影响。

3.结论与展望

新准则的制定就是为了与国际接轨,以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也是势在必行,但考虑我国的经济环境及国情等实际情况,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国际化,照搬照用。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公允价值准则,但公允价值计量并未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就算是上市公司,其公允价值的披露也不具体详尽。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需要一个长期摸索、慢慢消化、全面提高的应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

我们只要科学地设计改革方案,稳步推进公允价值计量,规范资产评估的相关流程、建立健全相应的审计制度、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我们就能够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涵峰 Graham Holt.如何计量公允价值.金融会计.2012年02期.

[2] 孙德华 康红冬.浅谈公允价值发展趋势.企业导报.2012年15期.

[3] 周守华.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兼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J].会计研究,2006.

[4] 李维清.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经济学思考[J].财会月刊(理论),2007.

[5] 赵选民,王家品.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9.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关于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的探析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