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学习评价 改进学习质态
2015-01-27孙红梅
孙红梅
【关键词】学习评价 人文性感染力 诱惑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21-02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句话昭示着教学的本质与精髓。用真情感染学生,用理性唤醒良知,用评价点燃激情,这是数学教学需要达成的美好境界。如能把睿智、风趣、富有磁性和启迪作用的评价性语言运用到数学教学之中,我们定然会收获无尽的希望,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开展学生合作、交流分析、辨析思考等数学活动之时,适时用上恰当的评价语言,有效课堂一定能够达成。
一、活用激励性语言,让评价更具人文性
蹲下身来看孩子是新课改的一种理念,其宗旨是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从人的角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必要的人文关怀。教师要蹲下身来,摈弃高高在上的行径,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爱,感受到学习的温暖。善于运用激励性言语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表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增学生的信心,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洋溢着诗意般的温馨,让学生徜徉在愉快的探究之中。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时,结合前一部分的探索,教师用委婉的语言引出:“刚才的两道题目,同学们做得很好,想得很周到。希望大家能用更好的策略去挑战一下自我,有信心吗?请观察投影上的图(用合适的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轻轻的话语宛如春风,诱使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同时,面对学生的回答“阴影部分是大正方形的”,教师没有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用一句“你能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探究过程吗?大胆点儿,不要有顾虑,能善于发现问题是非常不错的挑战哦!”轻轻一带,将学习评价变成学习反思,有利于学生养成反刍学习的良好习惯,也给更多学生留下了探索的时空。
追问式的评析,引发了学习关注,促进了质疑学习的发展。“我感觉是错的,是因为我发现将阴影部分的正方形旋转后边长不是3,而是应该比3要大点儿。”“图中有4个空白部分,它们都是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底是3,高是1,总面积是:3×1÷2×4=6,阴影部分就是4×4-6=10,所以阴影部分是大正方形的=。”
教师的延时评价,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思考,帮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良好习惯;激励性的评价,不仅能营造一个和谐的探究氛围,给学生以自信,更能刺激学生的神经,让他们学会反思、学会质疑,从而使数学学习变成一种更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
二、妙用鼓励性语言,让评价富有感染力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需求,是我们教育改革的落脚点,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灵活运用鼓励性语言,让我们的教学评价更具感染力,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友爱,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活力,让学习成为幸福的体验之旅。
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中,教师在新课结束之际,用一句:“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你认为自己还有什么需要同大家交流的吗?”简单的引领语,使结课变得余音袅袅,更让学习向着理性层面推进。“我对这类习题仍然有点模糊,如:一张长方形彩纸,长90厘米、宽60厘米。要把它裁成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且没有浪费,你有多少种剪法?”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等问题就会浮现出来,使课堂总结演变为新一轮的探索思辩活动。
面对问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思索,去研究。这道习题和刚学习的最大公因数的知识看似一点联系也没有,但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联想:“仔细阅读题目,想想其中蕴含的信息,是否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去思考?”“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找一找,并和你的小伙伴们议一议。”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引发了新一轮的学习讨论,同时,也为学生积极地思维提供了探究方向,让数学学习更具目的性。
和谐的课堂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地剖析习题中的难点和关键点,使习题最本质的要领在抽丝剥茧的追问中得以有效突破。鼓励性的话语,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形成,更有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产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呈现出一片快乐。
三、巧用延时性评价,让学习更具诱惑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一个智慧型教师能够把握准课堂评价的契机,能够用活延时评价的策略,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信心,让数学课堂充满吸引力。
如,在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中,首先,巧用评价性言语,开启活动的大门。“找规律这部分知识,已经学习了好长一段时间,你能用这方面的知识去研究思考下面的题目吗?(找出图中各数的填写规律,并按照规律确定x所表示的自然数)”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认真地思考着,激烈地争辩着。“每一个大三角形都分成4个小三角形,我发现中间的数都很大。”“我们发现图1中36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图1中加起来的和是12,图3中3个数加起来是19,好像也没有关系吗?“不对,有规律,你们看:12×3=36,19×3=57。”(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各种议论声不断……)
不同的声音,给学生以不同的启迪。这些声音和教师延时性的评价,让学习更多一份回味,不仅激活了课堂的气氛,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讨论的深入,使课堂充满了活力。面对学生的争辩,教师在静静地等待,当学生进入到愤悱之态时,教师才给予必要的引领和评述:“这么多的思考中,你认为哪个找出了通用的规律?你用这个规律去验证过了吗?”延时评价,并把评价演变为追问、追思,更能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恰当地用好评价这把利剑,不仅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空,让学生自由地探究与合作,更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充满自信,充盈着无尽的活力。善用评价性语言,能够打造一个宁静、祥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着,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悟到思考的幸福。
(责编 林 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