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路径思考

2015-01-27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郭向阳

中国商论 2015年23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 郭向阳

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路径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 郭向阳

摘 要:当前,国民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是对做好当前金融工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本文分析了盘活存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在深入分析盘活存量面临的诸多难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盘活存量 结构调整 转型升级 路径思考

1 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概述

1.1 盘活存量问题的提出

货币管理局一般把货币总量控制作为政策的发力点。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时,以必要的信贷政策为辅,通过窗口指导,引导合理适度的信贷投向,以实现信贷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当前,我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健,但资金分布不合理问题仍然存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否定了市场的自动出清,从而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纠正市场失灵的缺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家摒弃了靠货币信贷扩张和大规模资金投入来拉动经济发展的老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采取积极的信贷政策,促进存量信贷资产的结构性调整,让金融资源的配置更加市场化,更好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存量信贷资金的盘活、使用效率对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机理分析

盘活存量过程也就是信贷结构调整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政策工具、政策中介和政策目标。通过信贷政策工具的运用,影响个人、企业、银行等的信贷行为,从而实现信贷政策目标。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要求是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中央银行信贷政策目标力求在多重目标之间取得平衡。

2 当前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难点

2.1 经济周期性波动增加了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难度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显现,主要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从国内形势看,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未来阶段,曾经助推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制度红利、全球化红利等将逐步衰减,部分企业负债水平上升过快,资源环境约束逐步增强,经济增速放缓并步入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经济下行周期同步叠加的阶段,很多企业经营步履维艰。商业银行通常采用压缩信贷规模的方式一方面急剧恶化了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大规模盘活存量贷款的目的也难以实现面对宏观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险境,盘活存量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2.2 存量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城市金融多,农村金融少,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矛盾显著;国有、大中型企业获得性融资多,私营、小微企业获得性融资少,企业间资源配置矛盾突出;间接获得性融资多,直接获得性融资少,金融途径配置资源矛盾突出;企业获得性贷款多,个人获得性贷款少,生产消费资源配置矛盾突出传统信贷产品多,创新产品少,各家银行产品趋同,品种单一,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和“信托+理财”、私募股权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创新较少,金融产品结构配置资源矛盾突出。

2.3 地方政府对中央信贷政策选择性配合,弱化了货币信贷政策的独立性,导致盘活存量的政策效应难以有效发挥

市场化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管理延伸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方政府在完成历史角色的同时,自身的利益诉求逐步彰显。特别是在以GDP为主要政绩考核指标的情况下,作为经济人的地方政府,囿于主要领导干部的异地任职、任职期限较短以及急功近利地追求政绩,造成其行为目标主要是追求任期内GDP和财政收入。

在自身利益诉求偏好下,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意愿以各种方式获取金融资源,扩大投资以推动经济扩张而缺乏主动收缩调节的意愿;反映在政府行为上表现为对国家信贷政策实施选择性适应,即对宽松性货币政策的配合度和积极性远远高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此种地方的利益诉求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货币信贷政策的执行效力,加大了经济金融运行的潜在性波动风险。

2.4 不顺畅的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一般导致存量盘活政策效果不显著

信贷政策是一种引导性政策,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加之部门间监管协同不通畅,信贷政策的导向力不够,往往影响了盘活存量政策的执行效果。政策宣传未到位、社会认知度缺乏往往影响存量盘活政策的顺利传导。存量盘活政策往往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市场主体落实信贷政策内在动力不足。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难以完全落实国家信贷政策要求,进而弱化了信贷政策的导向效应。

商业银行往往倾向于保证信贷增长来实现自身利润,盘活存量贷款难度较大而且收益较低,正是逐利动机与盘活存量难度大、收益低阻碍了信贷政策的传导,弱化了信贷结构调整的实施效果。

2.5 金融机构落实盘活存量政策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担保机构规模小,经营机制僵化,担保条件苛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无法充分发挥担保机构应有的作用。中小企业信用普遍偏低,各种逃废债务行为普遍,多数金融债权赢了官司输了钱,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二是地方政府配套支持政策落实难。

三是监管环境不够宽松。

在存贷比考核方面,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央行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在计算存贷比时不能剔除,制约了银行的信贷规模。对于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较低,降低了银行放贷积极性。

3 当前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路径思考

3.1 着力发挥盘活存量政策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增强货币信贷政策的导向性作用。落实发挥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信贷政策的引导功能,通过窗口指导方式,确立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深化信贷政策管理体制改革,把信贷政策的实施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国家产业政策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种政策工具的有效联动。

三是积极争取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支持,在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同时,促进区域结构优化升级。

3.2 着力创建限制类存量贷款的高效退出机制

一是在充分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的基础上,陆续退出“两高一资”行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有效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的信贷风险,增强存量信贷退出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二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优选退出路径。结合当地经济、金融实际,灵活调整授信、产品置换、担保转换等退出方式。

三是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给予利率优惠,强化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来实现信贷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3.3 着力推动盘活存量的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

一是要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从技术层面看,推进资产证券化并无实质障碍,关键是允许非金融机构投资者购买产品,防止资产证券化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难以带来增量政策效应。

二是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在地方政府发债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范围,逐步推广至全国。

三是引入资产重置机制。准许资产管理公司面向个人、企业发行债券等金融产品用于收购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等行业的贷款。

3.4 着力推动在盘活存量的同时破解重点领域融资难题

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信息业、绿色环保产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信贷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咨询等多样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努力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努力满足城乡居民家庭住房、家庭耐用消费品、教育等服务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

3.5 着力盘活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正向激励政策

一是盘活人民银行层面的正向激励政策。落实好《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银发[2010]262号文件),对达标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低于同类金融机构1个百分点执行存款准备金率,有效增加其资金来源。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指标限额,不断提高央行资金的周转使用效率,有效弥补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创新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办法,从融资总量、融资结构、融资方式等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评估结果通报地方政府和上一级金融机构,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差别化管理和服务措施,适时开展对金融机构的综合执法检查,促进全市金融机构健康稳定运行。

二是盘活监管部门层面的正向激励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服务网点,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对于使用央行再贷款和再贴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

三是盘活地方政府层面的正向激励政策。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

四是继续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建立担保风险补偿和风险防控机制,降低担保公司运行风险,促进担保公司做大做强,真正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对于信贷投入较大和愿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通过优势项目优先对接、财政资金优先存放、高管人员优先激励、机构设置优先准入的“四优先”政策,真正发挥金融助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景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10).

[2] 杜朝运.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协调的模型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3] 祝尔娟.关于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战略问题讨论综述[J].港口经济,2008(3).

[4] 李超.为双轮驱动提供有效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13(13).

[5] 白鹤祥.实现金融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J].中国金融,2013(13).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8(b)-068-03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辽宁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策分析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