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边缘型特质现状剖析*

2015-01-27河北工程大学校医院056038

中国卫生统计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特质问卷

河北工程大学校医院(056038)

杨曙民 李建秀 李素敏

留守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边缘型特质现状剖析*

河北工程大学校医院(056038)

杨曙民 李建秀 李素敏

目的 了解留守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边缘型特质现状并进行病因性剖析。方法 采用米氏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因子检测表(MIS-BPD)作为问卷,同时在问卷中附加自编留守大学生的定义为“自3岁起由其他照育者抚养至18岁”一项,以甄别出留守大学生人数。对2600名大一新生(包括补充网上收集问卷2100份,现场集体答卷500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2391份,其中留守大学生107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4.88%。罹患边缘型人格障碍人数百分比比较:留守大学生明显高于未留守大学生(χ2=49.38,P<0.01)。边缘型特质(四特征)分型比较,在情感扰乱、认知系统紊乱、紊乱的人际关系方面,留守大学生人数百分比明显高于未留守大学生。边缘型特质亚型因子阳性符合一种以上诊断率,共病率远高于有关报道“大学生共病率26.30%”的水平。结论 留守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罹患率较高,达到42.03%,边缘型特质亚型因子阳性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诸如此类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会诱发各种心理和社会问题的危险信号。社会支持程度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罹患率呈正相关。

留守大学生 边缘性人格障碍 社会支持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一种复杂而又严重的,介于神经与精神疾病之间的症候群。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情绪失调、人际关系恶化、自我意像的不稳定性以及冲动行为发生。常造成对社会功能的损害、治疗上的困难以及高于普通人群50倍的自杀死亡率[1]。BPD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2%[2]。我国留守大学生BPD患病率及边缘型特质现状的调查未见报道。本文就留守大学生BPD患病率的病因及边缘型特质的病因进行分析。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河北工程大学2014级2600名大一新生。

2.材料 米氏边缘性人格障碍检测表(mclean screening instrument for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MIS-BPD)[3]

方 法

由辅导员详解导语后,组织500名新生在教室集体答卷40分钟后当场收回答卷;网上收集问卷2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391份,有效率91.96%。由于女生人数过少,故忽略性别比例的统计。

1.按自编留守大学生定义甄别出留守大学生人数。

2.按MIS-BPD的诊断标准,统计出BPD人数和具备边缘型特质的人数。

3.全部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2391份有效问卷中符合“自3岁起由其他照育者抚养至18岁”标准的留守大学生107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4.88%。

2.MIS-BPD诊断标准含有10个条目[3],每个条目为1分,只要符合其中任意5条即可诊断为BPD。见表1。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符合MIS-BPD诊断标准,留守大学生罹患BPD人数明显高于未留守大学生。见表2。

χ2=49.38,P<0.01。

3.边缘型特质(四特征)分型比较:①情感扰乱;②认知系统紊乱;③紊乱的人际关系,这三个方面比较,留守大学生与未留守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冲动行为失调特征,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4.MIS-BPD单因子统计比较,留守组与未留守组大学生差异比较,见表4。

由表4看出,1073名留守大学生MIS-BPD边缘型特质单因子阳性符合一种以上的人数百分比约为40%,远高于文献[4]的报道。

*:“因子序列”①~⑩内容见表1。

讨 论

1.BPD是一组以情感扰乱、认知系统紊乱、冲动行为失调和紊乱的人际关系为临床特征的、介于神经和精神疾病之间的病症。BPD的病因学因素涉及生物学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个体人格认知因素等一系列危险因素。目前较多实证研究支持的病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经历(如早期创伤、不安全依恋、不良父母功能和教养行为)及个体特征性的认知方面。早期环境因素包括①早期分离和丧失;②混乱或不良的亲子关系;③言语和情绪虐待;④躯体和性虐待;⑤躯体和情绪忽视[5]。BPD患者童年期遭受虐待和忽视的经历非常普遍,童年期虐待(特别是性虐待)经历是BPD一个重要的病因学因素[6]。BPD的信念涉及依赖、无助、不信任、被拒绝或抛弃的恐惧、害怕、情绪失控、戏剧性行为等主题[7]。Nickell采用父母管教方式问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对BPD患者的调查发现,母亲的不当管教行为(如早期与儿童分离)与BPD关系密切,具体地说,母亲对于子女缺少关怀、过度保护以及纵容放任对BPD具有显著的预测力[8]。国内研究也发现,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拒绝否认等教养行为与大学生较高的人格障碍症状水平相关[9]。据有关报道[10],我国目前留守儿童近亿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该群体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诸如:内心封闭、情感淡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本文的1073名留守大学生不同程度地留有儿童时期的心理障碍问题,其BPD特质因子阳性符合一种以上检出率,远高于“大学生BPD筛查阳性符合一种以上共病率为26.30%”,说明由于留守大学生童年时期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负面影响至成年,致使个体健商水平偏低,产生较多的BPD特质因子,将会导致BPD倾向发生的概率增加。本调研发现留守大学生人数比例占在校大学生的50%左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2.情感扰乱和紊乱的人际关怀,也就是不稳定的亲密关怀、避免被抛弃或显著的分离焦虑,即原始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状态——分裂。分裂是指客体知觉为全好或全坏的倾向,是边缘性人格组织的核心防御机制,该机制隐藏在所有伴随它的其他防御机制之后。边缘型人格病人普遍有过度使用分裂的倾向,分裂是导致自我羞耻的根本原因。多表现为冲突的亲密关系、显著的分离焦虑:诸如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常感到空虚等。害怕被拒绝是目前影响留守大学生人际关系因子分值最主要的表现,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童年的亲情分裂造成原始防御机制(分裂、原始理想化、投射认同、原始否认、全能感和贬低化)的过度使用所致。

3.社会支持是个体可利用的一种外部资源,指各种社会联系对个体所提供的稳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对压力可起到缓冲作用[1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一个社会人,尤其是当个体面对压力时,更需要与社会成员交往,需要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和关怀[12-13]。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降低应激的程度,从而减轻心理症状,有效降低BPD的发生率。良好的社会支持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社会支持感,还能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感低这一症状,降低大学生在其他应激实践中的心理和病理症状。

[1]Work Group o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lity disorder.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1,158-152.

[2]Torgersen S,Kringlen E,Cramer V.The prevalence of personlity disorder in a community sample.Archives of General personlity,2001,58(6):590-596.

[3]Zanaxini MC,Vujanovic AA,Parachini EA,et al.A screening measure for BPD:the Mclean Screening instrument for borderline persenality disorder,Journal of personlity Disorder,2003,17(6):568-573.

[4]傅文青,姚树桥.3140例一、二年级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病率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87-90.

[5]Zanaxini MC,Frankenburg,FR.The Essential Nature of borderline personlity.Journal of Personlity Disorder,2007,21(5)518-535.

[6]Zanarini MC,Frankenburg FR.Reich B,et al.Violence in the lives of adult borderline patients.J Nerv Ment Dis,1999,187:65-71.

[7]Buler AC.Brown GK,Beck AT,et al.Assessment of dysfunetional beliefs in borderline personlity disorder.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2,40:1231-1240.

[8]Nickell AD,et al.Attachment,parental bonding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features in young adults.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2002,16,(2):148-159.

[9]张建人,凌辉,周峰.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519-521.

[10]陈荞.全国留守儿童将近1亿.幼教博览,2013(7):39-40.

[11]庄名,谈学灵,黄敏.5.12地震灾民的压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0,37(5):876-877,880.

[12]谭雪晴,向光富,韦耀阳,等.农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3,30(2):275-276.

[13]张荣娟.大学生自我够念与抑郁:社会支持与自尊的中介作用.中国卫生统计,2013,30(4):554-556.

(责任编辑:刘 壮)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HB14JY066)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特质问卷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进展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