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心身疾病诊断及防治研究

2015-01-27吕金玲刘相辰赵丽珍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心身疾病躯体个体

吕金玲 刘相辰 赵丽珍

010010内蒙古医科大学101001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2

现阶段心身疾病诊断及防治研究

吕金玲1刘相辰2赵丽珍2

010010内蒙古医科大学1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2

心身疾病与躯体疾病均具有躯体症状,躯体症状均因明确的器质性病理过程导致,不同之处在于病因上。心理因素是心身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重要诱因,一般躯体疾病不具备这一特点,心身疾病、精神疾病的发病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现代化及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及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意识和矛盾冲突加剧,导致人们出现心理紧张,必然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引起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对现阶段心身疾病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为心身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心身疾病;现阶段;诊断;防治

随着科学的进步,心身疾病代替了以往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心身疾病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及康复医学等各医学领域具有密切联系。近年来,心身医学的研究除了心理因素及生理因素方面外,学界对环境和社会因素与该病联系的研究越来越多。陈淑萍在研究中认为[1],心身疾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在保持健康及促使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对心身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进行指导。

我国心身疾病现状

为了顺应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的趋势,医学模式从以往纯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医院重视心身疾病的诊疗。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心身疾病的患者占死亡总数的70%左右,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陈素珍等在研究中认为[3],个体的情绪、应激状态、心理防御机制、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系统是影响心身疾病的重要心理社会因素。其中不良人格特征是易感因素,事件引发的应激状态及负性情绪是心身疾病的诱发因素,社会支持则具有重要的缓冲作用。李方澜等在研究中认为[4],目前临床上发生的心身疾病多与心理健康损害之间相互作用,心理健康损害可导致心身疾病,反之心身疾病加重心理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典型心身疾病主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消化道溃疡等。近年来,心身疾病的范围有所扩大,所有躯体疾病几乎均包括在内,如肥胖症、糖尿病,甚至癌症等。在国内外疾病分类中,心身疾病归为心理生理障碍,不同于精神病及神经症,是一组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现阶段的诊断研究

病史采集:与临床各科疾病的病史采集具有类似的地方,同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周永安等认为[5],心身疾病的病史采集需注意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资料收集,注重患者的个性、心理发展情况、人际关系、社会生活事件及家庭支持等资料收集。

体格检查:与临床各科体检相同,但在检查过程中应对患者心理行为方式给予重视,通过患者的特殊反应,从而发现心理素质上的特点,如在体格检查过程中是否表现出过分拘谨、紧张、敏感等。

心理学检查:需要结合病史材料,通过一系列方法,如交谈、心理测验、行为观察及生物学检查等,进行系统的心理学检查,确定社会心理因素的内容、性质及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

综合分析:Choung R S等认为[6],心身疾病的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心理学检查结果,同时结合心身疾病的基本理论,对患者是否存在心身疾病、存在何种心身疾病、诱发心身疾病的因素等进行准确的估计。

心身疾病现阶段的防治研究

心身疾病现阶段的预防:①个体预防:个体预防是目前心身疾病的主要预防方式,没有个体预防,心身疾病的预防就没有落脚点,原因在于心身疾病是通过个体发生的。黄海锋等在研究中指出[7],个体预防主要表现为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辨别能力,从不同视角观察各种问题,培养健全的性格。李娜等认为[8],健全的性格依赖于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家庭和学校教育及个体有目的的培养等。针对性地完善个人生活经验,学习舒缓心理压力的方式,培养兴趣爱好,以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协调人际关系,增加社会支持,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提升,学会使用各种方法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达到恢复心理平衡的目的。②社会防御:社会防御是通过改善个体社会生活环境达到预防心身疾病的目的。郭春莉等认为[9],个体置于社会中,因社会分工、工作性质、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区别,很难避免各种心理应激的发生及对个体的心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孙薇等认为[10],设计防御可通过社会力量为个体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有利于人为精神创伤的避免。

心身疾病现阶段的治疗策略:心身疾病是由社会心理因素诱发的,表现为躯体症状的疾病,原则上需综合躯体及心理两方面治疗。目前,一些心身疾病可采用有效的躯体治疗,相应的躯体治疗能够起到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但效果可能并不理想,部分患者甚至在停药后复发,十分需要恰当的心理治疗。安东尼奥·梅内盖蒂认为心身疾病的治疗需重视身心结合[11],对具体病例应该给予具体分析,重点突出。对急性发病且躯体症状严重的患者,首先应该给予躯体治疗,缓解急性的躯体症状,然后给予一定的心理治疗。李春阳等认为[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给予综合生物性救治措施,对于存在严重躁狂、焦虑及恐惧等情绪障碍的患者,应该给予一定的心理指导。相关研究表明过度综合换气综合征患者需在症状发作期进行对症处理,以免症状进一步恶化,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呼吸性碱中毒、抽搐等现象。对于以心理症状为主的心身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性溃疡等,除给予药物治疗外,需将心理治疗作为重点。对于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运用心理疏导的手段,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恰当的语言,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患者的主观积极性,从而改善躯体症状,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需灵活运用技巧及手段,对患者心理活动的性质、方向、强度等进行调整和控制,使其行为方式趋于正常。李健认为[13],根据不同目的、不同方法、不同层次,决定不同的心理干预形式,认知治疗、松弛训练、环境控制及家庭疗法等均可选择。

小结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心身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从对其概念的不断完善到相关防治方法的推出,充分表明心身疾病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得到了相关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医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医护工作者对患者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往只注重躯体症状向探索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转变,同时对诱发疾病的社会因素给予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证实心理因素在大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诊断及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心身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随着心身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加大,学界需对该类疾病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未来的研究中,需继续改变传统诊断及防治模式,对心身疾病给予综合诊断及防治,促进患者积极、主动参与治疗,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1]陈淑萍.浅谈心身疾病的中医心理疗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375-376.

[2]Remlinger-Molenda A,Rybakowski J.Neuroimmunology of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l[J].Psychiatr Pol,2010,44(1):27-38.

[3]陈素珍,袁勇贵.躯体疾病和抑郁障碍共病的诊断、评估及治疗原则[J].医学与哲学, 2013,34(4):23-27.

[4]李方澜,林红,龙先东,等.综合医院的疾病诊治和管理模式学转变-基于心身疾病和医学模式的观点[J].医学与哲学,2012,33(12):5-7.

[5]周永安,张小远,杨雪岭.绘画艺术治疗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J].医学与哲学, 2012,33(9):35-37.

[6]Choung R S,Talley N J.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slressrelated peptic damage and chronic peptic ulcer[J].Curr Mol Med,2008,8(4):253-257.

[7]黄海锋,蒋廷云,杜宝国,等.社区精神并防治工作效果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3,19(2):157-158.

[8]李娜,施利承,戴家隽.海员心身疾病现状、影响因素及心身健康的管理[J].交通医学, 2013,27(2):134-137.

[9]郭春莉,付强.从“脑主神明”研究心身疾病[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478-479.

[10]孙薇,常余善,于侠,等.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6):486-488.

[11]安东尼奥·梅内盖蒂.本体心理学在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5):385-391.

[12]李春阳,苗国栋,杨光,等.住院精神病患者不同粘度疾病诊断构成研究[J].临床心理疾病杂志,2012,18(3):231-233.

[13]李健.赵志付教授刚柔辩证治疗循环系统心身疾病经验发微[J].环球中医药,2012,5(10):744-745.

Study on the diagnosi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at the present stageof psychosomatic disease

Lv Jinling1,Liu Xiangchen2,Zhao Lizhen2
InnerMongoliaMedicalUniversity 0100101
DepartmentofMentalHealth,the People'sHospitalof InnerMongolia Autonomous0100102

Psychosomatic diseases and somatic diseases all have physical symptoms,physical symptoms are caused by clear organic pathological process,the difference is on the cause.Psychological factor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in psychosomatic disease,general somatic diseases do not have this characteristic,the incidence of psychosomatic disease,mentaldisorders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sychologicaland social facto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of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ople's living and working rhythm speed up unceasingly,the sense of competition and conflicts increase,these cause people to appear the psychological tension,and have inevitable impact on health,cause the occurrence,developmentof psychosomatic diseas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diagnosi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at the present stage of psychosomatic diseas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sychosomatic disease.

Psychosomatic disease;Presentstage;Diagnosi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2.3

猜你喜欢

心身疾病躯体个体
心身疾病 宜先治心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现在干什么?
搬家
老年心身疾病诊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心身疾病
——心理导致的身体疾病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