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价格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2015-01-27朱海林李金良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7期
关键词:医药医疗机构定价

朱海林,李金良

广东药学院医药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310

医药价格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朱海林,李金良

广东药学院医药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310

医药价格一直是社会的热点与难点,牵涉医药行业、医疗机构、人民群众三方利益,做好医药价格管理困难很多。同国外医药市场相比,中国医药市场更加复杂,药品价格偏高。该文研究医药价格管理,在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推动医药价格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药价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价格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人类关注的焦点,而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于药品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因此其价格的高低更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尽管我国重视医药价格管理,但老百姓仍然面临“看病贵、看病难”药品价格虚高等问题,老百姓有病没钱看或者因病返贫现象十分常见[1],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国想要做好医药价格的管理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同国外的医药市场相比,中国医药市场相对来讲更加的复杂,药品零售价格总体而言偏高。该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医药价格管理状况、我国药品价格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医药价格管理质量等内容的深入分析,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药价虚高、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1 国内外医药价格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药物已经取消政府定价,只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政府仍然干预。我国发改委在2013年2月1日起调整了解热镇痛以及部分专科特殊用药最高零售价,其中涉及到20类药品,400多品种。从中可以发现国家在管理医药价格方面的努力。另外我国政府正在研究调整中成药价格。日本政府目前列入保险目录的药物达到15 000多种,全部处方药都在政府定价范围内[2]。另外根据某项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自2000年以来我国发改委已经出台了多达1500种药品的降价方案,总共降价金额达到500亿元左右。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管理医药价格方面正在努力。另外我国政府关于医药降价,主要是采取行政手段,大部分药品都是以降为主,即使政府不干预,同样也不允许企业擅自涨价。从医药招标的现状分析,2001年我国开始进行全国范围采取招标采购的形式,后续还推出了公立医院用药全部放在省级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对公立医院施行药品分类采购方式,从原有的招标采购发展到目前的谈判采购、直接采购与定点生产方式。2015年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的指导意见》[3],这份文件成为医改的重点工作文件。目前我国整体医药价格,仍然存在偏高的现象。

那么如何解决药品价格过快增长这一世界性大难题呢?其实全世界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在为此努力,希望通过严格监管药品价格来解决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由于各国经济政策及国情都不相同,因而对药品价格管理方式、措施、范围以及管制强度、定价具体方法、利润等均存在一定差异。国外研究表明,医药费用不断增长主要是由于药品使用量、药品价格、创新药物和技术的引入、人口老龄化趋势、疾病谱改变、药品使用结构、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等因素引起的,而解决的主要措施则包括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合理的定价制度、合理使用非专利药物、合理对药品价格进行调控等,并根据各国国情与经济状况采取合理手段进行综合调控。

加拿大对于专利药品管理采用在建立专利药品价格审查委员会基础上实现对专利药品价格评审与定制。我国也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实现了对我国药品开发的监管。日本在医药价格管理方面采用政府统一制定药品零售价方式。法国从2004年起开始采用分级补偿体系,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药品有效性分级别进行补偿。我国也在2009年发布的《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中实现对药品价格的分级管理。美国政府举办的MEDICARE、MEDICAID两大医疗保险机构几乎覆盖了所有老人、贫困人群和儿童,另外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为越战老兵服务的医疗保险,除这些特殊人群,美国境内有数以万计的医疗保险机构,这些抑制了药品过高定价。我国正整合城乡医保与职工医保,形成区域性的缴费型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促使疾病风险在更大范围内分散。根据对比部分国家与我国目前的医药管理现状,国外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 我国目前医药价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定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采取政府定价的药品品种范围过小,且部分药品定价价格过高。市场上现今药品流通的数量为13 000多种,常用的大概有4000多种,而被国家或者省级政府单位列入定价的药品仅2800多种,约占国家总药品流通数量的20%,而其他80%的药品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由于政府定价药品控制的种类少,价格控制相对严格,因而生产企业利润较低,因此,很多企业可能会停止政府定价药品生产,而通过大量生产销售自主定价药品谋取高额利润,这种现象也进一步导致政府定价药品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与国外政府定价药品比较,我国政府定价药品价格偏高,其原因是我国药品价格从计划经济开始控制到90年代初的基本开放再到后来的逐渐加强掌控,很多药品在开放过程中价格的上涨幅度已经很高,即使后面严格调控降价数次,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降价后还是偏高很多。

2.2 自助定价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示,自主定价是生产企业对药品价格进行自主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药品价格严重虚高,企业利润过高问题。一般情况下,生产企业自主定价过程主要包括:将相关资料如包装成本、生产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上报给当地价格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后履行相关手续之后即可在全国各地进行销售。由于国家对这些企业自主定价药品管制不够严格,所以有些生产企业可能会提供虚假成本信息、在账目上作假推高成本、开具虚假发票从而抬高药品价格,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且可以为药品销售提供好的销售空间。如央视曾报道过这样一个事例:天津某药厂生产的氣漠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出厂价仅0.52元,而招标价竟高达16元,利润空间是出厂价的26倍;还有山东某公司生产的盐酸耐福半注射液,出厂价为0.32元,而招标的价格竟高达18.49元,利润空间为出厂价的56倍。

2.3 医疗机构以及零售药店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药品价格还存在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药品价格存在明显的差异。药店和医疗机构是药品销售的两大终端,据统计药品在医疗机构的销售率占总药品市场80%,而在药店的销售率约占20%,相同厂家的同一种规格的药可能存在药品价格比医疗机构低的现象,如北京同仁堂生产的政府定价药品六味地黄丸,规格为360粒,药店售价为10.08元,而医院售价则为13.39元;再如日本参天制药生产的自主定价药品氧氛沙星眼膏,药店的售价为37.3,而医院的则为62.5,比药店要高68%。由于零售药店和医院价格不统一或者是由于窜货引起导致药品市场价格混乱,老百姓对此十分不满[4]。

3 加强我国医药价格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医药价格管理存在较多问题,表面上看是我国政府对于医药价格监管力度、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手段缺失,应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建立合理价格管理体制,实现有效管理医药价格的目的。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对医药价格,起到根本的约束。所以,在我国医药价格管理过程中,应当不断的完善现有的法律条例,加强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规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规问题调查处理暂行办法》,以教育强化岗位职责意识,提升能力素质并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医院从业人员对贿赂行为的认知,从顶层设计,以上率下,遏制贪污开单提成检查黑洞药品回扣等问题,一旦发现,严肃处罚,绝不迁就姑息,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同时拟定全新的法律法规,借助法律的力量来监控药物价格。医药价格法的完善,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商家投机倒把的行为出现,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3.2 创建合理的医药定价模型

我国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创建一份全社会认可,价格合理的医药定价模型。建立好医药定价模型,能够从各个方面起到监督管理作用,通过创建一个三级的定位价格体系,来完善价格管理事项[5]。①对于自主定价药品,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测算机制,避免部分企业虚报成本,同时对药品成本管理实施信息化,建立相关制造成本核算制度以及原料成本监测报告制度等,对每一个药品实行从原材料到生产销售全过程进行详细成本核算,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和政府成本不对称问题;②加强对药品价格监测,根据药品信息平台,快捷、准确、高效了解市场药品相关信息,从而对药品政府定价提供客观参考依据;③成立专业定价小组,对药品定价艰巨性和复杂性充分考虑后组织医学、药学、制造工艺学以及药物经济学各方面的专家参与政府定价,从而保证药品定价透明化和合理化[5]。

3.3 政府完善百姓医疗保险

我国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高达13亿,医疗保险是国际上通用的第三方付费形式,符合我国国情,是目前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有效措施之一[6]。对医疗保险费用支付体制进行完善不仅可以对不合理的医疗行为进行合理的限制约束,同时又可以对合理的消耗进行一定补偿,从而对患者起到激励作用。①由于目前患者与医疗机构双方的医保信息不一致,患者往往处于被动消费位置,医疗机构对于患者医保费用支出以及医疗消费水平有较大掌控作用,因此我们需对医疗保险支付机制进行完善,保证患者利益,同时也可以通过支付和偿付环节有效对医疗机构相关行为进行约束调节。②控制医疗费用的关键在于实施激励机制,对医疗机构建立必要的激励制度,从而进一步从根本上改变医疗机构诱导需求动机,这也是严格控制医保费用最为灵活有效的手段和途径[7]。③支付和结算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方式,采用多种复合式支付方式,对于超出标准费用需按规定进行相关补偿,从原来“后支付”改为“预支付”可有效缩短结算时间周期。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对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相关激励和制衡,保证医疗保险制度有序进行,从而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3.4 创建金字塔形医疗结构体系

目前我国医疗体系普遍存在“倒三角”形现状,即基层医疗机构如卫生院等病人少,而大医院十分拥挤的现象,导致大量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浪费严重,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现象十分常见。因此,要解决此类问题需改善现有医疗服务体系,使其形成金字塔形的医疗结构,增加基层医院的就诊率才能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利用率。①在城市可将部分基层医院转向社区,深入社区定点提供服务;②在农村在要办好乡镇卫生院,提高卫生院的整体质量使之完全胜任医疗救助服务的职能;③可建立相应基层医疗机构的转院治疗制度,合理的对我国医疗资源进行优化利用,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和大医院的双重优势。

3.5 管理部门加强对药物价格监管

首先,加强政医药部门应加快各级别的药物价格监管,增强分管市场同价格管理部门的执法。并增强价格行业协会等市场中介结构在药物价格监管中的作用。其次,要增大主要管理部门的监管关注度,密切关注对药物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防治药物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如果出现价格浮动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药物监管部门要实时发布市场药物价格变动情况,加大对价格违法的彻查力度,从根本上保障老百姓的利益。再之,监管部门要灵活使用网络的力量,通过网络来增强监督管理,实时在网络上发布相应药品价格,让群众可以随时在互联网查询药物价格,从而避免群众利益受到侵害。除向社会公开公示药品价格外,扩宽快寄托运渠道,采取厂家直销与用药单位建立网络采购平台相接轨,让产销两家面对面洽谈,推广公立医院直接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易价挂钩等制度,可绕过中间层层流通环节,减少中间加成,使其价格不再虚高。

4 结语

综合而言,要想更好地管理我国医药价格,政府应当完善现有的药物价格管理条例,从而在根本上约束价格大幅变动的情况。同时,通过完善医疗保险、创建金字塔形医疗结构体系、建立合理的医药定价模型、加强对药物价格监管,才能在根源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夏挺松,卢祖洵,彭绩.国外医疗卫生体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7):486-488.

[2]郭莹,张惠玲,陈晶,等.日本药品价格政策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4):63-67.

[3]穆云庆,赵存现,陈燕凌,等.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及重要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31):95.

[4]刘明,刘国恩.药物经济学在我国药品定价中应用的定位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6):6-9.

[5]郭朗,孙利华.英国药品定价方法的调整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药房,2015,31(7):19-20.

[6]吴晶等.中国药品价格和数量指数及偏倚的实证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3(40):3772-3774.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Price

ZHU Hai-lin,LI Jin-liang
College of Medicine and Economics,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Province,510310 China

The price of medicine has always been a hot and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society.It involves the three party interest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 people.Compared with foreign pharmaceutical markets, China's pharmaceutical market is more complex,high drug prices.The medicine price manage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posed solution,to alleviate the medical care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to see a doctor,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medicine price management reform.

Drug manage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R197.1

A

1672-5654(2015)06(b)-0044-03

2015-05-17)

朱海林(1990-),女,湖南邵阳人,研二在校生,研究方向:医药经济。

李金良(1958.3-),男,辽宁沈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医药经济。

猜你喜欢

医药医疗机构定价
重要更正
利用Fabozzi定价模型对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实证分析
传统医药类非遗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