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5-01-27郭莉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5期
关键词:心内膜炎感染性抗生素

【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肌膜炎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4例的临床护理方法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均获临床痊愈。结论 通过临床治疗及护理使患者的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患者自诉疼痛减轻或消失;心排血量恢复,血压正常,脉搏有力,无并发症发生或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妥善处理,焦虑减轻或消失。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5.156

作者单位:154101 黑龙江省鹤岗市妇幼保健院

Clinical Nursing Analysi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GUO Lil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egang City,Hegang 154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myocardial membrane. Methods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and data of 24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2014 to March 2015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24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were all cured. Conclusion The body temperature returned to normal range through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The patient reported pain relieved or disappeared,recovery of cardiac output,blood pressure is normal,strong pulse.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or were found to be treated in time,anxiety or loss was relieved or disappeared.

【Key words】 Infective endocarditis,Clinical care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并伴不规则的形状、大小不等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的赘生物,主要发生在心内膜、心瓣膜及邻近大动脉内膜表面,赘生物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少量炎性细胞。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心脏杂音、栓塞和血培养阳性 [1]。该病男性多发,近年来发病年龄平均在45岁左右,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24例感染性性心膜炎患者,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3~46岁,平均(26±3.5)岁。病史:先天性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特发性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6例。临床表现为发热18例,咳嗽5例,肌痛/关节痛5例,不适6例,寒战3例,消瘦2例。

1.2 方法与结果

在连续3~5次采集血培养后立即静脉给予杀菌性抗生素进行治疗。应坚持早期、大剂量、长疗程的应用原则,保证有效杀菌浓度,疗程至少6~8周。在血培养结果未出时,急性者,可先应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链球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亚急性者,多应用针对大多数链球菌的抗生素,本病大多数致病菌对青霉素敏感,可作首选药物。联合应用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以增强杀菌能力。真菌感染者可选用两性霉素B,已培养出病原微生物时,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用药。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均获临床痊愈。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环境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适当开窗通风。

2.1.2 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半液体或软性清淡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肉类等,以补充身体所引起的发热烧伤 [2]。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水的补充,对有心脏衰竭症状和体征的出现,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液体摄入指导。

2.1.3 活动和休息 高热患者应卧床休息;对目前无栓子存在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做活动练习、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

2.2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及皮肤黏膜的变化,及时准确记录,判断病情进展与治疗效果,如体温超过39℃,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

2.3 用药护理

遵照医生的医嘱观察药物的效果和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由于这种病菌隐藏在赘生物内,需要坚持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必须严格按照时间来保证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2.4 对症护理

2.4.1 高热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必要时,可予以冰袋物理降温,如果患者有畏寒与高热,降温后出现大量出汗时,应及时给予更换衣服与被褥并注意保暖,同时做好口腔与皮肤护理。

2.4.2 正确及时采集血标本 急性患者入院后立即安排采血,每1 h采集血样1次,共取3次血样标本 [5]。对于亚急性患者未经治疗的患者,应收集第1 d每1 h采血1次共3次,第2 d无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开始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需要停药时2~7 d后采血。静脉取血10~20 ml,同时做需氧和厌氧菌培养。

2.5 潜在并发症的护理

赘生物较大的患者应该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赘生物脱落。还应注重观察瞳孔、意识、身体活动和皮肤的温度,了解患者是否有脑、心脏、脾、肾、四肢等栓塞征象 [6]。如有突发胸痛的患者,呼吸困难,紫绀,咯血症状应考虑肺栓塞的可能性;腰痛,血尿,应考虑肾栓塞的可能性;心理和精神上的变化、失语、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瞳孔大小不对称,甚至惊厥或昏迷症状应警惕脑血管血栓发生的可能;当肢体突然的剧烈的疼痛,局部皮肤温度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当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湿啰音、水肿等现象时,应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2.6 心理护理

护士应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7]。以良好的态度和最恰当的语言来向患者解释病情,稳定患者的急躁、恐惧、绝望等消极情绪,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有利于康复,医护人员不能表现出恐慌或困惑,以避免增加患者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3 健康教育

给患者和亲属进行解释病原菌入侵途径、病因及发病机制。建议患者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如在应用口腔、上呼吸道操作或手术、泌尿、生殖、消化道侵入治疗或其他外科治疗前,应向医生说明自己有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历史,采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一般都要注意保暖,少到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8]。合理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不要挤压痤疮,疖,痈感染,防止血液传播感染,告知患者和亲属抗菌药物应用的重要性,以及服用药物的方法,并告知药物的副作用,发现异常立即与医生联系,及时治疗。

猜你喜欢

心内膜炎感染性抗生素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思考心电图之177》
抗生素的故事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观察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