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

2015-01-26张金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训室建设实训教学

·专家论坛·

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

张金钟

作者为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jzh097@126.com)

摘要〔〕 指出了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界定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内涵、外延;提出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科学理论指导、密切联系实际、真实具体感人、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原则;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实践中的实训室建设、实训教学管理、实训教学报告书写、实训载体建设等做了总结。

关键词〔〕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实训室建设;实训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

收稿日期〔2015-03-27〕

Practical Teaching of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ZHANGJinzhong

(TianjinMedicalUniversity,Tianjin300193,China,E-mail:jzh097@126.com)

Abstract:The author analyze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medical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defined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for medical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including: scientific theoretical guidance, closely with practice,real and touching, taking into the teaching of education system, and made a summary for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report writing, practical carrier construction.

Key words: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Room; Pract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目前,实训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人们对医学实训教学的认识愈加明确,医学院校普遍建立了实训教学部、配备了实训教学师资队伍、购置了实训教学设备,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实训教学正在逐步规范地前行。但从总体上看,医学实训教学只局限于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没有纳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这是医学教育的一个欠缺,也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际效果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在理论上,要论证、强调实训教学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上,要通过系统、规范的操作,大力推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

1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是当务之急

实训教学,顾名思义,是以实际训练为内容的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实训教学不仅是医学技能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实训教学也应纳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系统。

1.1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符合医学教育的目标和医学人才培养规律

精英教育是医学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基本属性,医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精英人才,这是社会对医学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医学教育自身确定的目标。但是,在对“精英人才”的理解上,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偏重知识和技术。事实上,和知识、技术同样重要,甚至比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职业素质。中国古代有“良相”“良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而“良相”“良医”的相同处,都在一个“良”字,强调的都是素质。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医学人才,而医学人才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学人才所从事的是与人的健康和生命直接相关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工作。正所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这样的工作,非精英不可完成;这样的人才,只有精英教育才能培育。精英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受教育者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放在第一位。这是医学教育的任务,更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

怎样培养精英人才呢?这就说到了医学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实践性。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实践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按照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医学教育必然要强化实验、实训。这是合格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医学教育的规律。攻读医学专业各层次学位的学生,不管是基础阶段的教学还是临床阶段的教学都应强调实际训练,注重实训教学。医学学士的培养是这样,医学硕士、医学博士的培养亦然。对此,人们的认识在逐步明确,行动在不断自觉。

但必须指出,从整体上看,截至当前的医学实训教学,只局限在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训练上,谓之技能培训;实验课、实训课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人体结构和机能的认识,强化学生对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方法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这当然十分重要。但与知识、能力培养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却主要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传授,没有应用实训教学方法。似乎实训教学之于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是必须的,而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不需实训。事实上,高尚的医学职业道德、严密的思维、科学的沟通方法、严肃的治学态度、自觉的守法行为等人文素养、能力,与严谨的技能操作一样,也都来自实践,都需要实际训练,也都是在实践中养成的。

尽管实训是现代医学教育的概念、方法,但综观医学历史,重视对学医者人文素质的要求和训练却是人类医学的传统。“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中国医学自古的传承。到宋徽宗时,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科专门吸收儒生即“士”入学,要求有人文修为的人做医生,出现了“非儒医不足以见重于世”的局面。元代医学家曾世荣说,“医之务业,其道有四,不可遗其一焉。行之恻悯,施之济惠,行之周至,受之平等。恻悯者,每务仁慈;济惠者,常加爱护;周至者,运用无亏;平等者,勿论高下。如此推诚,稍入医学之道。”南宋医书《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不仅以“正己正物”阐发学医过程,而且对医生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出要求:“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止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明代以后,对习医者的道德要求更加明确。寇平提出的“十全三德”,陈实功提出的“医家五戒十要”,龚延贤提出的“医家十要”“病家十要”,缪希雍提出的“祝医五则”,清代张璐的“医门十戒”,吴楚的“医医十病”,齐有堂的“医门十劝”等。这些规范提出的道德要求均与诊治过程相结合,内容很具体。

规范学医者的品行也是国外医学的传统。发端于公元前6世纪的规范医务工作者行为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明确提出“为了病人的利益,运用一切饮食措施;我要使饮食措施不会伤人或陷于不义。”《希波克拉底全集》中的《论可贵的品行》指出:“医生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高贵的外表,严肃、冷静的判断,沉着、果断、纯洁的生活,简朴的习惯,对生活有用而必要的知识,摈弃恶事、无端猜忌心”。[1]19世纪法国胡佛兰德的《医戒十二章》第一条就规定:“医之处世,唯一救人,非为利己,乃业之本旨也。不思安逸,不图名利,唯希舍己以救人,保全人之生命,医疗人之疾病,宽解人之疾病,宽解人的苦难,此外无所务也。”[2]进入20世纪以后,前苏联、丹麦、美国等越来越多国家的医学院校毕业生离校前都要宣誓,誓词的主要内容都是维护、改善人类健康,以极大的热情为病人服务。

1.2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紧迫性

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开展实训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现实的紧迫性。紧迫来自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际效果的现实需求。当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只有极少数学校在课堂讲授的同时探索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

本应开展、注重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为什么一直没能普遍开展、未得到应有重视呢?原因有二。

一是人文素质教育、医学教育发展的结果。用历史的眼光看,以理论传授的方式培养学医者的人文素质与两方面的进步相关,即人文教育的规范化发展、理论化和医学教育的规范化、理论化发展。这两方面的进步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论传授的必要条件。换言之,有了对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的认识、归纳、总结,有了比较规范的医学教育,才有医学人文素质的理论传授。而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规范化、理论化之前,学医者人文素质的培养都是通过师带徒,徒弟跟师学习、训练的方式,在仿效师长的行为中感受、养成的。包括这种感受、养成在内的实践是医学人文素质理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论形成的基础。但是,理论一旦产生,就表现出优越性和独立性,就表现出有别于实践甚至离开实践的倾向。而医学人文素质理论所具有的深刻性、抽象性、条理性特点,恰恰是现代医学院校教育所需要的。

本来,医学人文素质理论教育的出现,使人文素质教育从单一的师承传带训练发展到理论传授和实际训练两种方式,教育的效果应当更加显著。因为,这两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的方式,更有利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却出现了过分强调甚至仅仅依赖理论传授一种方式的片面性。似乎存在着这样的推理,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之前已经接受过12年的基础教育,又经过高考的选拔,完全能够接受、理解医学人文素质理论,而医学人文素质理论的逻辑力量是能够征服学生的。结果,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两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只剩下了理论传授一种;许多教师的精彩讲授效果停留在课堂上,也有些教师脱离实际的理论讲解形同说教,空洞、苍白无力。

二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近代以来,不断精细化的生物医学模式在促进医学发展的同时,逐步暴露出其片面性。在医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医学的科学技术性质就是这种片面性的表现。本来,医学的科学技术性质与人文科学性质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是一块“整钢”,不可分割。医学的科学技术性质与人文科学性质的理论分野,不过是从事科学技术学科、从事人文学科的人们从不同的学术视角对同一的对象——医学及其活动的理解。[3]但是,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框架里,医学的科学技术性质被绝对化了,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则被凌驾于医学之上、游离于医学之外。在医学教育中,医学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被认为是“实”的,是医学内部的,需要实训来强化;医学的人文方面的内容则被认为是“虚”的,是医学外部的,只需理论的方式传授、强化。结果,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处于位置摆得高、实际效果却不显著的尴尬境地。可喜的是,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这种状况正在被改变。因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之于医学发展的革命意义,是重新发现并强调了医学固有的科学技术性质和人文科学性质,是反映了医学发展对自身的人文性质的认识和对人文的追求。这反映在医学教育中,必然是重视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必然是既重视、强调学生医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强调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必然是既训练学生对医学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训练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这样,强化包括实际训练在内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也就顺理成章了。[4]

1.3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内涵、外延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内涵是,让学生在具体、生动、感人的情境和实践中感悟、理解医学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具体到医学人文素质具体目标的培养,可以有具体的表述。比如,以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尊重人、关怀人的意识,崇敬高尚的道德境界,自觉恪守职业道德;以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科学思维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自觉地用科学思维思考、分析问题;以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沟通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牢固树立沟通理念,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沟通方法;以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健康的心理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自觉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正确应用心理分析、心理治疗的方法;以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医务工作者必须具有文化修养,自觉提升文化修养;以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医务人员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其他课程也都应有与之相对应的实训要求。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外延包括广义的实训和狭义的实训。广义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是从医学生进入学校后接受的一切与医学人文素质有关的教育,包括思想政治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医学专业课程,包括学校的人文氛围、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狭义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则围绕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展开,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训、医学职业道德素质实训、医学沟通实训、卫生法律实训、医学思维实训、心理健康实训、医药学文化修养实训等。按照实训的场所、活动的方式分类,还可以有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模拟仿真实训、情景实训、虚拟实训等。

2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目的,在实训教学中,应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密切联系实际”“真实、具体、感人”“纳入教育体系”四个基本原则。

2.1科学理论指导原则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训教学虽然区别于理论教学,有着显著的实践特征和实践内容,但绝不是盲目的实践,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因为,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才能实现实训教学的功能,才能达到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的目的。指导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包含两方面理论。一是医学人文素质理论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论;二是医学实训教学理论。从第一方面的理论看,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交融交锋的冲击,面临着对医学科学技术属性的绝对化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理论上的清醒、清晰非常重要。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才能逻辑严谨、脚踏实地、理直气壮,从而有说服力地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因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就是证明医学人文科学理论的正确,证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和重要。就第二方面的理论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必须符合实训教学的一般规律,必须在实训理论指导下开展。当然,我们还要在总结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所特有的规律,提出相应的理论,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这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首要原则。

2.2密切联系实际原则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是理论与实践有机契合的载体,是指导学生深化对医学的人文性质、医学职业精神的理解,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分析个人思想实际、专业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的载体,必须密切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专业实际、社会热点问题实际。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既具有用事实证明科学理论的功能,又具有启发人们思考、分析问题的功能。所以,密切联系实际既包括用实际证明理论,更包括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医学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德高医粹才能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密切结合实际,要落实在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共同提高上。因为,在医疗实践中,人文素质低下的人,能力越强越可怕;而能力低下的人,人文素质再高也无济于病人疾病的诊治。医学人文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统一,从指导、引导学生实践到学生自觉实践,从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接受教育、继而上升到自我教育,最终实现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方法,反映了实训教学必须坚持的密切联系实际原则。

2.3真实、具体、感人原则

相对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具有具体、直观的特性。这个特性落实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上,就是贯彻真实、具体、感人原则。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要通过真实、具体、感人的事实材料证明医学精神,通过鲜活的实践训练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医学教育中,真实、具体是实训教学都要贯彻的基本原则。具体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要从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在真实、具体的基础上强调感人,即创建、设计真实、具体、感人的情境和实践活动。当前,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医学院校普遍重视、积极探索的工作。其中,要下大力量做的是,创建与医学实际结合、与学校实际结合、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理、情、境融合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载体。其实,先进的理论、伟大的精神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感悟,善于再现生活的真实。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必须创造真实、具体、感人的情境,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再现我们的前辈和当代人的崇高境界和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让学生感受到贯穿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真善美完美统一的医学人文精神。

2.4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原则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已经成为共识。这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重要前提。当前,要做的是,把实训教学作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要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实训课程,要编写专门的实训教材。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课也要集体备课、撰写教案、观摩教学。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考核、教学效果评价要纳入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效果也应纳入医学专业认证评价体系。

3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实践探索

3.1狭义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

3.1.1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实训室建设。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载体建设是关键。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实训室就是基本载体。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建成的实训载体包括医学伦理学实训室——生命意义展室、卫生法学实训室——模拟法庭、医患沟通教学实训室——模拟诊室、病房等。

医学伦理学实训室的具体情境是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教育事业的人们写下的一篇篇感人至深的遗嘱和遗体捐献者事迹、器官标本。比如,在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实训室的显著位置,有介绍天津医科大学创始人、著名临床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事迹的展牌、朱宪彝教授的主要器官标本。朱宪彝教授1930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Wenham奖学金,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生化系完成博士后研究。他于1934年起,系统地开展佝偻病、软骨病及其他代谢性骨病研究,为现代钙磷代谢理论奠定了基础,被西方学者誉为“钙磷代谢知识之父”。他创建了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领导的甲状腺疾病、氟骨症等方面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晚年,他主编出版了300多万字的《内科学》巨著,为我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生节俭,克己奉公,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医学教育事业。逝世前,他留下遗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他创建的学校:献出存款、献出图书、献出私人住宅楼、献出遗体。该实训室创建于2001年1月,当时的名称是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教学基地,[5]2005年迁址扩建后更名为生命意义展室,2014年再次迁址后更名为生命意义展厅。2004年,南京医科大学也建立了遗体捐献者纪念室;2007年,天津中医药大学建立了生命意义展室;2013年,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生命意义展室同时挂牌医学职业道德实训教学实验室;同年,海南医学院建立了遗体捐献者纪念室;2014年天津市红桥区红星职业教育专科学校建立了生命意义展室。目前,成都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等许多高校的生命意义展室都在规划、建设中。这些学校的实践证明,生命意义展室在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模拟法庭是卫生法学课程实训室。天津医科大学的模拟法庭建于2004年,在卫生法学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在模拟法庭上,学生置身于医事案件审理过程,目睹违法后果受到法律的审判,增加了遵守法律的自觉性。模拟诊室、模拟病房是医患沟通课程实训室。在实训室,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感受患者、感受患者家属,体悟医生的职责。

3.1.2实训教学管理。

第一,实训教学要纳入医学人文素质教学计划。实训教学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但二者应有机整合、紧密连接。实训课程学时的设定,要从实际出发,务求实际效果。第二,以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形成实训课程设计。实训课程设计包括教学目的、内容、要求、实训方式;教师在实训中的职责,包括课程的整体安排、应重点强化的理论和知识要点、对学生具体操作的要求、示范和点评。以学生观察、感悟为主要内容的实训,要强调细致讲解,循循善诱;以学生角色扮演、体会感悟为主的实训,要精心组织,指导好学生的即时相互评价。第三,指导教师填写实训教学记录。包括实训名称,所属课程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参加实训学生的专业、年级、人数,时间,地点,实训目的,内容,要求,实训方式,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要点情况,学生观察、角色扮演、体会感悟、即时评价情况,存在的问题,需要总结的经验。第四,指导学生完成实训报告。

3.1.3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是由学生完成的记录实训过程、结果的书面材料。实训报告的基本要求是真实、严谨。实训指导教师评要评阅学生的实训报告,记录成绩并在课程中点评。

2014-2015下学期,南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口腔医学7年制2012级学生在医学伦理学实训课后的报告中写下了自己的感想。一篇篇感想说明,同学们被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同学写道:“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天津医科大学的伦理学实验室。小小的一间实验室,却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与感动。……伟大的医学家朱宪彝捐献的器官,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器官所支持的,是怎样高尚的灵魂。大家都生就一个躯体,朱老能做到的事,我们是否也能做到?我们在默默地问着自己。”“这次参观,让我更深刻地领悟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我们在医学岗位上,更应恪尽职守,凭良心奉献自己的才华。”另一位同学写道:“令我惊讶的是,看到了一面墙内镶嵌着朱老捐献的器官。生前奉献医学事业,死后亦然。这种崇高恐怕已是人生的巅峰。他的三万元存款用作朱宪彝奖学金,他的上万册书籍赠予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他的价格不菲的住宅送给天津医科大学。除了这些身外之物,他竟将遗体捐献了。”“奉献可以是每个人的权利,只要我们有这种意识,我们也可以成为英雄。”

3.2广义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

与围绕医学人文课程开展的狭义实训教学一样,课程外、广义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活动也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

3.2.1建设校内、校外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载体。

许多学校探索出了效果显著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载体,如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双唯班”、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勇博励志班”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形式。2004年以来,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学生的志愿服务队连续11年在街头献血车上服务,带头献血,在天津市乃至全国发挥了引领作用。许多学校建立的校史馆、优秀校友事迹展都发挥了很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载体作用。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有关部门、单位一起建设载体,搭建社会人文教育平台。如2004年,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市红十字会、天津市工商业者联合会元宝山庄陵园一起,在蓟县元宝山庄陵园建立了天津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纪念园由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和纪念广场组成。纪念碑25米长、5米高,当中镌刻着2米见方的“奉献”两字,两侧刻着一位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左侧是朱宪彝教授浮雕头像和他的生平事迹。遗体捐献者纪念园是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学高等职业学校等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训基地。每年清明节,师生代表和社会各界群众一起到遗体捐献者纪念园凭吊遗体捐献者,是实训教学的内容。2010年,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医院为角膜捐献者建立了纪念碑。建设遗体捐献者纪念园的成功经验正在被许多高校复制、推广。

3.2.2系统开展校内、校外主题鲜明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活动。

由教育部高等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行动”,已经广泛开展起来。该活动的内容是,医学生走近优秀医务工作者,学习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事迹;走进社区,为群众服务。2013年12月,海南医学院的“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行动”启动;2014年,天津5所高校的“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行动”联合启动,之后,广州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也先后启动;2015年4月11日,江苏18所院校的“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行动”启动仪式在南京医科大学举行。学生们在为社会服务实训活动中提升了人文素质,展现了中国医学生的人文风采。

最后,有四点需要指出。第一,强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决不意味着忽视理论教学。无论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教学还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都要贯彻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原则。从本文提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理念、概念、原则和已经做的探索中可以看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是依赖于理论教学的。亦可说,实训教学对理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没有理论基础,没有正确、清晰理论的指导,实训教学是难以收到实际效果的。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都要加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训教学要与专业技能教学携手,相互融通,形成合力。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文素质教学的职责所在,但不能局限于人文课程教学,而应注重与医学知识、技能的结合,要从人文教育的角度强化知与行的统一。当然,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也同样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感悟医学知识、规范操作的人文基础。只有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完美结合,才能培养理想崇高、道德高尚、知识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第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训,不局限于医学院校校内教育,应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缝隙对接,“长流水,不断线”,逐步深入、强化。2014年,教育部与国家卫计委联合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生在5年院校医学毕业后,要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为期3年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人际沟通交流等。笔者认为,应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体现、落实医学人文素质实训与专业技能实训的结合,务求达到医学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共同提高的效果。第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要在整合社会资源的同时,为社会服务,发挥公民素质教育的职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内涵、外延,但从公民素质教育的整体看,它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一个子系统。所以,优质的高校医学人文素质资源,在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应向社会开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进步。近十几年来,许多高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载体在公民素质教育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天津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校的生命意义展室常年接待了社会各界的大量参观者。天津医科大学的生命意义展室被评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天津市红十字会为弘扬器官捐献者的奉献精神,将器官捐献者的名字也刻上遗体捐献者纪念园的奉献碑。每年清明节,天津元宝山庄的遗体捐献者纪念园都会举办盛大的遗体捐献者、器官捐献者社会公祭活动。笔者认为,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效应也应作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意]卡斯蒂格略尼.世界医学史:第一卷[M].北京医学院医史教研室,译.程之范,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34.

[2]南京铁道医学院.医德资料汇编[M].南京:南京铁道医学院,1984:396.

[3]张金钟.关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J].医学与哲学,2003,24(12):14-17.

[4]张金钟.医学模式转变在实践上为何滞后[J].医学与哲学,1996,17(7):337-340.

[5]张金钟.按医德养成规律开展教学基地建设——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教学基地建设实录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3):51-52,55.

〔修回日期2015-06-20〕

〔编辑王明旭〕

猜你喜欢

实训室建设实训教学
浅谈汽车营销技能大赛对实训室建设及实训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于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建设的探讨
浅析实训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环境监测实训教学模式
五轴加工技术实训课程建设研究
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实训室建设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