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城镇化路径比较与借鉴

2015-01-26倪硕

当代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经济体城镇化发展

○倪硕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城镇化路径比较与借鉴

○倪硕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的相对快速发展备受瞩目,城镇化作为新兴经济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了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城镇化的发展,将中国的城镇化与其典型的发展路径做了对比,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之路提出了借鉴性意见。

新兴经济体 城镇化 比较与借鉴

一、概述

1、新兴经济体的界定

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2003年发表了《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研究报告,首次将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四国放在一起研究,并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金砖四国”被国际社会冠以新兴经济体的称谓。然而,何为新兴经济体,究竟有多少新兴经济体,现在尚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和准确的数字。2010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布的《新兴经济体发展2009年度报告》中,将20国集团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俄罗斯和土耳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首次提出了E11的概念,其总体经济规模在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重点产品产出等方面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能够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相对快速的复苏与发展更是备受瞩目,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认为E11涵盖了亚非、中东、欧洲和拉美等遍布于世界各地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采用E11作为新兴经济体的讨论范围。

2、城镇化的概念

辜胜阻(1991)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城镇化”概念仍是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至今尚无统一的概念。

事实上,尽管对城市化内涵的界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但从量化方面揭示城市化的特征并不困难。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或城镇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本文在中外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的比较中涉及到城市人口的统计和数据时,中国采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镇人口包括建制镇的人口,外国的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网站,小城市的人口也属于统计范围。

二、新兴经济体及其城镇化发展情况

E11国家全部都是近几十年来进入快速发展渠道的国家,因此,我们选取了1962—2011年E11国家的人均GDP、工业化指数(工业总增加值/GDP)以及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的相关数据,并对比典型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情况,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官方网站,俄罗斯采用1989年以后的数据。

图1—3显示,新兴经济体1961—2011年经济、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情况如下:从总体趋势看,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不断上升,特别是近十年来,速度明显加快,新兴经济体的城镇化率也不断上升,同时工业化水平越高城镇化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从发展水平看,新兴经济体国家城镇化发展差异较大,总体而言,人均GDP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若以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为判定标准,E11的城镇化发展较工业化发展同时存在同步、过度和滞后三种情况。

图1 E11经济体人均GDP

图2 E11经济体工业化平均水平基本情况及趋势

图3 E11经济体城镇化平均水平基本情况及趋势

从进展程度上看,新兴经济体城镇化水平总体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根据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涩姆(Northam,1975)提出的逻辑斯蒂曲线,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城镇化发展缓慢,城镇化率在30%以下;中期阶段为加速阶段,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后期阶段,发展速度趋缓,城镇化率一般达到70%以上。在E11中有8个经济体城镇化率达到60%,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印度的城镇化水平较低。

三、中国与典型新兴经济体城镇化比较

到目前为止,E11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呈现各种状态,发展的历程也不尽相同。基于此,我们选取印度(人口、国土面积与经济规模相对较大)、韩国(较早期新兴经济体,城镇化过程较为完整)、巴西(代表拉美国家,国土面积与经济规模相对较大)、俄罗斯(前社会主义国家、国土面积与经济规模较大)、南非(城镇化水平略高于中国,但处于相邻阶段)五个典型新兴经济体国家与中国在城镇化发展方面进行比较。

1、中国与印度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都明显高于印度。从近50年的中印人均GDP、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率数据看,印度与中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印度的工业化水平较低,与中国不在同一个阶段,但过去都经历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中印两国都属于人口超级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人口的流动性增大,导致两国的大城市及城市外围小城市在空间形态上连绵不断形成城市群。与中国相比,印度复杂的种性制度、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方面的诸多不完善,导致印度的城镇化步履缓慢且问题重重。最典型的就是:印度重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发展,导致涌入城市的大量劳动力在大城市形成规模很大的失业人口,即所谓的“贫民窟的异地转移”,大量存在的贫民窟和城市贫民也限制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投入和建设,造成了城市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相同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国的部分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即是对相关问题的尝试性解决。

2、中国与韩国

作为早期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韩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均高于中国。韩国的城镇化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力度较大,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的城镇化模式。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农村运动”开创了城乡互动式的城镇化模式,通过新农村运动韩国农民整体脱贫,城乡差距迅速缩小。在开展新农村运动的基础上,韩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网络群带建设。韩国城镇化的主要问题是首都圈过度集聚发展。集中型转移方式使其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涌向大城市,使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出现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污染严重、失业剧增等突出问题。

3、中国与巴西

巴西作为南美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其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中国,但其工业化水平偏低,这也形成了被许多学者称之为“过度城镇化”的现象。巴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重工业和其他资本密集型的工业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城市,巴西政府在主要城市建设上的投入远多于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农业部门衰退,农村生活环境恶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城市,造成巴西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但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城市无法吸纳大量增加的劳动力,工业化程度偏低致使大量城镇居民生活在贫民窟中,社会矛盾尖锐,犯罪率高企。中国城镇化发展虽然滞后于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但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相对健康,没有严重的城市病,城市中也不存在大量贫民窟,社会治安良好。

4、中国与俄罗斯

俄罗斯城镇化发展早已进入后期的减速发展阶段,但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与俄罗斯仍有不小的差距。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倒退和低速发展,但前苏联打下良好的工业基础,俄罗斯自然禀赋优越、人口素质较高、军事基础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明显优势,这都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旦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进入稳定期,就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高速发展,但不可否认,在人口素质、军事、技术等诸多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中国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5、中国与南非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都略低于南非,但在工业化发展阶段上,中国在稳步提高。近几年南非出台了若干项刺激政策,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促进就业和减贫,出台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社会保障等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使南非经济快速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恢复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这也为我国下阶段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有意义借鉴。

四、中国城镇化道路发展的建议

鉴于以上对新兴经济体的城镇化发展情况的分析,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找到一条更加适合国情的路径,从而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1、发挥好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宏观管理调控职能

鉴于韩国政府引导和调控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印度城镇化过程中市场化严重而出现的城中“贫民窟”问题正反两个例证可知,虽然市场机制对其城镇化进程可以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但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必要干预和调解对于制定长远的区域和城镇发展规划,确保城镇化有序、稳定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的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部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城市中心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口膨胀、交通拥挤、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并且“城中村”和“城市贫民区”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各级政府需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规划方向,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进行科学编制规划,并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宏观管理,以求建立完整、长远的城镇规划体系,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确保发展稳定有序,避免走印度、拉美城镇化发展的老路。

2、保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同步协调,努力发展第三产业

城镇化与产业演进紧密相关。从新兴经济体发展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进入后期阶段,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产业调整、吸纳增加的城市就业人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贡献,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7.8%,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新兴经济体的53%的平均水平,可以说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也有可能成为阻碍进一步城镇化的“绊脚石”。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强城镇的产业分工、就业和服务能力,是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借鉴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及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笔者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基础性服务业部门,重点推进主导性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构建新型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主导性服务业部门,在城镇的产业布局上形成现代服务业主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二要引进和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扶持和发展服务业龙头企业,优化城镇产业体系。三是调整产业布局,特别是服务业的产业集聚,使城镇产业空间布局更为合理。

3、转变观念,提高城镇化质量,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发展推力和城市建设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并不能简单地用城市占地的增加或城市范围的扩大衡量,城镇化归根到底核心依然“人的城镇化”。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其城镇化具有特殊性,主要在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体制性遗留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数以亿计的广大农村人口逐步集中到城镇中来,城镇化的发展不仅要求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还要求城市积极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调整以吸纳增加的就业人口,但更重要的是解决数亿人口接受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方式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过于注重城镇化速度和规模的快速扩张,相关的体制制度滞后,改革不利,导致了如“同工不同酬,同城不同户”、“见物不见人,兴城不兴业”等问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人的城镇化”,就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户籍制度改革问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住房、就业、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许多农民进城后仍然处于“半城镇化”状态。因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农民工整体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是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关键。二是集约利用土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地区存在着土地利用粗放的问题,如城镇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延续“摊大饼”的传统发展方式等。三是努力改善民生。在城镇化发展中,要牢固树立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意识,将全面推进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和其他领域的改善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的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扩大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通过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努力使城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城镇化是重大利益调整,最大的症结就在于体制机制不合理。我国30多年来城镇的快速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密不可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直接相关。现阶段,以往的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解决,我们在发展中又面临着城镇内部城镇居民与农民工新二元结构的出现,新旧“双二元结构”并存。推进城镇化改革涉及多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整体利益,尊重基层群众的意愿,推进户籍、土地、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行政体制、行政区划改革,释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制度红利”。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科学发展和公平法治的理念,把深化体制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来破解新旧二元结构问题,保障和推动城镇健康发展。

[1]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2]仲盼、罗守贵:中国城镇化水平测定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法[J].经济体制改革,2006(3).

[3]谢振东:国外和台湾地区城镇化的典型模式及其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3).

[4]靖学青: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城市体系[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5]歌德伯戈、钦洛依:城市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6]辜胜阻:非农化与城市化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7]简新华、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2010(3).

[8]温铁军、温厉:中国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教训[J].中国软科学,2007(7).

[9]王瑞波:世界“三化”同步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2(5).

[10]张占斌、樊继达:世界变局中的中国经济转型[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11]谷源洋:新兴经济体崛起及世界格局变动[J].亚非纵横,2010(1).

[12]马晓河、胡拥军:中国城镇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与未来总体战略构想[J].农业经济问题,2010(11).

[13]蔡雅君:中国城镇化进程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14]白志礼、张绪珠、贺本岚: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比较[J].软科学,2009(1).

刘冰冰)

猜你喜欢

经济体城镇化发展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工作图什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