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线视角下的经济过渡带

2015-01-26王学军

当代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增加值增长率经济带

○王 俊 王学军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8362、湖南长株高速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 长沙 410129)

人口线视角下的经济过渡带

○王 俊1王学军2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8362、湖南长株高速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 长沙 410129)

进入新世纪后,中西部发展逐步加速,东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就业人口逐渐从东部沿海回潮到中西部,但在中西部仍未形成类似长江经济带这样具有较强区域带动作用的经济增长带。本文沿袭胡焕庸线的思想,试图找出人口分布线下的经济带,沿胡焕庸线分别作两条平行的斜线,分别选取线上10个城市GDP增长率作为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对应的定性分析,证实的确存在人口线下的经济带,其形成原因与工业增长和政策支持有关,最后结合得出的结论给出建议。

烟南线 上珠线 经济带 产业转移

一、问题提出:人口分布线下的经济带

我国主要从地理区域、交通两个维度划分经济带,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杨素珍为代表的学者将全国按区域划分为十大经济区,于光远把中国划分为西部和北部、东部和南部两半。“全国地区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交流会上”学术界开始提出中国经济“三分法”即东中西三部分,“八五计划”中正式采用“三个经济带”的概念。

图1 胡焕庸线方向的两条平行线

法国经济学家F.佩罗克斯提出了增长极理论,初步奠定了交通经济带形成机理的基本理论依据。张国伍先生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创立了“交通经济带”的概念。目前经济带的划分大多以交通、大河、港口来划分,如京沪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等。

改革开放后,大量人口从中西部涌入东部沿海城市,随着各区域的经济增速趋同、城市经济区域协调增强,就业人口从东部沿海回潮到内陆。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35年,胡焕庸提出黑河—腾冲线:自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约为45°),线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本文以人口分布线为视角来划分经济带,沿着胡焕庸线依次作两条平行线穿过中西部和东部:以山东省烟台市为起点作胡焕庸线的平行线至广西省南宁市,称为烟南线;再往更东部以上海为起点作另外一条平行线至珠海市,称为上珠线。所作线如图1所示。

烟南线起于环渤海经济区,依次穿过皖江城市带、中原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南宁城市圈。上珠线依次穿过长三角、海峡两岸经济区,到达珠三角。

二、面板数据分析

1、GDP 增长率分析

为对所作两条平行线展开经济分析,在烟南线和上珠线上各取10个城市(烟台、徐州、郑州、合肥、武汉、九江、岳阳、长沙、桂林、南宁)、(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福州、厦门、广州、深圳、珠海)2000年至2012年GDP增长率作为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趋势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由GDP增长率数据和图2可以看出:线上城市GDP的增长率远高于同期周边省份和城市的平均增长率,烟南线和上珠线上所选城市在对应省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骨干城市,具有较强带动作用。

图2 GDP增长率趋势分析

2004年上珠线GDP增长率出现逆增长;烟南线上的GDP增速加快,且2004年以后增长率的绝对值高于上珠线。

2、GDP增长率趋势出现的原因

(1)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析。烟南线和上珠线上所选城市2000—2012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趋势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趋势分析

表1 上珠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关性分析

表2 烟南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关性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2004年后烟南线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绝对值高于上珠线。

(2)相关性分析。下面对上珠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GDP增长率和烟南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GDP增长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上珠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关性系数为0.94,P值为0.00<0.01。相关性显著,有统计意义。

从表2可以看出,烟南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关系数为0.967,P值为0.00<0.01。相关性显著,有统计意义。

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是GDP增长的主导因素。由分析结果本文假设2004年后烟南线GDP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都高于上珠线的原因是上珠线上的产业逐步向烟南线转移。下面对两条线上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上珠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烟南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相关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两者的相关性系数为0.473,P值为0.102>0.05,相关性不强,不具有统计意义,所以烟南线与上珠线之间没有明显的工业互动。这表明宏观的产业转移并没有表现在实体经济转移中,但烟南线的增长趋势已经形成。

(3)2004年以来的相关支持政策。2004年国家首次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计划,并且对位于烟南线上及周边城市的发展给予诸多政策支持。2004年至今的相关政策见表4。

烟南线周围先后建立了六个国家级产业承接地示范区、多个城市群和经济区,并且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上珠线上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三、结论与建议

1、主要结论

(1)在胡焕庸人口分布线下存在两条经济带,分别是烟南经济带和上珠经济带。经济带上城市在周边省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分量,具有一定的区域带动作用,并且烟南经济带的增长趋势已经形成。

表4 2004年以来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

(2)2004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拐点。2004年上珠线GDP增长率出现逆增长,烟南线GDP增长率绝对值高于上珠线。拐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2004年国家执行中部崛起计划战略,沿着烟南线布局相关政策,促进城市群、产业承接地的建设,加快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3)国家政策支持效果显著。从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实际来看,2004年上珠线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出现逆增长,烟南线上城市的GDP增长率依然存在增长趋势且增长率绝对值较大,而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得知两条线之间暂未形成较强的产业互动和转移,政策支持极大地促发了烟南经济带内生增长,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还不明显,存在一定的阻碍。表明政府的政策支持对烟南线发展的效力更强、效果更显著。

2、建议

(1)形成烟南经济带整体的支持战略。烟南线上城市的发展相对孤立,没有形成整体的联动效应,应该整合烟南线的优势,出台统一的支持政策,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形成类似长江经济带这样具有辐射和带动效应的经济带。烟南经济带的快速发展趋势已经形成,符合经济规律,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顺势而为,以加速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为契机,将烟南线打造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亮点带和主力军。用类似四个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布局,加强对烟南经济带支持政策的沿线布局,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形成整体的战略支持,充分发挥烟南线上城市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将烟南线打造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经济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加快烟南线与上珠线之间的通道建设,促进产业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烟南线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部和过渡带,应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着力构建烟南线与三大经济区域接轨及周边省份相互沟通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全面提升烟南经济带在全国路网格局中的枢纽地位,为产业转移提供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烟南经济带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同时加快上珠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3)加强对烟南经济带的金融支持,着力筑建发展平台。东部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受益于政策和金融红利,烟南经济带应依靠相关支持政策在沿线布局,与上珠线之间的通道打开后,为产业转移提供条件,烟南经济带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如何有效筹集资金且控制好资金成本让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是重中之重。应从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有序推进村镇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改革这些方面加强对烟南经济带的金融支持,做到政策、人流、物流、资金流齐头并进,为烟南经济带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1]马庆林:中国经济区域划分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09(7).

[2]于光远:论地区发展战略[M].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3]F.Perroux:Note Sur La Nation Des Poles De Croissance[J].Econ.App.1and2,1995.

[4]申金升、王浣尘、张国伍: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考及交通规划论[J].经济地理,1994(4).

[5]张文尝、金凤君:交通经济带[M].科学出版社,2006.

[6]王桂新:中国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刘冰冰)

猜你喜欢

增加值增长率经济带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2020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台2016GDP“成功保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