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5-01-26李晓林
李晓林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糖负荷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踝肱指数(ABI)、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2 h PG、TG、ABI、WBC、CRP可能与足溃疡感染的发生有关,可认为是感染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b)-0039-03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如溃疡及其周围组织具有下列两个或以上局部症状或体征(局部皮温升高、水肿、红斑、疼痛、脓性分泌物、坏死组织或臭味)者即可确诊为感染[1]。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危险因素[2],Wagner 1~2级的足病变者感染较轻,愈合情况良好,而Wagner 3级及以上者通常为重度缺血感染,常累及骨质,导致患肢出现不可逆损害,使致残率明显升高。张彩霞等[3]研究发现,Wagner 4~5级患者血炎症指标出现增高,明显高于3~4级患者,前者较高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往往提示其存在持续的严重感染,愈合效果差。相关文献也有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足溃疡及其引起的感染所导致的截肢率高达90%[4]。因此对糖尿病足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并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对策,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截肢率及致死率。本文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黑龙江省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因糖尿病足溃疡住院的患者共120例,均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50~94岁,平均(69.5±10.7)岁。根据PEDIS感染分级[5]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排除标准:除外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其他部位感染;排除其他影响血糖水平的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等;排除所有可能非糖尿病性相关的溃疡,如因恶性肿瘤长期化疗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情况。
1.2 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资料测评,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踝肱指数(ABI)、WBC、CRP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指标均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一般资料采用SNK检验和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BMI、SBP、DBP、FPG、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2 h PG、HbA1c、TG、ABI、WBC、CRP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x±s)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显示,HbA1c、2 h PG、TG、ABI、WBC、CRP可能与足溃疡感染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r值分别为3.114、3.812、2.997、3.017、3.872、2.886,P值分别为0.038、0.030、0.043、0.038、0.030、0.045(表2),可认为是感染的相关因素。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极易合并局部感染,而感染将进一步加重病情进展[6],两者相互作用并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近年来虽然有新型广谱抗生素的不断问世,但感染仍呈明显增加趋势。因此基于糖尿病足溃疡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除及早采取相关护理干预外,应注重足部感染的预防与处理,可以防治病变的发生、发展。
加大糖尿病足相关理论的宣传力度,提高对糖尿病足感染的认识水平。李宝军等[7]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患者要加强足部保健,并且积极进行创面护理,最大幅度降低足部溃疡的发生与发展,降低截肢率到40%以下。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加强对患者及直系家属的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到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其危害性,重点掌握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诱发因素,嘱患者选择舒适的鞋袜。每日温水泡脚1~2次,每次洗脚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水温<40℃,绝对禁止用热水泡脚,因为糖尿病足患者的足背神经已经受损,感觉迟钝,热水泡脚容易出现烫伤[8],洗脚后选择柔软毛巾擦干。冬天禁止用热水袋和电热毯等取暖,避免烫伤,在平时生活中如果发现足部有异常,要及时就医[9]。同时要求患者及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的危险指标,一旦出现皮肤色泽改变要及时就诊,做到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8]。加强患者的卫生保健意识,针对足部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就诊、及时处理[10]。
根据足部溃疡的深度、大小以及是否合并感染,决定最终的换药次数和用药剂量,尤其要注意不同病菌造成的感染特点[11],通过细菌培养应用敏感抗生素,常规选择广谱抗生素,辅助应用甲硝唑抗厌氧菌治疗。表浅部位的的脓肿要经过清创引流后,应用抗生素进行敷料湿敷,能够有效阻止病变的发展;尤其要注意甲床的感染需要切开,患者足跟部感染后需要卧床,局部应用抗生素,切开厚皮肤,对局部的坏死组织充分引流;针对于足部深筋膜下的脓肿,由于没有明显的波动感,因此很难诊断,并且脓肿很容易沿肌腱间隙蔓延播散,因此要尽早行切开引流术。针对骨髓炎患者,要加强抗炎,必要时可采用三联抗生素治疗,选择敏感抗生素。去除坏死组织,引流减少溃疡处压力,并且消除严重感染的组织,促进伤口愈合。对创面进行清创后,可以再局部用药外敷,药物以重组神经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等为主[12]。在应用生长因子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配合高压氧治疗。有研究表明,针对长期不愈合的糖尿病溃疡面,创面氧化氮的浓度降低较为明显,局部生长因子需要环境中的内源性一氧化氮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高血氧和局部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13]。
糖尿病并不是自发地出现溃疡及坏疽,而是由多种危险因子交互作用而产生。一项多中心调查研究显示,67.9%的糖尿病足伴有局部感染[14]。有报道指出,糖尿病足治愈率与足溃疡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感染累及骨质的截肢率是无感染者的11倍[15]。故本文通过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探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早期预防提供依据,对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轻其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HbA1c、2 h PG、TG、ABI、WBC、CRP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血糖控制差,高脂血症及炎性指标升高均影响着糖尿病足溃疡出现感染的发病率,是其相关因素。除此之外,也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健康理念、饮食及运动习惯、心理状态、血糖控制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当引以为重[16]。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亦是致残甚至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疗程慢长。如果说糖尿病不可怕就怕并发症,那么,治疗不是难题,而护理是难题,并发症中,糖尿病足的护理尤其困难[17]。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溃疡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患者的HbA1c、2 h PG、TG、ABI、WBC、CRP以及健康理念、饮食及运动习惯、心理状态等息息相关。由此病变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更为重要,最主要之处在于能够充分重视上述危险因素,对早期病变进行尽早诊断、尽早干预及积极护理干预。护士要在糖尿病常规护理的同时,密切关注糖尿病足护理的新技术,掌握新理论、新技能。同时由于糖尿病足患者病程较长,体质较差,所以要积极开展本病的健康宣教、临床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工作,以期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足的发展,最终避免截肢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8]。本研究显示,依据这些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已成为重中之重,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参考文献]
[1] Lipsky BA.A repor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the infected diabetic foot [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4,20(Suppl 1):S68-S77.
[2] Mazen S.Bader,王楚媛(译).糖尿病足感染[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12):32-35.
[3] 张彩霞,张彩萍.糖尿病足坏疽愈合的影响因素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27):107-108.
[4] Global Lower Extremity Amputation Study Group.Epidemiology of lower extremity amputation in centers in Europe,North America and East Asia[J].Br J Surg,2000,87(3):328-337.
[5] Lavery LA,Armstrong DG,Murdoch DP,et al.Valid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s diabetic foot infe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J].Clin Infect Dis,2007, 44(4):562-565.
[6] 张杉杉,顾雪明,刘宏,等.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病情严重性相关[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6):487-491.
[7] 李宝军,关小宏,盛薇.系统化整体护理在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实用研究[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杂志,2005,3(8):103.
[8] 韩国华,孙瑞霞,张丽萍,等.综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6):931.
[9] 许樟荣.糖尿病足病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思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377.
[10] 黄少薇,陈永松,黄建英,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2):242-243.
[11] 李超英,任智,姜健.糖尿病足的诊治进展[J].心肺血管杂志,2005,24(1):64.
[12] Guzman-Gardeaizabal E,Leyva-Bohorquez G,Salas-Colin S,et al.Treatment of chronic ulcers in the lower extre mitice with topical becaplermingel .0.1%:a multicenter open-label study[J].Adv Ther,2002,17(4):184-189.
[13] Boykin JV Jr.The nitric oxide connection: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becaplermin,and diabetic ulcer management[J].Adv Skin Wound Care,2002,13(4 Pt 1):169-174.
[14] 王爱红,赵浞,李强,等.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医学经济学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6):496-499.
[15] van Battum P,Schaper N,Prompers L,et al.Differences in minor amputation rate in diabetic foot disease throughout Europe are in part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disease severity at presentation[J].Diabet Med,2011,28(2):199-205.
[16] 陈琼芳,李观妹.探讨糖尿病足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9):266.
[17] 曹秀颖,王俊.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0(32):124-125.
[18] 钱黎明.两种换药方法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2,49(33):84-85.
(收稿日期:2014-11-04 本文编辑:郭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