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锡纯“冲脉理论”探析❋

2015-01-25张玉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冲脉张锡纯胃气

张玉辉,于 峥,杜 松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张锡纯“冲脉理论”探析❋

张玉辉,于 峥,杜 松△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张锡纯对冲脉理论有突破性认识。他认为冲脉虽为血海,但亦主气,调节气机的升降。冲脉的病理变化主要由于胃失和降、肾不纳气、肝失疏泄、大气下陷,导致冲气上逆,究其根本为气机上逆,与胃、肾、肝等脏腑密切相关。冲气上逆之病甚多,并非仅与妇科病症有关,更可导致各种内科杂病。在治疗上,根据具体病因病机、病证特点辨证施治,总体治疗原则是既要重视平冲降逆药物的运用,以治其标,同时注重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以治其本,在治疗时还要全面考虑到升提大气之法治提高对冲气镇摄作用。

冲脉理论;张锡纯

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领军人物。张锡纯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对冲脉的生理、病理有了突破性认识。冲脉虽为血海但亦主气,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冲气上逆,究其根本为气机上逆,与胃、肾、肝等脏腑密切相关。张锡纯极为重视冲气致病理论,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论述的许多病证都与冲气上逆有关,并详细阐述了冲脉的生理、病理和辨证治疗。

1 冲脉的生理功能

张锡纯继承《黄帝内经》对冲脉的认识,认为冲脉是人之血海,实亦主气。冲脉在经络循行上隶属于阳明胃经,与胃气相贯通,下连属于少阴肾经,与肾之气化亦相通。并认为冲脉在奇经八脉中处于主导地位,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任脉为之担任,督脉为之督摄,带脉为之约束,阳维、阴维、阳、阴为之拥护。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冲脉主生殖功能。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有调节月经的作用,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张锡纯尊承《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的理论,认为此血室男女皆有。生理上,在男子则冲与血室为化精之所,男子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惟冲脉气血调和方可孕育。在女子则冲与血室实为受胎之处。

冲脉调节气机升降。冲脉人之血海,实亦主气。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冲脉具有调节脏腑气机升降的功能,主要是肝、肾和胃。而冲脉之气由于肾、胃的敛降作用而下行,在气机的升降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冲脉失调的病因病机

冲脉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冲气上逆。张锡纯除认为冲脉自身可以导致“冲气上冲”之外,还认为胃失和降、肾虚失纳、肝失疏泄等也是引起冲气上逆的主要因素。《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冲者,奇经八脉之一……是以肾虚之人,冲气多不能收敛,而有上冲之弊……盖冲气上冲之证,固由于肾脏之虚,亦多由于肝气恣横,素性多怒之人,其肝气之暴发,更助冲胃之气上逆,故脉之想象如此也。[1]”

2.1 胃失和降

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为其息息下行也,实时时借其下行之力,传送所化饮食达于小肠,以化乳糜;更传送所余渣滓达于大肠,出为大便。这一代谢过程必须依赖胃气下降的生理作用。或因性急多怒,肝胆气逆上干;或因肾虚不摄,冲中气逆上冲,而胃受肝胆冲气之排挤,其势不能息息下降,转随其排挤之力而上逆。冲脉隶属阳明,胃气上逆则气化不能下行以镇安冲气,冲脉亦会顺势上逆。张锡纯曰:“下焦之冲脉原上隶阳明,因胃气上逆,遂致引动冲气上冲,更助胃气上逆。”张锡纯认为此属冲气则因胃失和降而乘虚上逆,是冲气上逆的重要病因,且冲气与胃气常相并上升,故多冲胃气逆并称。

2.2 肾不纳气

肾主封藏,主蛰,主纳气。肾具有贮存、封藏的生理功能。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人体的呼吸功能由肺所主,其中呼气主要依赖肺气的宣发作用,吸气主要依赖肺气的肃降作用。但吸入的清气,由肺气的肃降作用下达于肾,再经肾气的摄纳潜藏使其维持一定的深度,即摄纳引导诸气使之归根。下元虚损、肾气不能固摄致其气化膨胀于冲任之间,转挟冲气不能收敛转而上冲,气的出纳升降失常,出现咳喘不止、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等,此为肾气摄纳无权、气不归元引起冲气上逆所致。

2.3 肝失疏泄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调达全身气机的作用。若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或病久不愈而因病致郁,或他脏之病理影响于肝等,均可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转化为横逆上犯。张锡纯曰:“盖冲气上冲之证,固由于肾脏之虚,多由于肝气恣横。素性多怒之人,其肝气之暴发,更助冲胃之气上逆。”并认为肝气恣横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可诱发冲胃之气上逆。

2.4 大气下陷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是知冲气胃气之逆,非必由于大气下陷,而大气下陷者,实可致冲胃气逆也。”张锡纯认为大气常充满于胸中,自能运转胃气,使之下降;镇摄冲气,使不上冲。若大气虚弱,其气下陷,镇摄沉降无力,可致冲气上逆[2]。

3 冲气上逆的临床表现

张锡纯认为冲气上逆之病甚多,并非仅与妇科病症有关,更可导致各种内科杂病。《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各种病因致使冲气上逆,久之兼证歧出,或为呕哕,或为呃为逆,或为吐衄,或胸膈烦热,或头目眩晕,或痰涎壅滞,或喘促咳嗽,或惊悸不寐,种种现证,头绪纷繁。”

呕哕、呃逆、吐衄、胸膈烦热为冲胃气逆的常见症状。张锡纯认为冲脉隶属阳明,冲气上逆与胃气上逆常互为因果,与的胃关系密切,相并上冲,气机上逆导致呕吐、呃逆等。

《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冲气更挟胃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矣,此喘之所由来也。”冲气上逆,气道受阻,肺之吸气不能下行而顺势向上,冲肺逆气上干,气机不利,排挤胸中,则咳嗽喘促发作、痰涎壅滞。

眩晕、中风、惊悸不寐虽属肝风之征,但与冲气上逆密切相关。肾水亏损,水不涵木,肝胆之火上炎,气机上行,引动冲气上逆。或为下元亏虚,肾之气化不能固摄,冲气失去镇摄之力而上冲头部。如此冲气挟肝火、胃气上逆,使脏腑之气化有升无降,血随气升,充塞于脑部,导致头痛、眩晕、惊悸不寐甚至中风。

4 冲气上逆的治疗原则

张锡纯认为冲气上逆的病机关键在于气机上逆,在治疗上根据具体病因病机、病证特点辨证施治。总体治疗原则是既要重视平冲降逆药物的运用治其标,同时注重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治其本,在治疗时还要全面考虑大气下陷也能造成冲胃气逆,可用升提大气之法提高对冲气的镇摄作用。并指出临证中要注意鉴别冲气上逆并非邪气壅滞,勿因胸膈胸闷而用开通攻伐之法徒伤正气。

4.1 平冲降逆

临床中冲脉上逆虽然具体病机、临床病证不尽一致,辨证治法亦有所不同,但平冲降逆法贯穿于冲脉上冲治疗的始终。张锡初善于使用的平冲降逆药物首选代赭石、半夏、竹茹、龙骨、牡蛎。认为代赭石性凉、质地重坠,利用其沉降的作用趋向,使逆乱之气机沉降归位,将药物性能与病机有机地结合起来。代赭石善于降逆下气,引胃气下行直达肠中可通大便,以其特有的重坠之力镇摄冲气使之不上冲,其性非大寒大凉开破攻伐,分毫不伤正气。

半夏也是张锡纯常用的平冲降逆药物,常与代赭石配合使用。张锡纯认为,半夏“味辛,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为其能降胃安冲,所以能止呕吐,能引肺中、胃中湿痰下行,纳气定喘。能治胃气厥逆,吐血、衄血。”在使用半夏降胃安冲时他强调其炮制方法。半夏浸以热汤,日换1次至旬日,以后将半夏剖为两瓣,入凉水煮沸,速连汤取出,候水凉净晒干以备用。

4.2 升提气机

张锡纯治疗冲胃气逆并非一味用降逆之法,而是结合使用升提大气之法。并在运用平降之品中,必佐以少许升发之物,用升陷之法来镇降逆气,其效更佳。如治冲气上逆时重投赭石、半夏、龙骨、牡蛎等药以降逆、镇冲、敛冲的同时,使用升提药物如厚朴、桔梗等以宣通气机,使冲气下降而无滞碍之弊。张锡纯称之为“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达”。大气为诸气之纲领,斡旋全身气机,对冲气有镇摄作用并使之下降。大气下陷,纲领不振,诸气之条贯多紊乱,而发冲气上逆,正是基于此种认识,他采用升提大气之法来治疗冲气上逆。

4.3 调节脏腑

张锡纯治疗冲脉上逆病症时,一方面重视运用降逆药物,另一方面重视升提气机,特别是对于脏腑生理功能的调节。人体脏腑生理的恢复,是恢复气机条畅,冲脉沉伏。因冲脉上逆主要涉及脏腑有胃、肾、肝、肺等,所以通过和胃、补肾、平肝、益肺等方法来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冲气上逆的问题。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冲脉气逆的病理基础,因而调节脏腑、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即可使冲逆之气息息下行。

[1]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57.

[2]周唯.张锡纯冲脉气逆理论及其现代临床应用[J].中医研究,2009,22(7):3-5.

R222.19

:A

:1006-3250(2015)11-1361-02

2015-02-23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2009FY120030)

张玉辉(1979-),女,助理研究员,医学博士,从事中医养生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杜 松(1978-),女,副研究员,医学博士,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Tel:13552767906,E-mail:dusong965@ 126.com。

猜你喜欢

冲脉张锡纯胃气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中医名言拾粹
中医之奇妙
鸡内金的故事
从冲脉试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尝药尝出来的神医
胃气足 活百岁(上)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