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验结果判定的注意事项

2015-01-24赵笑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8期
关键词:血小板样本检验

赵笑梅

(吉林市中心医院检验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检验结果判定的注意事项

赵笑梅

(吉林市中心医院检验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一直是以样本流程为管理重点,涵盖3个阶段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分析后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如何审核判断检验结果。这就需要审核者具备临床、检验等综合的能力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沉淀。笔者对检验结果的审核判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和同行进行探讨。

临床检验;审核;检验结果

1 检验结果审核

进行报告单的审核时,首先要熟知本组工作仪器的基本性能、工作状态、试剂的相关细节,包括贮存条件、开封后使用期限、稳定性以及可能对检验结果造成偏差、以及偏差方向,室内质控采用的规则、质控操作时间、程序甚至是操作人等基本状况都是审核结果需要注意的前提。室内质控在控是报告审核的前提,但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我们要综合分析每个检验数据信息,通过相互关联的现象寻找可能干扰检测过程的因素。我们审核应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1检验结果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涵盖对患者初步诊疗意见、性别以及年龄、既往检查资料,包括患者之前的相关检验结果等。检验结果的正常与异常,与患者病情息息相关。如一份凝血四项中INR为3.0的结果,如果是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抗凝治疗的患者,不用再进行复查就可以签发报告;与临床信息不符合检验数据信息,要多方面中综合考虑,必要时电话沟通临床,从医护的口中得出更详实的患者信息,必要时采取复检手段,两次结果吻合再审核发放。结合临床资料审核的过程中,检验人员自身要有一定的临床知识,以及相关病种与检验项目间的必然联系。

1.2项目参数间的关联性:生理指标对于人体来讲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利用各分析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审核检验数据合理性的一种辅助。比例、大小、逻辑关系等参数相互结合在审核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血清中检测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间会有总胆高于直胆的必然,总胆固醇又高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总合,考虑这些相关性,大小关系相违背的结果要慎重考虑,不能直接发出。如果同一样本出现尿素氮数值是15甚至更高,肌酐数值只有40左右,一般而言肌酐和尿素比例大约在20,这份结果要考虑肌酐测定是否准确。甲状腺激素T3、T4升高而对应促甲状腺激素降低,对于原发性甲亢的患者,是不符合这种病情逻辑,就要慎重审核。

1.3检测系统对结果的干扰:①如血清黄疸、溶血、乳糜是检验样本自身状况的体现,不同的仪器检测方法学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对检验结果有着多样且不确定的干扰,采集样本方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留置管采血,由于样本中混有肝素致使凝血检测中APTT和TT增高。输液因素,若血糖、血钾显著增加,血钠、氯、蛋白显著减低,其他检测结果普遍减低或异常,应考虑是否为输液同侧采血。另外冷凝集的样本红细胞计数结果减低、血型结果可能出现假阳性。②仪器本身受到的干扰,其中干扰较大的因素包括仪器环境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对仪器状态的影响,还包括仪器备件、内部温控系统、光路系统老化、加样系统偏差、堵塞等方面都可导致结果的不确定,审核中要考虑进去。③试剂的影响,如凝血酶原时间检测:造成PT测定不准确的因素很多,最关键的是凝血酶原试剂,由于各厂家凝血酶原试剂的敏感度不同,在同一检测系统中针对同一样本检测值是不一样的。1981年WHO提出用INR作为标准化报告方式,INR=(PTR)ISI,其中ISI为国际敏感度指数,PTR为PT测定值(s)与PT标准对照值(s)的比值。INR值可以克服试剂之间敏感度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值报告方式具有可比性和可信度。应用临床时对检验结果可以互认。各试剂都有自己的线性范围和精密度值,对超过线性的结果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适当按规则改变测定量再进行检测。酶类检测的普遍问题是超线性状况,高值标本超过线性检测时由于底物耗尽而出现假性低值甚至是负值,负值结果一目了然,审核时不会疏漏,就很难判断的是假性低值,则需要检测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关注仪器报警结果结合反应曲线才能正确判断。

1.4检验结果的总体审核:利用检验结果的自身参考范围总体判断。对一个检测项目,每天的数据应该也会大部分分布在范围内,并且中值附近数值居多,这是符合检测结果分布趋势与人体生理数值的,当总体数值大于或小于参考,可能检测系统出现偏差,出现整体偏移倾向。对于LIS系统的相应统计功能,不难做出判别,检验人员要有好的整体判读习惯,检验结果审核前,先观察一下整体数据,有问题的话需要查找系统原因,重新校准。

1.5用另一种方法对异常结果进行复检:每个实验室要根据国际血细胞自动计数复检标准制订自己的复检标准,由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对血常规结果进行审核复检。例如贫血患者当RDW-CV>22时,要镜下检查血小板数是否相符,可能由于小红细胞影响而使血小板结果假性增高。另外对于血小板<109的样本要镜检,看是否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即由于在EDTA抗凝剂中血小板聚集,而使仪器计数血小板减少。这样的样本可以用手工计数或在采血管中加入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最佳的丁胺卡那霉素浓度为5 mg/mL血,然后再采血,即可纠正血小板聚集[1]。

1.6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是衡量医院整体对为重患者处理能力的指标。检验人员要快速、规范报告,临床医师要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所以对于危急值的出现,检验人员首先要审核样本的符合性,判断当日检测系统的状态,然后复检,排除偶然误差,前后结果一致,要第一时间报告临床医师,询问患者的状态、采血方式、用药情况、临床处置,并沟通好对该次结果的实验室建议,必要时重新采样复检,无异议才可审核。并作好危急值报告记录。

2 检验结果的解释

2.1参考范围的干扰:应用检验指标过程中,常以95%的参考个体的分布范围为参考区间,这是依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的原理,通过均值±2s的规则作为参考范围的上限、下限。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结果是客观准确的,但也有少数正常人的检测值由于落在参考区间上限外,被认为异常值判做阳性,这是一种假阳性,另外少数患者自身存在的多种因素使得的测定值在参考范围内判做阴性即假阴性,这是两种小概率情况,但解释结果时必须注意,对于患者假阴假阳带来的心理影响以及临床误判带来的不必要诊疗支出。假阴性、假阳性的结果临床上不要轻易判断及解读,定期复检对比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2.2检验方法敏感度及特异度对结果的影响:目前检验方法学中,我们期许的是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都达到100%,这也是实际检测中不存在的,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就是一种检测中必然的。我们利用这一特性,将敏感度高的试验阴性时作为排除疾病的手段,特异度高的试验阳性指标则可用来作为对疾病判定的确定性确诊段。例如二聚体(DD)检测,其敏感度高,阴性时能排除深静脉血栓。

2.3定性实验临界值的干扰:许多定性测定和快速测定方法关注的焦点是临界值,针对不同厂家的试剂,灵敏度,阴性、阳性的临界值也不同。结果发布要规范,临床应用也要仔细,尤其是不同医院的检验单更要参考判断。

2.4动态观察判断: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存在 “窗口期”的情况,不能及时、如实反应患者的真实情况,窗口期体现在检验中的临界有时也称为“灰区”,我们一定采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复查予给予佐证。出现检测结果异常或与临床不符时,有规范的查找流程,包括采样、保存、运送,还应考虑近期临床用药等等,都是排除干扰的要素。

2.5与临床沟通:检验报告的临床应用是临床、检验、患者三者密切配合的结果。除去结果是否正常及临床意义,我们还有很多信息蕴含在数值之外,诸如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系统的稳定、可靠性(方法学指标)、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范围、对疾病判断判可信度区间、断检测结果临床应用范畴、特异度、灵敏度以及测量过程中患者自身可能存在的生理或疾病性其他指标的异常导致的干扰等。我们现在已将信息沟通作为检验人员与临床科室间重要内容,是衡量检验质量管理不可或缺指标。 例如当我们发现患者的抗凝血样本存在冷凝集的现象,首先考虑到可能影响血常规、血型的检测结果,应该与临床联系,这种情况多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疾病。

综上所述,检验过程是前、中、后三个流程的有机统一,结果审核要根据科室的实际达到标准化,统一化,我们可以发现并避免检验结果审核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人的因素,仪器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等等都可能是我们审核中需要控制的关键点。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就要有丰富的检验、临床知识,良好的工作素养以及职业敏感性,使得检验指标成为临床真正可利用的信息,在疾病救治诊疗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周小棉,巫小莉,李结秋.丁胺卡那霉素抑制和解离抗凝剂依赖的假性血小板聚集作用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3): 333-336.

R446

A

1671-8194(2015)18-0298-02

猜你喜欢

血小板样本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村企共赢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