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提高口腔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2015-01-24王德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8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口腔教学质量

王德飞 杨 旭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河南 漯河 462002)

探讨提高口腔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王德飞杨 旭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河南 漯河 462002)

结合高等院校口腔内科学的教学特点,充分分析学情,对现行教材进行统筹整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模拟式临床实训,购置先进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实训教学条件,对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口腔内科;教学质量;方法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临床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口腔内科治疗,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适应人才培养要求,是口腔内科学教学探讨的重要问题[1]。本文重点分析和研究口腔内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努力构建更为适合大专类学生学习的教学体系和模式,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1 口腔医学的教学特点

随着口腔医学的高速发展,器械,材料的更新,口腔内科学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细化,单纯按照教材讲授,其内容则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若长时间在课堂授课,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中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矛盾如何更好的解决? 第一,应重组教材,将教材中的执考点、重点和难点提出来。同时,充分开发和利用校本教材,结合具体教学情景运用教材,注重教材与临床操作有机关联。第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教学的多个环节串联起来,引入鲜活的临床知识,从相关医学杂志、微博、网络等媒体上积累资源,引入一些切实发生在医院中的具体病例,可包括一些医疗纠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使学生提高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和尽快地适应临床实习工作。 最后,对于一些非重点内容,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课堂提问来检验学生自学程度。

2 理论基础知识教学方法的提高

口腔内科学教学特别强调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法以教授知识系统性为主,课堂中包含的信息量较大,也是目前被教育者主要沿用的方法。但是此种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不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依据课程需要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资料和文献的查阅,自觉解决相关问题,然后带着所查资料分组进行讨论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临床接诊,处理患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CBL教学法,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和鲜明的针对性能够成功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这一问题。如果能将二者综合应用起来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培养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两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素质、教学设备及图书网络资源的要求较高。我们根据口腔内科学中各个章节的不同特点,分别将两种教学方法融贯穿入传统教学过程,例如在讲授口腔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病时,运用传统教学法。其他章节采用PBL或CBL教学法[2],使用此种综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完成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良好过渡,有利于建立临床诊疗思维。

3 加强模拟仿真式临床训练

加强模拟仿真式临床训练,促进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当前,医学大专类院校的学生都面临实习困难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实习基地条件有限,加之医患关系紧张,学生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所能够接触到的患者十分有限,病种也比较单一,实习效果不如意,不能够达到实习教学要求。为了确保实习教学中口腔内科学的实习教学质量,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必须加强学生模拟临床操作训练,模拟仿真临床操作训练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并且训练方法形式多样。如在牙体牙髓病的诊疗项目中,让学生经过病例讨论和门诊病历书写后,在仿头模上就可设计仿真操作训练,如开髓术、根管治疗术等,此时学生对牙体牙髓常见疾病已经有了相对全面的认知,具备了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为模拟仿真诊疗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除此之外,选择临床中常见的病例作为讲授对象,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医师”,进行询问病史和口腔检查或是必要的辅助检查,检查后做出初步诊断,将诊断结果在小组上进行总结,小组讨论提出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在起初进行该训练时,学生常无从下手和不知所措。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相互补充和教师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询问病史和检查患者的技巧,对适应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在模拟诊疗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学生与患者有效沟通能力,诊治时不可“只见疾患,不见患者”,应该教育学生要有整体观念。在口腔内科学实训教学结束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模拟仿真诊疗训练,对口腔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各个环节都有了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利用我们口腔医学系“8020”口腔保健社团,由专业教师带领,对社区居民进行口腔检查、血压测量、专业讲解、预防保健等义诊。向学生提供了临床诊治前最好的实践机会,义诊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还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

4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使网络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对口腔内科学的教与学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3]。网络化教育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为学生提供更多而便捷的学习途径。优质的学习课件,题库建设,口腔内科学诊疗技术新进展,相关的伦理等多元素材,使口腔内科学教学的广度、深度也由此得到延伸。学生可以根据需求开展自主学习,有效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达到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教师,还应该和学生平等有效地交流,学会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用衷心的、不加修饰的语言去唤起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共鸣。

5 实训教学条件的完善

目前,几乎所有医学高等院校都采用了仿头模实训教学系统,最大可能地模拟医院临床诊疗情境,使实训操作与临床治疗一致。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完善的,大部分学生都感觉口腔内科学实训操作繁琐且难度较大,而实训时间又非常有限,学生仅能对操作练习机械式模仿,达不到熟练的要求,少部分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不愿意动手操作。经过科学的讨论认为,通过在课余时间及周末开展技能培训或开放对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更为方便的操作训练机会,在实训值班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进行一些有针对性实训操作,弥补实训课中时间不足的问题。这样的实训增进了师生互动,也规范了实训教学步骤,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增强学生信心的同时,也为前期实训教学和临床工作实际更好地对接,完成向实习阶段的过渡。也为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曹雪梅,张琳琳,孙婧婧.浅谈口腔内科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3):13.

[2]王琳,朱勇,侯铁舟.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口腔内科学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407.

[3]刘红英.口腔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58.

R78

A

1671-8194(2015)18-0283-02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口腔教学质量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