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5-01-24范洪波杨燕敏
范洪波 杨燕敏
(玉溪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 玉溪 653100)
11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范洪波杨燕敏
(玉溪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 玉溪 653100)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中的诊断价值、耐受性、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 血管畸形4例,小肠肿瘤3例(其中经手术证实为空肠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空肠胃黏膜异位1例),小肠钩虫病1例,检查阴性2例,出血影响观察1例。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病灶检出率较高,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作为该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消化系统疾病;胶囊内镜;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病,而难以通过胃镜、结肠镜及小肠X线造影明确诊断的消化道出血,按传统习惯称之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占3%~5%),即小肠出血。传统的检查方法,如消化道钡餐、腹腔血管造影及推进式小肠镜仅能明确部分出血原因,有时需要通过剖腹及手术中肠镜才能明确诊断,甚至行小肠盲目切除术。而胶囊内镜的问世,为消化道无创性检查带来了新的革命[1-2]。现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胶囊内镜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25~64岁,平均47.2岁。排除吞药困难、肠道梗阻、拒绝手术者、孕妇、安装有心脏起博器者等。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解黑便或暗红色血便,病程16 h~2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无急性大出血的表现。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常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原因,而考虑小肠出血,并行全消化道造影确认全消化道无梗阻。
1.2方法
1.2.1仪器设备:重庆金山科技公司生产的OMOM无绳胶囊内镜、数据记录仪套件及影像工作站。胶囊体积为26 mm×11 mm,质量为4.0 g。
1.2.2操作过程。肠道准备:检查一般在上午8:00左右进行,检查前3 d低渣饮食,检查前1 d晚餐后禁食,并于20:00点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2000 mL,检查前3 h再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1000 mL,大约泻至清水样。检查前半小时口服50 mL温水+西甲硅油乳剂0.5 mL消泡。在断电条件下,为患者穿戴“背心式”图像记录仪,并连接好图像记录仪与影像工作站的数据线;开启图像记录仪,取出OMOM胶囊内镜使其离开磁体、初始化并进入工作状态,确认胶囊性能正常,患者用少量温开水吞服胶囊内镜,即可实时观察到胶囊内镜拍摄的彩色图像。通过实时监控,判断胶囊内镜所处部位,待胶囊进入十二指肠后,可进普食;一旦明确已进入大肠或胶囊电力不足,即可终止检查。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可离开医院外出活动或工作,但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胶囊凭借消化道蠕动功能将胶囊内镜不断向前推进,然后胶囊将其所获信息传输至黏附在患者身上的接收传感器,每秒捕捉图像2帧,摄像视角140°,整个检查过程可获取约60000余张图像数据。一般记录6~8 h,然后将记录仪中图像下载至RA-PID工作站进行处理和观看。
1.3观察指标:①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病灶检出率;②胶囊通过食道、胃及小肠的时间;③患者对胶囊内镜的顺应性;④清洁肠道后,小肠和结肠的清洁度。⑤胶囊排出体外时间。
2 结 果
11例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11次,9例均到达回盲部,其中1例未达到回盲瓣,1例因出血影像观察无法判断是否到达回盲瓣,因此小肠完全检查率为81.8%(9/11);经过食道平均时间为7.45 s(1~15 s),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61.0 min(10~216 min)。经过小肠平均时间为320.1 min(129~565 min);本组11例检出率达72.7%(8/11),其中血管畸形4例,小肠肿瘤3例(其中经手术证实为空肠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空场胃黏膜异位1例),小肠钩虫病1例,检查阴性2例,出血影响观察1例。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顺应性良好,无任何痛苦,吞服胶囊内镜无任何困难,检查过程中无任何并发症。清洁肠道后,肠道清洁度满意9例,肠道肠液混浊1例,因出血影响病灶观察1例。
3 讨 论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是指常规的消化内镜(包括胃镜和结肠镜)和常规钡餐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出血。目前胶囊内镜主要应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查[3],尤其是小肠部位出血,同时对诊断其他小肠疾病(如克罗恩病、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小肠息肉综合征和小肠肿瘤等)也有良好效果。小肠远离口腔和肛门,长度为3.5~7.5 m,游离于腹腔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复合肠襻,传统的检查技术受到很大的限制,均存在诊断阳性率低、定位和定性欠准确,检查时患者痛苦大及并发症多等缺点。近年推出的胶囊内镜因其良好的安全性、无创性已成为广泛应用的可视小肠检查新技术[4]。本组11例检出率达72.7%(8/11),与国内外报道38%~93%相符[5]。其中血管畸形4例,小肠肿瘤3例(其中经手术证实为空肠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空场胃黏膜异位1例),小肠钩虫病1例,检查阴性2例,出血影响观察1例。有学者报道,小肠出血患者中以血管畸形为最多见,其次为克罗恩病,其他包括小肠肿瘤等[6]。本组小肠出血原因亦以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最为多见,与此报道相符。据报道,各种X线小肠检查、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对小肠疾患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10%~20%,而推进式小肠镜的检出率可达30%~50%[7]。故本次研究胶囊内镜对1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要明显高于上述检查方法。但胶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情况、胶囊内镜检查的时机选择以及肠道的通畅性很关键,直接影响到阅片以致最终得出的诊断结果,本组11例患者经上述清肠准备后气泡不明显,仅有1例肠液混浊稍影响观察,1例因仍有出血影响病灶观察。笔者认为目前我们采用的清肠方案合理、可行,至于更好地清肠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另外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建议在出血停止2周内行胶囊镜检查[8],如果在清肠过程中出现再发出血时需要观察患者所解水样便,若色较浑浊则建议暂缓胶囊镜检查。本组11例患者在行胶囊内镜检查前完善全消化道造影确认消化道的通畅性,从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减少胶囊滞留的发生率,提高全小肠的检查率。因胶囊的工作时间有限(一般为8 h),需注意进行实时监测,必要时需经胃镜下将其送入十二指肠,避免在胃腔内停滞过久,致使无充足的时间对小肠进行检查。本研究就有1例患者,未进行实时监测,胶囊在胃腔内停留了3 h之久,虽然已完成全小肠的检查,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由于胶囊内镜在体内检查时不能人为控制,不能按照需要改变检查速度及角度,不能对病灶进行定位,不能进行组织活检定性,因此与近年来新开展的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比较,胶囊内镜尚有待进一步改进,但其凭借安全无痛、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可作为双气囊小肠镜术前的筛检。本组资料的结果及国内不少学者的研究均表明胶囊内镜检查因其安全、无创性、患者无痛苦、检查阳性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9-11]。
综上所述,胶囊内镜是一项无创伤、无痛苦、可全面完成小肠检查的方法,其安全性、可靠性、高诊断价值为经胃镜、肠镜检查仍不明原因的疑诊小肠出血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最好的检查小肠疾病的方法。
[1]Lewis BS.Small intestinal bleeding[J].Gastroenteorl Clin Borth AM,2000,29(1):67-95.
[2]李运红,徐肇敏,陈隆典,等.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100-102.
[3]KovácsM,Pák P,Uhlyarik A,et al.Smallbowel stromal tumors diagnosed by capsule endoscopy[J].Orv Hetil,2008,149(15) :697-701.
[4]冯桂建,刘玉兰.胶囊内镜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消化内镜,2007,1(2):16-21.
[5]戈之铮,刘文忠,马雄.小肠病学——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396.
[6]Chao CC,Ng JYT,Mo LR.Capsule endoscopy fo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ith an obscure etiology[J].J Formos Med Assoc,2005,104(12): 659-665.
[7]Van Gossum A.Obscure digestive bleeding[J].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01,15(1):155-174.
[8]戈之铮,陈海英,高云杰,等.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最佳检查时机的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8,7(1):26-29.
[9]汤敏,范红,何旭,等.胶囊内镜在提高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J].云南医药,2007,28(3) : 215-218.
[10]萧树东,戈之铮,胡运彪.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消化系病分册,2003,23(6) : 378-380.
[11]李强,金道友,韩真.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8,27(3):186-188.
R57
B
1671-8194(2015)18-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