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心悸350例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少阴方药酸枣仁

王 刚

(桦甸市中医院,吉林 桦甸 132400)

针药结合治疗心悸350例

王 刚

(桦甸市中医院,吉林 桦甸 132400)

心悸;针药结合法;疗效

心悸为中医病证名,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1]。

心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有临床经验的医师都知道:患有心悸的许多患者,自觉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不符合,某些患者做心电图,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但是自觉症状几乎没有;而一些自觉症状非常严重者,心电图结论却是大致正常心电图。而中医通过四诊所得做出的病证诊断和患者的自觉症状非常接近,中医治疗的疗效也相当令人满意。中医治疗主要是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针药结合治疗心悸的疗效明显强于单纯中药汤剂或单纯针灸。

首先是诊断,我发现因心主血脉,故心病则脉变,脉证不符十分常见,号脉所得常不足凭,须四诊合参,以免失之。我常以问诊为主,尤其是使症状加重的因素,必须问清楚。如:活动后症状加重,多属虚证;若活动后症状减轻,多为瘀血或痰浊阻滞经脉[2]。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350例,均为我院2009年~2013年门诊患者,其中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72岁,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者为16年。

1.2方法:在辩证论治中药汤剂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和灸法。具体如下:证治分类:

1.2.1心虚胆怯。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常用药: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针灸:取厥阴经、手少阴经为主,胃经辅之。选穴灸之。

1.2.2心血不足。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针灸:针取太阴经、心经、胃经,灸心俞、脾俞、膏肓俞。

1.2.3心阳不振。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常用药:桂枝、附子、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针灸:取少阴经、任脉、督脉,灸之。

1.2.4水饮凌心。症状: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常用药: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针灸:取足少阴经、脾经、督脉,灸之。

1.2.5阴虚火旺。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常用药: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朱砂、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针灸:针少阴经、肝经、脾经。

1.2.6瘀阻心脉。症状: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常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针灸:针手少阴经、手厥阴经。

1.2.7痰火扰心。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药:黄连、山栀、竹茹、半夏、胆南星、全瓜蒌、陈皮、生姜、枳实、远志、菖蒲、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 针灸:针厥阴经、手少阴经、脾经。注:以上或针或灸,选穴时当切、按、寻其经脉,尽量找到有压痛、结节、条索等反应的穴位下手,可获立竿见影之效。

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等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心律失常;有效:上述症状偶尔发生,但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心律失常;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结 果

本组病例350例,其中痊愈289例,有效5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9.1%。

3 讨 论

针灸长于疏通经脉,调节阴阳表里两经的虚实。心悸一证,因心主血脉,病则血脉运行失常,经脉不通。药力难及,见效较慢之处,配合针灸,其效即捷。但需注意:针长于行无形之气,不易化瘀滞之血,气滞较重者,针通其脉,可令立快,瘀血有寒者,当灸。针擅泄实,不擅补虚。故气血亏虚者、阳气虚弱者,宜灸不宜针。

另外,我在临床中观察到,左侧缺盆上,颈部阳明经少阳经经筋处,常因受风受寒或过力伤筋而变硬,出现压痛明显的结节、条索(常不自觉,需切其处而知),能影响心脏,出现心慌、气短、呼吸不畅等症状,其左寸心脉常大而中空,或忽大忽小变化不定,按压变硬结节处可令立快,针法以痛为输,取诸经筋,诸症即随针而去。

另注:心五行属火,其性纯阳,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一身阳气。腰椎病、颈椎病,病皆在督脉,有时会因阻碍阳气运行而使心阳不足,自觉心脏向内抽搐,心寒难以自持。证虽类虚,实为督脉不畅,针灸、按摩常可立快。若误投壮阳之品,为祸不小。

还有一种类型的心悸患者,通常是因跌打损伤后,瘀血留于络脉之中。因不在大经中,故常无知无觉。经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怪症丛生,常见突发心动过速(无明显诱因),胸闷气短,剧烈运动后反而减轻,记忆力在短期内明显减退,入睡困难,多梦,常梦见精灵鬼怪,自觉视物不清而视力和眼科检查却无异常……此证治以血府逐瘀汤重用通络之品为主,诸怪症自去。另饮酒大醉后,气血如洪水翻涌,洪水退后淤泥四布,小络闭阻而大经无恙,亦生此证。常自觉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来到底哪里不舒服。治法同上,需加解酒养肝之品。另大惊大忧大恐,气血散漫不收,日久亦生此证,治法同上,需加安神定志之品和心理疏导。

总之,心悸一证,只要辩证准确,针灸和中药汤剂结合治疗,罕有不痊愈者。患者亦当注意饮食起居。血淤忌咸、痰浊忌甜。还当清心寡欲,心主神明,不良情绪对心脏病影响很大,最好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

[1]周文斌,尹克春,陈力.心悸的中医辨证施治体会[J].广东医学,2005,26(7):1001.

[2]杨桂英.心悸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J].光明中医,2008,23(1):104-105.

R256.21

B

1671-8194(2015)28-0183-02

猜你喜欢

少阴方药酸枣仁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论少阴“三急下”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酸枣仁行情出现上扬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酸枣仁黄酮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2种成分测定
论《伤寒论》少阴病误汗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治法方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