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体会

2015-01-24王文霞张春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曲池神经性火针

王文霞,张春艳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火针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体会

王文霞1,张春艳2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的慢性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素问·调经论》认为:“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故从“血”论治,以火针为主,配合毫针、围刺进行治疗,通过调整局部与整体、多种针刺疗法并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火针;神经性皮炎;顽癣

笔者近4年来以火针为主,配合整体辨证取穴治疗神经性皮炎15例,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神经性皮炎多因外感风湿热之邪,客于肌肤,蕴于血分;或情志所伤,郁而化火,饮食不节,脾胃失调,湿热内生,阻滞脉络,血行不畅;病程日久,瘀血内生,化热伤阴,营血不足,生风化燥,肌肤失养,以致皮肤粗糙、瘙痒难忍。

2 临床分型

受我院著名皮科大家金起凤老先生从“血”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启发[1],将神经性皮炎分为血热型、血虚风燥型和血瘀型。

2.1 血热型

皮损初起为丘疹、粟粒状或绿豆大小,色红或淡红,瘙痒剧烈,搔抓后逐渐融合成片,伴心烦、口渴、睡眠不安、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此为血热生风、肌肤失养所致,治宜凉血清热、息风止痒。

2.2 血虚风燥型

随着病程进展,因剧烈瘙痒,搔抓严重,导致皮肤肥厚粗糙,皮脊突起,皮沟加深,上有抓痕,皮肤呈苔藓样,夜晚痒甚。伴头晕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皮损常呈皮色或淡褐色,舌淡苔白,脉沉细。此为久病血虚、化燥生风所致,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2.3 血瘀型

多见于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色暗红或正常皮色,皮损肥厚、纹理增粗,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暗、苔黄、脉弦。此为久病入络、血络不通、气血瘀滞、治宜活血化瘀、养血祛风。

3 治疗方法

3.1 火针疗法

皮损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火针,将火针在酒精灯外焰处烧至通红直至发白,迅速点刺皮损区,深度以至皮损基底部为宜,快速出针,间隔距离0.5~1 cm,点刺时若有出血,待其自然流出后,用消毒的干棉球擦干净,叮嘱病人不要摩擦点刺部位,24 h内不要沾水。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

3.2 围刺疗法

火针治疗后,在皮损部位与正常皮肤交界处用毫针围刺,间隔距离1 cm,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

3.3 整体辨证取穴

在皮损局部用火针、毫针围刺治疗的同时,配合整体辨证取穴,取穴风池、膻中、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合谷、丰隆、神门。风池为胆经穴位,善治一切风证,平肝息风;膻中为气会穴,宽胸理气、活血通络;血海为脾经穴,善治各种血症,活血化瘀、补血养血;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补益正气、调理阴阳、健脾和胃;三阴交为脾经穴,健脾益气、补益肝肾,养血安神;曲池为大肠经合穴,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合谷为大肠经原穴,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丰隆为胃经络穴,健脾和胃,化痰通络;神门为心经原穴、输穴,养心安神,理气活血。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选择相应的穴位,如血热型选择风池、曲池、合谷、血海等;血虚风燥型选择血海、膻中、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神门等;血瘀型选择血海、膻中、三阴交、曲池、丰隆、神门等。

4 典型病案

郝某,男,42岁,2011年9月1日初诊。主诉身体多处皮损,瘙痒3年余。3年前因精神压力大,左足跗解溪穴处瘙痒,夜晚痒甚,搔抓后局部起粟粒大小丘疹,未治疗。3个月后局部皮损加厚,呈芦苇席样改变,皮肤颜色淡褐色,右足同样部位也因瘙痒而出现皮损,随后颈后、双肘后、骶尾部出现掻抓后的皮损改变,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先后服用中草药、中成药效果不显。来诊时见上述部位皮损严重,皮肤粗糙,苔藓化明显,剧烈瘙痒,舌暗苔薄,脉弦细,诊为神经性皮炎,血虚风燥夹瘀。用火针、围刺、整体辨证取穴,穴位选择血海、膻中、三阴交、曲池、丰隆、神门。1周治疗2次,2次后患者瘙痒明显减轻,皮损也有好转,经治疗5个月皮损基本恢复正常。

5 小结

5.1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2]。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其病因不明确,大多认为与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有关。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摄领疮”、“牛皮癣”、“顽癣”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表现在皮肤,根本在脏腑。故有从心论治、从肝论治、从心脾论治、从血论治等,百家争鸣,各具特色。治疗方法有中西医结合、内外治结合、针灸结合、针罐结合等,方法众多,各抒已见。笔者借鉴我院名老中医金起凤老先生从“血”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从血论治神经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难经·二十二难》:“血主濡之”,血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任何原因引起血液功能异常,血行不畅、血脉瘀阻,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神经性皮炎患者因瘙痒难忍,搔抓无度,皮损加重,气血瘀阻,更加重瘙痒,使得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久难愈。剧烈瘙痒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外科大成·诸痒》认为“风盛则痒”。《素问·调经论》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神经性皮炎病机的关键在于气血不和、血脉瘀阻,治疗的关键着重调理气血、息风止痒。外邪在神经性皮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风邪的作用尤其突出[3]。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风邪袭人,常兼湿热,气血搏结,病久伤络,外风引动内风,瘙痒因风而起,散外风、息内风,从血论治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5.2 火针的作用

火针疗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烧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腧穴,并快速退出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4]。火针的应用由来已久,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用针略例第五》正式提出“火针”这一名称。《针灸聚英》云:“盖火针大开其孔穴,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火针一般针具粗、针孔大,出针后针孔闭合慢,开启经络之外门,驱邪外出,包括有形之邪和无形之邪。火针将针刺、艾灸的作用集于一身,能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素问·调经论》记载:“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火针通过温热作用,激发人体的经气,扶助人体的正气,促进血行,使气血调和,邪无所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使气血运行畅通,疾病得以消除。现代研究证明,火针疗法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通过火针热的刺激,能够改善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慢性炎症的吸收,有利于皮损的修复。火针的高温作用,又能直接杀灭微生物[5]。火针针刺的深浅、针具粗细的选择要视病人的年龄、体质及皮损的部位厚薄而定,一般皮损薄、年龄大的患者,用毫火针;年轻人、皮损严重者用中或粗火针;但一定要注意针刺的深度。《针灸大成·火针》记载:“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5.3 围刺

围有包围、围剿之意,是由《灵枢·官针》十二刺中扬刺发展而来,每次用火针治疗之后,在病损周围多行浅刺,对病邪有围剿之势,以阻断邪气扩散、调和气血。

5.4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神经性皮炎以剧烈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其两大特征。《外科正宗》记载:皮肤病“形势虽出于外,而受病之源实在内也”。因此,辨证论治上运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多种针灸方法并用,如毫针、火针、围刺,从整体出发,内外并治,全身调理。

神经性皮炎是精神障碍性疾病,成人多发,儿童极少发病,常因情志的变化而加重,故精神因素不容忽视。有学者曾做调查,神经性皮炎的焦虑患病率达31.29%[6]。患病之后因剧烈瘙痒、寝食不安、失眠多梦、心烦不宁,再加上皮损的外在表现,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此时配合心经、心包经的穴位,如神门、大陵等养心血、安心神,使气血调和、心神得养,再配合做患者的思想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治疗中,血虚风燥型和血瘀型常混在一起,血虚致血行不畅可致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又可致虚,两者常相兼为病。对于长期应用西药已经产生依赖性的患者,可以小剂量继续应用抗组胺药,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减量。

火针为主,配合毫针、围刺法治疗神经性皮炎,体现了整体与局部、多种针刺疗法并用的原则,利用火针的温热之性,激发人体的正气,配合毫针整体调理,最终达到温通经络、条达气血的作用。火针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效果肯定,治疗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1]姜春燕,邓丙戌,陈凯,等.“从血论治”话“白疕”—谈赵炳南、朱仁康、金起凤三位医家从血论治寻常型银屑病[C].北京中医药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129-130.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36.

[3]王俊慧,王宁,刘瓦利.庄国康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经验[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3):170-173.

[4]张素琴.火针的起源与发展[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5 (3):172-173.

[5]聂巧峰.中医火针加中药薰蒸治疗结节性痒疹96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5):42.

[6]杨国珍.神经性皮炎患者焦虑状况调查[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8,25(6):347-348.

R245.31+6

A

1006-3250(2015)01-0083-02

2014-10-17

猜你喜欢

曲池神经性火针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浅谈火针练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