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临床研究*

2015-04-11刘丽杰贾晨光何长生任绍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桂术甘汤支气管炎

刘丽杰,贾晨光,何长生,任绍林

(1.密云县中医医院,北京 101500;2.密云县穆家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1500)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临床研究*

刘丽杰1,贾晨光1,何长生2,任绍林1

(1.密云县中医医院,北京 101500;2.密云县穆家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1500)

目的:观察培土温金、化饮平喘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王明福老中医临床经验方加味苓桂术甘汤内服,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对症治疗,2周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及主要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疗效满意。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加味苓桂术甘汤;中医药疗法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指由于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连续2年以上、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本病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约占其总数的10% ~15%。本病主要与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及气候变化等有关,但病因迄今还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对本病的防治尚缺乏较理想的方法。临床相当一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期经抗炎治疗后,病情常缠绵反复,停留在慢性迁延期,治疗较为棘手。北京市名老中医王明福将相当一部分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辨证为肺脾阳虚、寒饮内停胸中,以培土温金、化饮平喘为法,方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病人均来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王明福专家门诊及脑病科病房住院病人,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8岁;慢性病程最短3年,最长37年;单纯型42例,喘息型18例;临床病情程度轻度12例,中度31例,重度1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符合西医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诊断标准[1];年龄在18~80岁之间,性别不限;中医辨证属肺脾阳虚、寒饮内停胸中,症见喘咳,气短,咳嗽痰多,四肢倦怠乏力,纳差,小便清长,大便黏腻不畅,舌苔白滑而腻、脉沉滑或沉紧。排除由结核、肿瘤、免疫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合并有心衰、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以及病情危重我院不能处理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扩张血管、强心、利尿及对症处理,同时注意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3.2 治疗组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方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10 g,桂枝10 g,白术10 g,法夏10 g,炙甘草6 g,党参10 g,当归10 g,百部10 g,白芍15 g,黄芪10 g,桔梗10 g,杏仁10 g,细辛10 g,干姜10 g。气虚甚者加生晒参;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消痰散水;嗳气食臭者加焦三仙;自感脘部发凉者加厚朴;胃脘胀满发热、吞酸吐酸、苔色变黄、脉滑数者加黄连、黄芩;大便干结不下者加生军;脉沉弱者加附片(先煎),每日1剂。治疗期间忌烟酒,适当体育锻炼,治疗14 d后根据症状体征评定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234,236制定。临床控制:咳嗽、咯痰等临床表现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咳嗽、咯痰等临床表现显著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94%;有效:咳嗽、咯痰等临床表现均有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咳嗽、咯痰等临床表现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另对慢支的主要相关症状咳嗽、咯痰、喘息予以计分评价,无症状为0分,症状最为严重为10分,患者自行对自己症状进行评分。计算方式用采用尼莫地平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随机分组的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显示,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表2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症状均有所缓解,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ΔΔ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症状 例数 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咳嗽 30 5.13±2.11 2.23±2.04ΔΔ** 5.17±1.93 3.5±2.81ΔΔ咯痰 30 4.63±1.89 1.63±1.74ΔΔ** 4.60±1.83 2.93±1.85ΔΔ气促 30 4.30±2.07 1.30±1.81ΔΔ** 4.33±2.02 2.8±1.81ΔΔ

3 讨论

目前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报道多以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为主,迁延期的报道相对较少,且对于迁延期的治疗西医多以疫苗预防、舒张支气管用药为主,效果一般。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属于中医“咳嗽”、“痰饮”、“喘证”、“肺胀”范畴,病位主要在肺,随着病情发展,久病入里,病位迁延至脾肾。王明福认为,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肺病日久,耗气伤阳,脾阳亦损,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阻滞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并上凌心肺。结合舌脉可辨证为肺脾阳虚、寒饮内停胸中。《素问·逆调论》曰:“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治之之法,《金匮要略》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喻嘉言注云:“呼气短,宜用苓桂术甘汤,以化太阳(膈上)之气。”故辨证处方时立法为培土温金、化饮平喘,选方加味苓桂术甘汤,即苓桂术甘汤加细辛、干姜以温药和痰饮,四君子汤、法半夏、黄芪以健脾治生痰之源,当归、白芍、百部、桔梗以阴中求阳、养阴润肺止咳,是方主要以苓桂术甘汤益气温阳、健脾化饮。现代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具有抗炎、改善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等作用[3-4]。上药合用,共奏培土温金、化痰平喘之功,故而在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能取得较好效果。

[1]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1979年修订)[J].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统疾病杂志,1980,3(1):61-6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版)[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3]黄金玲,龙子江,吴华强,等.苓桂术甘汤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T细胞亚群及IL-2活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6):38.

[4]黄金玲,龙子江,吴华强,等.苓桂术甘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IL-1β、TNFα及PGE2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2):75-76.

R562.2+5

B

1006-3250(2015)01-0075-01

2014-10-19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明福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刘丽杰(1976-),女,河北人,主治医师,医学本科,从事脑血管病及内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桂术甘汤支气管炎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
单兆伟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1例
苓桂术甘汤验案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