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弘景养生学术思想探析

2015-01-24张玉辉金香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陶弘景养生学脏腑

张玉辉,杜 松,金香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陶弘景养生学术思想探析

张玉辉,杜 松,金香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是我国著名的道学理论家、医药学家、文学家,其著作《养性延命录》集中反映了陶弘景的养生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陶弘景主张众术合修,并躬身力行,提出一套形神兼养、饮食调摄、服气调息、导引按摩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养生保健体系,成为后世医道两家奉行的养生法则。

陶弘景;养生;《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 (公元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居隐,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享年81岁。陶弘景一生历经宋、齐、梁三代,是我国著名的道学理论家、医药学家和文学家。陶弘景融摄医道养生理论,并躬身力行,撰成《养性延命录》,集中反映了陶弘景的养生学术思想,代表了我国早期道教养生方术和中医养生理论水平,在中医养生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后世医道两家奉行的养生法则。

1 静心养神,要在简约

陶弘景认为养生之首要在于清心寡欲,保守精神。《养性延命录·教诫》中援引列子、庄子、孔子等养生名言,劝导人们遵循养生之道,清心寡欲,提高心性的修养。《列子》曰:“少不勤行,壮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陶弘景开创了对后世道教发展有深远影响的茅山宗派,其教义以老子养生观为指导,重视人体精、气、神三宝,告诫人们应懂得节制和爱惜:“人生大期,百年为限,节护之者,可至千岁。如膏之用,小炷与大耳。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烦而我少记,众人悸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不修仕禄之业,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神大用则竭,神不可耗,做到静心啬神,情志有节,淡然无为,是陶弘景养神的基本要求。

陶弘景指出情欲出于五脏,情欲无度,精散神惑,是养生之大忌。《养性延命录》曰:“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贵,得丧恒切于怀,躁挠未能自遣,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1]”调养心神是养生之本,首重清心静养,避免穷奢极欲、恣意声色等损伤心神的日常行为,尤其指出:“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欢”,十二多实为养生禁忌。可见,保持内心平和、排除杂念、清心寡欲、简而有节,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2 饮食养生,顾护脾胃

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气血化生的主要来源,是维持脏腑生理功能的必要保证。饮食直接关系健康,合理的饮食能够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饮食不当则脾胃受损,生痰成积,变证突起。陶弘景谓:“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陶弘景重视饮食养生,强调食饮有节,饥饱适度,温度适宜,五味均衡,四季饮食各宜等。在《养性延命录》中详细阐明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禁忌。

陶弘景首先指出饮食当有节,食不宜过饱。饮食过饱,超过脾胃运化的负担,影响脾胃功能。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受损,影响脏腑气机,变生诸病,成积、聚湿、生痰、化热。《养性延命录·食诫》曰“: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陶弘景主张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养性延命录》还强调饮食养生当四季有别,以顺应和激发脏腑的生理功能:“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咸,此皆助五脏,益血气,辟诸病”。饮食温度适宜,过冷伤阳积寒,过热伤阴积热,重则损伤人体脏腑、肌肉、筋骨,是饮食养生之禁忌:“热食伤骨,冷食伤脏,热物灼唇,冷物痛齿”,饮食宜冷暖适中。饮食的生熟冷热亦须按照次序进食,“凡食先欲得食熟食,次食温暖食,次冷食”。且饭后宜摩腹,以助消化,“食毕行数百步,中益也。暮食毕,行五里许乃卧,令人除病”。《养性延命录·食诫》还指出,饮食要注意卫生,勿食生冷,谨和五味,注意“醉不可强食”,“饱食勿大语”,“饱食勿沐发”,“酒后勿当风”等禁忌。

3 服气调息,气机为先

陶弘景重视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自然界之气是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道家主张通过吐故纳新的调息法,以鼻吸入天地自然之清气,同时以口呼出体内浊气。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内气机通畅是脏腑功能正常活动的基础,气机逆乱则诸疾蜂起。“气不行,则生病”,“气有结滞,不得空流,或致发疮”。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辑录了许多道家常用调息法,诸如鼻纳气、行气,闭气纳息,长息吐纳,吹、呼、唏、呵、嘘、呬等服气疗法。《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曰:“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通过吐故纳新可以祛邪气、调气机、散瘀滞、除偏极,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息服气法使意念依于呼吸,存气保精,静心养神。“故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血,因轻而止之,勿过失突,复而还之,其状若咽,正体端形,心意专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闭,神周形骸,调畅四溢,修守关元,满而足实,因之而众邪自出”。吐纳调息时要求形体端正,全身放松,恭敬用心为之,渐入清静状态,动作轻柔缓慢,呼吸均匀,气息绵绵微微,心意专一,杂念全无,周身气血流溢调畅。通过操练吐纳行气方法,可以强身养神,益寿延年。

陶弘景将调息行气法与中医藏象理论相结合,运用道教功法来调节脏腑生理功能。并提出“六字诀”呼吸法,顺应五脏的生理特点。每个呼气法对应相关的脏腑,按照不同的呼吸方法操作可以起到辅助治疗脏腑疾患的作用,从而恢复脏腑生理功能。如《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记载:“心藏病者,体有冷热,呼吸二气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胀满,嘘出之;脾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已上十二种调气法,但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呬吐之。”这些服气调息法具体、简明、可操作性强,千百年来发挥了祛病延年的重要作用,一直为后世养生者所重视。

4 导引按摩,通调血脉

《养性延命录》记载了许多道教的导引按摩法,陶弘景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形神统一,是疗病健身、延年益龄的重要方法之一。陶弘景提出的导引按摩法诸如啄齿、吞津、握固、摩腹、梳发、熨眼、干浴、体操、五禽戏等,具有除风邪、消水谷、调营卫、益血气、利筋骨、安心神等作用,是对以往道教导引按摩养生经验的全面概括和总结。

陶弘景详细描述了这些方法的操作过程及其在益寿延年中的作用。如晨起啄齿可以“令人齿坚不痛”,啄齿即叩齿。“清旦未起,啄齿二七”,“常每旦啄齿三十六通,能至三百,弥佳”。啄齿之后可漱唾咽津,刺激唾液分泌,有助于消化水谷,健脾益胃。“清旦未起,啄齿二七……漱满唾,三咽”,“以舌漱漏满,口中津液,咽之三过止”,“含枣核咽之,令人爱气生津液,此大要也”。熨眼可以明目疗眼疾,“平旦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搔目四眦,令人目明”。干浴为双手摩热,熨摩身体,可以驱邪散寒,除病健身。陶弘景指出:“摩手令热,雷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干浴,辟风邪。”

在我国养生学史料中,陶弘景第一次具体介绍了五禽戏的动作要领、演习方法和对人体的影响,奠定了五禽戏在我国仿生学气功中的重要地位。《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记载:“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并详细描述了五禽戏的操练方法:如“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五禽戏可以消谷气、益气力、凝精神、除百病,如能坚持练习必得延年。陶弘景曰:“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陶弘景提出的导引按摩法强调养神与炼形并重、形神兼养,为最终形成动静结合的医学养生模式奠定了基础。

《养性延命录》辑录了诸多古代养生家关于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的论述,保存了早期大量失传的珍贵养生学资料。陶弘景主张众术合修,采各家养生之所长,并结合自己的养生实践,最终确立了形神兼养、饮食养生、服气调息、导引按摩、房事养生等较为全面的养生保健体系。陶弘景所提出的这一整套养生理法是对以往道教养生经验和中医养生理论的全面总结,他阐发的养生方法和理论在中医养生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极为推崇陶弘景的养生思想,将《养性延命录》之养生要旨收录于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后世影响不断扩大,成为后世医道两家奉行的养生法则[2]。陶弘景的养生学术思想为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对指导当今民众的日常养生仍具有重要意义。

[1]陶弘景.养性延命录[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盖建民.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医学养生思想探微[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15(2):23-25.

R212

A

1006-3250(2015)01-0019-02

2014-08-15

张玉辉(1979-),女,助理研究员,医学博士,从事中医养生理论的研究。

△通讯作者:金香兰 (1963-),女,研究员,从事中医养生理论与治则治法研究,Tel:010-64014411-2542。

猜你喜欢

陶弘景养生学脏腑
陶渊明还是陶通明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传统体育养生学发展的路径抉择
陶弘景菜园求学
山中宰相陶弘景
论筋性脏腑病❋
论深入研究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必要性
山中宰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论《太一生水》的“生命生成论图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