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确保采供血过程的质量控制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采供血血站标本

张 影

(吉林省白城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吉林 白城 137000)

如何确保采供血过程的质量控制

张 影

(吉林省白城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吉林 白城 137000)

通过开展质量控制检查试验质量,防止报出错误的结果,对血液质量的安全与血站的质量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更规范的布署。

采供血过程;预防;检测;质量控制

血液的采集到最终检验结果发报告的整个过程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检验过程出现的问题,防止人员交叉感染,防止空气交叉感染,血液标本的控制及仪器的准确性及时性,即对质量保证显得尤为重要,坚决杜绝各种质量问题。质量控制工作贯穿采供血各个环节,是对采供血活动全过程的相关人员、关键设备、环境、原辅材料进行定期监测,对血液及成品血液和不合格血液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测。这些工作是血站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血液的质量和采供血安全。产品质量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检出来的。因此,必须强调预防为主,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从这一点上看血站质量控制尤为重要。现将实际工作中的几个环节浅谈如何确保血液质量。

1 血液采集环节

血液采集是保障血液质量的第一道关,必须做到:①血液采集。首先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认真填写献血者健康检查体检表,建立无偿献血员档案;其次采集低危人群的血液可极大降低采集到不安全血液的风险。②采血环境的要求与质量控制。采血工作现为开放式采血,采血现场应每日清洁,采血前应用适宜的消毒剂对采血桌面等进行擦洗消毒,并用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消毒后采血环境不得有霉菌生长,杂菌数不得超过500 cfu/m2采血桌面杂菌数不得超过10 cfu/cm2。采血环境符合清洁区标准,采血用的器具要按规定消毒更换,目测采血袋进行质量检查。③严格无菌管理,遵守操作规程。规范采血前的皮肤消毒可以显著减少采血过程中细菌进入血袋的可能性。④采血护士在采血前用消毒液浸泡手指。⑤采样时间采样面积及方法的质量控制。在接触或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试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这位。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2 防止空气交叉感染

维持好室内秩序,叮嘱人员不要相互拥挤,禁止随地吐痰,采血完毕后尽快离开,勿长时间逗留,防止交叉感染。每日工作结束后进行消毒处理,医疗废物严格分类处理,有标识,采血针头用锐器盒盛装,各类垃圾回收有记录。定期检测考核,督促检查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制度、规范的掌握情况,达到人人熟练掌握、严格执行。每月对灭菌物品、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监控一次;紫外线灯有日常监测和强度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做一次生物监测;含氯的消毒液每日进行化学监测;抽查各类消毒液配制的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3 血液标本的质控

使用检验标本登记审核系统,保证采血人员的准备符合要求,确保使用试管与检验要求一致。制定采血标本流程,确保采血过程中标本的质量,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纸巾一带一擦手。采血小枕上铺已消毒纸巾,每采血一人后揭去一张。无菌棉签打开后24 h内使用,未用完重新灭菌。确保患者信息、试管和血量的准确,采血后再次核对姓名,再次核对所用试管、采血量和试管号,无误后签上采血时间并裹上相应的检验申请单放于试管架上。确保实际采集标本与送达地点。运送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运送时标准是平稳拿取,不可摇晃和碰撞,根据检验审核单上提示的送检地点在规定时间内送到检验科,并就标本容器是否正确、标本外观质量等内容进行交接,在审核单上双方签字认可并注明接收时间。

4 仪器的质控

必须每天在接收检查的标本之前,对仪器校正、定标后,以校准品或质控物同标本一样操作检验,所得的参数如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在一定值质控物范围内,此时方可对患者标本作检查。室间质评是通过各实验室比对来确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也是对实验的能力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也是对实验的能力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的确立是今后发展必须趋势。所以仪器提示出异常结果时,则应及时制片镜检。

5 成分制备环节

确保成分制备过程中每袋血液及其产品质量必须做到:①成分制备需一定时间,相比较其他环节更需严格环境消毒,控制室温温度,确保冷链运行。②建立无菌净化间,需开放制备的血液,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③对所制备的血液产品不得擅自简化或更改制备程序及操作规程。④打印粘贴标签时,严格执行贴标签管理程序,做到一签一贴,两人以上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粘贴。⑤对成分制备的血液随机进行一般抽样检查,每年一次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异常情况随时调整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⑥真实、及时、完整、规范填写成分血液制备记录,有操作者签名,确保其追溯性。⑦做好与相关科室的血液产品及信息交接。

6 血液检验环节

血液检验是防止输血相关传染病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确保血液质量非常重要的环节。①血站实验室需经质量认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上岗资质。②建立可靠、完整、完善的检验结果程序和原始记录。③标本需满足检验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运输和储存标本,做到每位献血者的试管标本、血液标本、血袋献血登记条码一一对应清楚唯一。④用于检测血液的试剂必须符合卫生部颁发《血站基本标准》的规定,在有效期内使用。

7 贮血、供血环节

贮供血环节起着承上启下、全面调控的作用:①优化库存管理,避免血液浪费。②实行血液隔离程序,待检、不合格、合格血液一定要在不同的物理空间存放。③实行血液批放行制度,遵循先进先出原则。④血液和血液产品需在各自条件下贮存,确保血液始终在正确条件下存放。⑤规范打印、粘贴标签管理工作,一次只允许对一袋血液制品进行贴签操作,并有两人以上进行核查,确保打印标签和连袋条码一致。⑥建立血站与县级血库的信息联络,实现从献血员到用血者的全过程监控。有利于及时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以及血站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⑦血液贮存运输过程中确保冷链运行。

8 质控环节

对血液质量进行控制是保障血液质量必要的程序,是质量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①工艺卫生质量的监测。如检测消毒后的空气、采血人员的手指等,避免了站内交叉感染,确保了血液质量。②对采血设备、成分制备设备、检验设备、贮血设备的质量检查确保血液质量得到控制。③对全血、成分血及血液产品随机抽样检查,包括:①标签检查:内容是否完整、格式是否规范、印刷是否清晰。②外观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有凝块、溶血、黄疸、气泡、严重乳糜出现、容量是否符合标准等。③成分指标检查:对血浆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全血血细胞比容测定、白细胞残余量测定、血浆蛋白含量测定、保存期末溶血率测定、血小板含量检测等项目检查。以提高血液质量。④对关键物料每批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综上所述,浅谈了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几个环节。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是“人”。血站所有员工都要对血液质量负责,这就需要血站全体员工不断努力找出影响血液质量的所有问题,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不断研究和创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体系,提高员工素质,建立一个有效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才能使血液质量时刻得到有力的保障。总之,只有牢树血液质量理念,人人牢记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真抓实干、坚持不懈,才能提高医疗用血质量,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和有效。

R197.6

A

1671-8194(2015)19-0283-02

猜你喜欢

采供血血站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